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阅读体验,体验绘本“悦读”

2021-09-10黄燕珊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悦读

【摘 要】近年来,全国中小学都在大力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却对阅读出现了过于功利性的追求,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体验与乐趣。本文试图抛弃功利性教学目标,回归真正的语言学习,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乐趣,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低年段学生缺失阅读体验的具体表现,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各种方法,使阅读成为“悦读”,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动力。

【关键词】阅读体验;阅读乐趣;悦读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都在大力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他们采用以“阅读能力”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不仅是解码和理解,更应该是“悦读”的过程。同样,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然而,教师和家长却对阅读出现了过于功利性的追求,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体验与乐趣。

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缺乏阅读体验。

一、小学低年段学生缺失阅读体验的具体表现

(一)学生缺少阅读思维

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机会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很难形成独立的思维品质。课堂讨论时,教师通常要求用全英文讨论,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不敢表达或表达受到限制,过于封闭,缺乏深度思考。

(二)学生很少有机会独立阅读

现在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很少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尤其是独立默读的时间,阅读体验不完整。

(三)学生缺乏阅读的内部动机

学生进行阅读通常是为了语言知识而阅读,为了完成教学活动,甚至只是为了教师准备的奖品而阅读。

二、丰富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体验的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指出,“阅读教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read for fun, 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language.”她指出:学生应该在获取信息和学习语言的同时,享受阅读。

在閱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并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正如萨特尔所说,“阅读不是一种机械行为,而是一种想像、体验、理解和参与的过程。它始终是积极和自由的。”只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阅读成为“悦读”,学生才能保持阅读的动力。

那么,怎样才能丰富小学低年段学生的阅读体验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阅读体验之旅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今中外,曾有无数的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亦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才会产生阅读的意愿;否则,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他们会比较容易放弃阅读。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氛围

学生一年级的时候,笔者建议每位同学购买了一套共同的英语分级读物,方便开展每月一节的绘本精读课。到了二年级,考虑到班里孩子的英文水平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笔者还跟家委一起为孩子们选购了100多本经典绘本(组建班级图书角),加上笔者自己制作的解码书和电子书(在电子书包里设立电子书架),学生拥有的阅读资源可谓丰富多样!

2. 在不同时段为不同的孩子量身定制“书单”

海岚在她的《全儿童英语启蒙》一书中明确指出:只有在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程度、英语启蒙程度、个体发展特点(如阶段性的兴趣)、成长需要以及学校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基础上,书单才能为孩子所用。

为了不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被当下各式各样的流行书单所迷惑,笔者联合了志同道合的家长群体,在给孩子提供阅读资源之前,充分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程度、需求和兴趣并进行一个“诊断”,然后再“对症下药”推荐书单。

3. 赋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产生阅读的“愉悦感”

用一种玩的心态,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阅读时可以播放音乐,选择舒适的姿势;老师亲切地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读后对话,给予积极的鼓励:一颗糖,一句表扬,一次展示……这些都能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并将转化为他们后续阅读的驱动力。

阅读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选择书籍,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自由,体会到书本的强大魅力,如此的阅读才能叫实实在在地读!此外,老师还应该提供更多地看书机会和时间。

(二)形成独立深入的阅读思维,产生真实的阅读体验

很多英语老师在教学中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没有真实交流,答案趋于标准化。比如说,当老师问:Do you like this story? 然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学生则会完美地配合,纷纷点头,说出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

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师生一问一答,学生紧跟着教师的步伐。实际上,学生形成了一种不好的惯性,不敢或很少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反馈,学生缺乏深度思考。

鉴于此,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放下权威,让学生参与进来,真实地表达

在绘本精读课前,笔者让学生选择他们想读的书。(出示封面)I have two books today. One is ..., the other one is ..., which book would you like to read together? 当然了,笔者拿出来的书都是和笔者选的主题相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做选择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做选择时去读书的封面(或者封面的图),这是师生之间真实互动的开始。学生有参与感,对即将到来的阅读课也会更感兴趣。试想一下,你要给学生读的书和学生自己想读的书相比,他们是不是更愿意读自己选的书?愉悦感也产生了。

2.预留时间,鼓励发散思维,独立地思考

在进行绘本精读前,笔者会把阅读材料的难度降低,通过电子书包发放资源,甚至通过中文同主题阅读资源来帮助孩子储备背景知识。先通过母语的资源获得一些相关知识,或者通过参观、自己动手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储备背景知识。然后再加入英文的阅读,这样做就相当于把一个高台阶分成两个梯次来上,让孩子能上得来,既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保证了阅读主题的输入。

阅读前,充分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激活图示,做好知识储备,减少阅读障碍。开始阅读封面时,鼓励学生大胆对绘本内容进行预测或提出疑问。比如在学习Hamster on the Run时,学生围绕“Whose hamster is it? What is the hamster’s name? Where is the hamster? Why is the hamster on the run?”等问题大胆地猜测,他们对于故事内容必然急于一探究竟,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阅读过程或读后讨论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提问形式也可以更加开放,不急于完成教学流程,给学生预留充分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整个故事,理解文本,进行独立的思考。例如学习Puppy in a Box时,当讨论“Who is unhappy?”时,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答案五花八门。当我进一步问及“Why do you think so? How do you know? ”时,才发现学生阅读时观察得非常细致,比如“Mum is looking at the clock. Dad is covering his ear.”等细节他们都有留意到。只有保证阅读的时间,学生才有机会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学生才有空间进行拓展性的思考。

3.放弃功利,解除学生表达障碍,课堂生成真实有效

读后讨论时,鼓励学生用全英文讨论,适当使用中文帮助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被允许的。很多时候,如果背景知识和英语语言同时压上来,难度可能非常大。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不敢表达或表达受到限制。读后讨论避免形式化,适当追问,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达到讨论的真正目的。

在讨论“What do the family do with the two puppies?”时,有的学生想到两只puppy 在一起很安静,跟所有人都能和谐相處,也有的学生想到两只puppy会一起bark,更加吵,严重影响了Jack 一家人,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麻烦等等。仔细追问,发现学生实际上已经联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与自己之前的阅读经验建立了联系,这不正是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吗?这样的阅读才能保证有效课堂的生成,在训练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品质。

(三)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使阅读体验保持完整

对于小学生来说,独立阅读是他们了解绘本结构、巩固语言知识、练习阅读技能、养成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每周一次的午读时间(20分钟)和阅读课(30分钟)实在太少,笔者利用每节英语课的最后5分钟跟孩子进行持续默读,同时每个月安排一节绘本精读课。这样一个月下来,学生们可以保证360分钟的课堂阅读时间。课外,笔者也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鼓励学生进行线上线下阅读。

独立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可以静下心来,与作者进行对话,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对文本形成独有的理解。只有保证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才能拥有完整的英语阅读体验。

(四)建立长期有效的阅读机制,激发持续阅读的内部动机

不可否认,我们都希望学生的阅读有成效,所以在这一意愿的推动下,我们难以避免会去干预孩子的阅读行为。在老师的干预下,学生进行阅读往往会变成是为了语言知识而阅读,甚至只是为了教师准备的奖品而阅读,却只有很少学生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这样脱离了阅读的本质。外部动机固然重要,但教师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阅读机制,将外部动机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让学生阅读且“悦读”。

1.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喜悦是一种促进儿童学习欲望的巨大的力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阅读后享受成功和快乐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如让学生朗读自己最近读的好书,开展故事表演活动,让他们把书中的故事展示到舞台上,用表演诠释他们独特的理解等。丰富的展示平台,师生的积极参与,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2.善用激励措施,肯定阅读成绩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措施来增强学生成功的喜悦,并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设立“阅读之星”“读书大王”等各种荣誉称号;奖励一些有趣的小物品,如可爱的文具,漂亮的本子等。这些奖励代表了教师对阅读兴趣浓厚的孩子们的肯定和赞美,使他们能在班级里发挥榜样作用,并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后的表现呈现出差异性再正常不过了。老师最好不要总是想去左右孩子们的阅读看法,因为对阅读的感受因人而异,权威干预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出现裂痕,再加上一个班孩子众多,老师很难立即发现问题。从许多的例子中,我们发现过多介入的老师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后遗症——不喜欢阅读。

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静待“无心插柳柳成阴”的阅读结果,放弃功利,用玩的心态,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并强化这种“愉悦感”。有了我们的宽容,孩子才会爱上阅读。当孩子爱上阅读之后,他们的英语学习就会想拦都拦不住地发生了。

阅读其实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我们悄无声息地在孩子心中埋下“阅读”这颗种子,用心浇灌,令其生根发芽,假以时日,种子便能长成大树,并开花结果,创造一番“落英缤纷”之景象。当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习惯,一种本能时,它必然会爆发出洪荒之力,却又分明是润物无声,让你安静和快乐、强大而富有、蜕变而重生!

【参考文献】

[1]陈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王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陈则航,马欣.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3] 素质教育论坛.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2016.

[4] 海岚.全儿童英语启蒙 北美二语教育启示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黄燕珊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悦读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悦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学生“悦读”能力培养策略摭谈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的生成探究
林格伦笔下的顽童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