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研究
2021-09-10史世芳
摘 要: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在心理、行为及学习态度方面的异常与其家庭环境有着深刻联系。针对当前不同家庭背景,农村家长要运用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对子女家庭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指导,以改善农村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并帮助问题学生回归正轨。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成因,论述了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具体的指导策略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策略;问题学生;农村初中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14-02
引 言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伦理道德观念及行为习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使农村家庭朴素、和睦的生活氛围,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及价值观受到了严重冲击;加之信息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生有了接触多元文化、从更多视角了解社会生活的渠道,所以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往往无法通过家庭环境得到成长所需的各方面教育;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加剧了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一、问题学生家庭背景的特点及影响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明显差距,农村初中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普遍落后,加之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及与初中生长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结构出现了分化,离异重组、单亲及将子女寄养在亲属家里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而问题学生往往都有相对特殊的家庭生活背景,其心理上通常承受了经济条件、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稳定或者家长不合理教育方式带来的压力,导致其行为与学习态度出现问题。所以要想对问题学生的家长给予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和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具体的家庭背景及家长在教育方式、理念上的问题。
(一)亲子关系的疏离
初中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处于成年前的过渡阶段,開始尝试基于自主判断分辨是非曲直,追求思想与行为方面的独立,但阅历、社会生活常识都有所欠缺。因此,家庭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逐渐显现,在和睦、温馨家庭中成长的初中生往往拥有更加乐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伦理观念,对未来的目标也更为明确[1]。而问题学生的家庭生活几乎都存在各种不如意之处,无论是父母离异、再婚,还是因务工等原因没有稳定的居所,长期与子女两地生活。这都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疏离,使问题学生在学习方面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品性与道德观念也无法得到正常的示范与指导,从而在学习、纪律及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科学
问题学生家长自身饱受生活、情感问题的困扰,对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感到失望和充满遗憾,所以更加容易对子女寄予不合理的期望,甚至表现出偏执与极端的一面。而这种不恰当的方式不仅有损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还会导致初中生产生厌倦与愤怒的心理,从而走上为了对抗父母的意志刻意制造事端的道路,成为学校里的问题学生。
(三)农村社会环境变化引发的教育问题
在互联网与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农村家庭生活不再偏安一隅,而是在时代发展潮流的裹挟下发生动荡,使农村地区相对保守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极大变化,给实施家庭教育带来了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家庭受到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开始以不同以往的标准要求子女,希望其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有比前辈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农村初中生会感受到生存与学习的双重压力,从而更易沉浸在游戏与互联网营造的虚拟世界中,借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成为学校中所谓的问题学生。
二、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
(一)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由家长基于言传身教及与班主任、学校的合作强化基础教育,对保障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学校和教师应针对农村问题学生家庭背景的特点,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理念,传授亲子关系处理技巧,这样才能让问题学生拥有更为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纠正和规范其习惯。此外,基于家庭教育指导也可以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缓和因子女教育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
(二)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并优化问题学生的成长环境
虽然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度过,但家庭中血缘关系、共同生活经历对其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的影响不可低估,只有将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真正为初中生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条件。而家庭教育指导是建立二者联系的最佳途径,既可以为问题学生的家长提供帮助,又能够让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及配合班主任纠正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观念。
三、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
(一)针对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初中问题学生的家长通常苦于找不到扭转子女成长状态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对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时,学校和教师应针对学生及其家庭背景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首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具体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通过与其本人交流、提供心理疏导及从家长和同学处了解相关信息,探讨如何从家庭教育视角改善其状况,进而向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其次,对于学生因父母离异等变故受到影响的情况,教师应分别与其家庭成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出于保障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承担各自的家庭教育责任。最后,教师可通过家访或者其他方式和问题学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建立沟通联系,征询其在实施家庭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其如何改进亲子关系。
(二)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指导与培训
青少年的教育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在问题学生家长自身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学校应发挥资源优势,为其提供所需培训和咨询服务。首先,基于社交平台或者学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官网开通线上咨询服务,向学生家长传授家庭教育中各类问题的应对技巧,并基于班级、年级的家长交流群分享经验。其次,由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及班主任提供咨询服务,让家长与学生通过面谈、线上交流的方式来接受心理疏导,指导其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并传授其沟通技巧及教育理論和方法。
(三)整合教育资源并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在农村家庭生活大环境出现巨变的背景下,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及社会资源,提升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并掌握子女的成长规律。首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给予政策支持,为学校组织师资力量展开培训、让学生家长参与校园活动等提供经费,并且帮助学校联系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为家长提供培训。其次,学校应针对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防范及帮扶机制,对已经出现不良倾向的学生家庭给予指导,并实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学生父母及共同生活的其他长辈定期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以确保其在学习、行为及思想方面健康发展。
结 语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往往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或者其家长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偏差。因此,在提供指导时,学校和教师应基于调查走访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提供基础的教育理论培训及心理咨询等服务,逐步改善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以促使其家庭内部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所有成员之间关系和睦,并且与学校教育形成密切衔接,共同促进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张春雨.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08):69.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个案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12)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史世芳(1980.3-),女,甘肃武威人,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