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1-09-10蓝翠新

教学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蓝翠新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并且发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以便于深入了解文章内容。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语文学习的价值能充分体现出来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一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拥有一定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小学生提高整体语言水平,为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索可行性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习还没有正确的认知,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若想让学生正确流畅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对于此阶段的学生而言,还具有较大难度。而另一方面在于小学生的性格较活泼,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单一的课堂气氛难以使其有阅读和学习的兴致。这时教师就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适当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同时,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秋天》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描写景的散文,全文主要抓住秋天的特征,从天气、植物、动物几方面进行描述,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若只是让小学生单纯的进行阅读,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用有效且适当的方法,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有利于培养其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可以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小学生听一听秋天来临,树叶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以及大雁展翅飞翔的声音等,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者用视频的方式将秋天的特征展示给学生,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自主的进行阅读。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培养小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运用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作为小学生日后学习中的重要基础,教师应注重并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后续教学能够顺利开展。若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充分激发,这样才能使其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否并未加以关注,这样就难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其阅读能力。而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往往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情境这种新颖且有效的方法,将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

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主要讲述狗熊一共用四次播报通知才将动物王国要召开大会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交待清楚,这个故事不但有趣,其中包含多个角色。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重现,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让小学生加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活动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极有吸引力,也最令他们感兴趣。学生就会自主积极的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将其中每个角色理解的更加透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其中包含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教学情境,不但能让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还能使其自主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中,达到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进行拓展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回顾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就会发现教师对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有效的方法,往往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反复阅读甚至背诵。而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潑且爱动,不喜欢千篇一律的事物,再加上本就对枯燥的课文阅读难以提起兴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对教材上的课文反复进行阅读,不但难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极容易使其产生烦躁的情绪。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不能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局限在教材上,应进行一定的拓展活动,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小学语文日后的学习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科普类型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以拟人的描写手法,通过讲述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几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同时让小学生理解遇到困难不能总是想着找别人帮忙,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长。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教师会发现小学生对于这种富有深刻含义的故事非常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其阅读《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这类易懂的课外书藉。这样不但能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大量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结:

阅读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并善于运用教学情境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激发,适当进行拓展阅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郁琦.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10-11.

[2]景慧时,张建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20,6(6):116.

广西省河池市大化县雅龙乡盘兔村小学 530818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