APP下载

产后抑郁产妇心理护理对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

2021-09-10吴苗苗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自我护理能力不良情绪

吴苗苗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产后抑郁产妇心理护理对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达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4例产妇。对照组常规性护理方案,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以此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研究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产妇分娩后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产妇的抑郁状态,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母婴的健康状态,值得在臨床中推广及深层研究。

关键词:产后抑郁;产妇;心理护理;不良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影响

引言

在临床上,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产妇产后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这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后,受到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以及难以接受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而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的病症。对此就需要合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通过掌握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的源头,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合理帮助患者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提升治愈信心。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的产后抑郁产妇1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达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4例产妇。两组产妇妊娠均为单胎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许可。研究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6±2.3)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2.8)周,新生儿:男婴40例,女婴34例,其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29例。对照组孕周38~41周,平均(39.8±1.9)周,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2±2.6)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32例,新生儿:28例女婴、46例男婴。比对两组产妇基础性资料表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行常规产科知识指导及心理护理。给予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心理辅导干预,具体措施为:①产前心理辅导。进行心理辅导的护理人员须进修过心理辅导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在产妇接诊时要保持热情的态度,主动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主要负责的主任医师、助产医师、住院环境及条件设施等,逐渐缓解产妇紧张的心理,消除陌生感;通过教学视频及成功案例在精神上鼓励产妇坚定信心,减少产妇心理负担,引导其对待妊娠全过程要保持平常的心态;护理人员应多讲解妊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保健知识及机体变化情况,降低产妇身体突然性变化造成的恐慌感;通过影视资料向产妇描述分娩时和产后的基础知识,提高产妇的认知度,使其对分娩过程不再陌生。②产程心理辅导。产妇在分娩时由于不同程度的阵痛易导致其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大声喊叫或痛哭。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表情和情绪变化,低声轻语给予产妇鼓励,轻抚其额头或握住双手,期间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来舒缓产妇紧张、恐惧的心理,转移其注意力;主动给予喂水及擦汗,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产妇感受并通过母爱潜力让其树立并坚定分娩的信心;指导产妇掌握用力技巧,叮嘱产妇在两次宫缩之间保持放松休息并保存体力;产妇分娩期间护理人员还应保持与其家属的沟通,报送产程进展,鼓励家属通过语音形式给予产妇赞扬及鼓励,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的作用;鼓励产妇的丈夫参与分娩,提高产妇的安全感和分娩信心。③产后心理辅导。以1对1形式展开产后心理辅导,告知产妇新生儿顺利出生并将新生儿性别、体重、形态等信息传递给产妇,使其安心并满怀成就感。若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要注意产妇情绪,耐心安慰产妇,以防产妇患产后抑郁症,协助其寻求治疗方法并安排专家给予讲解,发挥社会支持;为产妇讲解新生儿护理要点及措施,如大小便护理、母乳喂养及肢体按摩等;对于剖宫产的产妇麻醉失效后产生的切口疼痛以及宫缩疼痛应给予专业的护理及镇痛措施干预,并告知产妇属正常现象消除其疑虑,给予开导及鼓励;产妇在产后一段时间会出现短期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在此期间产妇会产生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失眠及健忘等现象,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并与产妇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正确引导,尽量长时间让产妇与新生儿接触,通过母婴互动促进产妇积极的心态,避免演变成产后抑郁。

2结果

2.1比对两组产妇EPDS评分

护理后研究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比对两组产妇的自护能力

研究组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女性在妊娠至分娩的过程中经历了心理、生理双重改变,部分产妇由于无法适应家庭地位、社会角色等的变化,心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抑郁症状,严重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成长发育及家庭关系,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在产妇产后恢复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及护理措施是极为重要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是一种提倡家属陪护、支持病房家庭化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为产妇产后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家庭化环境,能够有效满足产妇心理需求,在临床上受到广泛认可。分娩会对孕产妇造成生理和心理刺激,从而产生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导致不良心理情绪和神经内分泌障碍的发生。持续的负性情绪会引起产妇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会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妊娠结局和护理依从性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规产科护理模式,更多的关注产妇生理功能状态恢复,对其心理行为的干预缺乏针对性、人性化,从而对母婴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以科室患者特点开展的护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干预的核心。而伴随近年来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也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通过对产妇产后的身心状态分析不难发现,引发其产后抑郁的因素中既包含了激素水平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同时也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社会角色转变以及自我心理状态有直接关联。因而在现阶段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就需要在采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要在患者入院初期及时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通过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里的想法与担忧,从而及时予以针对性疏导,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调节与缓解。

参考文献:

[1]刘天芬.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优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1):4-5.

[2]张英波.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128.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自我护理能力不良情绪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高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