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管理基本规律,守教育一方净土
2021-09-10王书斌
【摘 要】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从教三十余载,从大学教育来到基础教育——“逆向而生”,从未停下脚步,让笔者对教育有着特殊的理解和情怀。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从中层领导到校长,从内地走到特区,这份从教经历,让笔者对教育有了特殊的认识和想法。唯有寻求办学规律,探寻办学智慧,才能守住教育的一方净土。为此,笔者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学校管理。
【关键词】顶层设计;评价体系;制度建设;课程体系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从教三十余载,从大学教育到基础教育,从高中教育到义务教育,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从中层领导到校长,“逆生长”从教经历,让笔者对教育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尤其是从内地走到特区,在龙岗这片热土上,在石芽岭学校耕耘七载有余,笔者对特区教育拥有了更独特的情怀。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大湾区建设浪潮中,如何让教育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依笔者看来,唯有遵循办学规律,探寻办学智慧,才能不辱历史使命。
2013年,经过全国公选,笔者有幸成为深圳市龙岗区石芽岭学校创始人。七年的办学经历,在阵痛中思考,在风雨中历练,石芽文化成了学校精神与魂灵,引领着石芽岭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一所有品质、有内涵、优势发展的学校。2021年1月,笔者又受组织委派,来到南湾学校。在对南湾学校“和乐”文化解读和溯源过程中,再一次引发笔者对学校文化定位與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学规律等方面作深层次思考,拙见诉诸笔端,以期方家指正。
一、运用文化魅力,办好适合教育
学校文化指的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文化现象,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预期、行为准则、团队归属感以及工作作风等群体意识的总称。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所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
学校文化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最好渠道,文化进入心灵的过程是渐进的,而一旦进入心灵,其作用便是极其深远的。文化如雨,看似无形,实则润物无声,融通人心;文化若水,有泽被万物之德,有汇纳百川之量,有因势利导之智,有百折不挠之勇,有随物赋形之美,有滴水穿石之力。
2013年,石芽岭学校开办之初,就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经过不断的探寻挖掘,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内涵的“石芽文化”。在“石芽文化”研究和运用中,我们又充分利用“石”和“芽”的育人元素,在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特色教育等方面紧紧围绕文化来设计。学校开办仅仅七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一大批师生在省市区等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佳绩。这些都足以证明文化引领的重要性。
来南湾后,在“和乐文化”研究中,我们紧扣“和”和“乐”,积极探索学生成长规律,有计划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如今,每个班级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班级精神和文化,通过主题鲜明的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极大地增强了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班级成员有了共同的“和”“乐”价值取向,班级里团结友爱、和乐融融,一心为班级,不会因为一点小事,相互猜疑,制造矛盾,引起事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尽情享受成长快乐。
总之,无论是“石芽文化”,还是“和乐文化”,都能够很好地统一师生的价值取向,让老师们深深感受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良好的学校文化通过灌输、引导、启迪和熏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校园师生个体,使生活其中的个体受到无形的规范和约束。它是一种“深层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软约束”,是常见的规章制度的“硬管理”所不能取代的;它是一种文化魅力,再约束中进步,在激励中成长,是办好“适合教育”真正驱动力。
二、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局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和方法论,从全局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它主要有三个特征: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实际可操作性。
顶层设计是工程学术语,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最早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笔者个人认为,学校管理也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所有教职工在安排具体活动,实施具体任务时,所依据的基础就是学校的规划蓝图,即顶层设计。一份清晰的设计蓝图能够让全体员工很快把握行动方向,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蛮干,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减少工作之间的争议。例如,关于引进教师的问题。一所学校如果对自己教师队伍有顶层安排,明确教师队伍构成,明了教师队伍弱点,明晰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就不会在是引进在职教师还是引进新应届毕业生等问题上有争议,从而提高办事效率,让难事有章可循。
一所学校的顶层设计,最关键、最根本就是学校文化。文化是一所学校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没有文化引领的学校无异于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有文化的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
在南湾学校,笔者积极寻求“和乐文化”的根,并不断地进行解读、赋能,紧紧围绕“和乐文化”进行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例如给学校教学楼命名(如和风楼、和雅楼、和颂楼、和润楼、和美楼),给班级命名(小学以“乐”组二字词,初中以“和”组二字词命名,比如:乐学班、乐礼班、乐思班;和善班、和怡班、和韵班等)。同时,用“和乐文化”统领各项师生活动。这样的顶层设计既加深了师生对“和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又发挥了“和乐文化”对孩子成长的引领作用。
有了顶层设计,工作就有了明确目标,有了具体措施和步骤,工作主动性和协调性也得到增强,整个学校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设计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比如学校的改扩建,无论是过去的石芽岭学校,还是现在的南湾学校,科学的顶层设计使大家思想高度一致,目标高度明确,石芽岭的改扩建顺利进行,南湾学校也顺利推进。
总而言之,顶层设计能统筹规划全局,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强化制度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在学校管理中缺少章程、制度不全、管理失衡仍是制约学校实现提质增效的一个瓶颈。因此,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成了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加强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制度建设中,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学习制度等等,要注重教师和受教育者发展的要求。二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需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很多时候因多方原因一些意见难以统一,这就需要在充分论证、反复斟酌的前提下,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坚持既民主又需集中的原则。三是前瞻性原则。笔者始终坚持,要为重复的事情提前建章立制,要为难办的事情提前建立制度。早做准备,才能更好地解决棘手问题。四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实用”的情况。有了这样制度建设的原则,学校所有事项就会有“章”可依,减少了不必要的内耗,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例如,学校每年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让教师代表撰写提案、积极讨论,特别是在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上,学校领导班子真诚听取并采纳教师合理建议,让教师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体现。尤其是评优、评先等敏感问题,我们建立年度评分制度,完善了积分标准制度。每年自主评分,再由年级根据所附材料核实后进行推荐。这样公开透明的制度,大大减少了同事之间的猜忌,融洽了同事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内耗。
由于有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教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着学校的总体思路、长远规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的设计应该是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要致力于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信念,不能唯分数论,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己任,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因此课程设立不能盲目,更不能随意变动,要减少无谓的折腾。
科学的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不能随意变动。我们设立课程的依据应该是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要始终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放在第一位。
和乐课堂以关注成长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聚焦高效课堂、开放第二课堂、打造精品社团”的路径,围绕“品位高、情趣雅、视野宽”的课程目标,力求让“每位学生掌握两至三项运动技能、精通一至两项乐器、写得一手好字及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设国象、国跳、书法等校本课程;组建了合唱、健美操、形体、球类等近三十个社团活动,覆盖了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个方面的素养,为学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完善课程体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支撑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
五、完善评价体系,师生快乐成长
健全学校评价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这里所说的教育评价是指以学校为主体的内在评价体系。它分为三个方面:学校管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首先是学校管理评价,它是基于整个学校管理团体的总评价。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与建设,学校办学思想宣传与引领,团队的分工与合作,管理的目标与达成,等等是评价内涵;以教职工与学生为评价主体,以管理部门团体为受评对象;不针对一人一事,与上级行政部门考核有别,以促进管理部门工作和谐发展为评价目标。
其次是教师评价,它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工作价值的判断,关系到教师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评价不恰当,会伤害并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学校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多元评价,笔者觉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评价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需求,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应将教师自身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之间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突出对教师个体的纵向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二是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要系统全面。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唯一标准,不得单纯以分数的高低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排序。三是多层面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四是差异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尊重差异。学校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年龄、学科、特长的不同,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岗位性质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实行分层次评价,各层次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总之,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鼓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对教师的伤害,促使教师发挥自己无限的教育教学潜能。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影响着学生的终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性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评价,我们要做到:第一,评价内容要全面。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落实,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在思想品德,人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在评价当中也要给予认可。这样一来,也许对他其它表现不好的方面也会有所促进。第二,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过去,我们往往只是通过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单一的、简单机械的评价,不科学、不全面。在“适合”教育理念指引下,学生的成长是多渠道、多维度、多元化的。除了考试外,还可以通过技能比赛、交流展示、行为规范、班级贡献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多元化。第三,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评定。个别学生可能平时学习不是很努力,通过考试前一段时间的“临阵磨枪”,也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因此,在即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它各种评价。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的评价,都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要更多地体現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
总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能调动教师工作热情,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育者爱生善教,学生乐学善思;学校教育如虎添翼,硕果累累;师生和谐快乐,享受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十余载从教经历,让笔者坚信要做“幸福、无悔、有温度”的教育。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心构建学校文化体系,用文化滋润人心,努力做好学校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寻求发展源动力。只有这样,全校师生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减少无谓的折腾,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提升师生工作学习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 王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