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21-09-10李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

李宇

摘要: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呈现出交叉融合的态势,社会迫切需求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现代人才,应用型高校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应当从优化跨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跨学科新兴专业建设、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提升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深化跨学科产学研协同育人、完善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102-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2020年河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LX089);2019年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工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SJGLX173);2019年度郑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ZJG-B9027)的研究成果之一。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现代人才需求的知识体系结构逐渐朝着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变[1]。高校单一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2]。应用型高校紧密对接地方经济链和产业链,是我国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探索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实施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審视

(一)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

经济社会朝着多元化和复杂化快速发展,不同学科领域和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常态。知识生产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多的知识将产生于学科广泛交叉的过程中[3]。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社会迫切需求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现代人才。

(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国家大力实施“新工科”“双一流”战略,根本着力点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4]。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加快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产业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跨界整合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学科培养理念欠缺

我国高校实施跨学科教育的时间普遍较短,大部分高校的跨学科教学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对跨学科教育理念认识不深入,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招生制度一直以来是按专业招生,培养过程也是分专业培养,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层面,忽略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跨学科教育的推进。

(二)跨学科组织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学院制,教学方面大多沿袭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被限定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组班形式固定,专业界限、学院界限牢固,不利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开展[5]。学术壁垒仍然存在,各学院教师资源尚未打通,缺少教师跨学科教学科研的评价激励机制。总的来说,尚未构建有效的跨学科管理制度。

(三)跨学科培养体系不完善

高校教学资源配置普遍以学院和专业为单位进行分配,跨学科学习学分互认机制不完善,跨学科选课空间太窄,尤其是学院层面的跨学科育人难以真正实施,缺少切实可行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实施路径[6]。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清,定位不准,缺乏政策引导,跨学科教育支持制度设计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三、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一)对接新兴人才需求,优化跨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最新产业发展动态,深入调研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研究分析新兴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充分对接“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新结构。

(二)聚焦产业引领,加强跨学科新兴专业建设

面向社会产业需求,优化跨学科专业布局。一是设立新兴专业。把握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和产业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重点增设地方紧缺、急需的新兴专业;二是改造传统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进课程体系,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实现全面升级改造和优化;三是打造新兴专业集群。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瞄准产业发展前沿,针对性构建若干新兴学科专业集群。

(三)加大交叉融合,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交叉融合。一是创新班级组建形式。打破学科专业、学院界限,重构教学组织模式;二是重构课程体系。对应新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企业真实案例等融入教学过程,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灵活运用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四是改革考核方式。打破单一考核方式,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开展多主体多角度多形式考核评价,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创新考核形式,提高考核质量。

(四)站位前沿科技,升级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

强化实践平台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平台的打造。一是加强新兴专业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建设,对原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进行有序更新;二是围绕工程能力培养,升级工程训练中心,新建若干新兴技术工程训练中心;三是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加速建设创客空间和创新实验室;四是联合新兴技术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校内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五)强化工程实践,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

打造跨学科多元化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在职培养、企业顶岗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强化企业实践锻炼,选派教师赴企业和行业一线实践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不断拓展工程背景;三是组建多元化专兼职师资队伍。完善引进机制,积极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优秀技术人才到校任教。

(六)整合优质资源,提升跨学科双创教育质量

将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转换办法,建立专兼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创业引导课程、交叉学科研讨课程等。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学习成效;三是打造创新创业载体。积极支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打造学科竞赛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竞赛激励机制。

(七)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深化跨学科产学研协同育人

深化跨学科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充分利用企业工程实践优势,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企业经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将产业学院打造成特色人才培养高地,推进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工程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交替迭代提升。

(八)推行多方全程监控,完善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构建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跨学科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质量保障全面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过程监管,将各个教学环节全部纳入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校内外部质量监控机制,构建由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共同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大实践教学质量监测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论

跨学科教育由现实问题引出,高校推进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要以需求为导向,将跨学科思想融入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探索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生,张瑜.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发展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6):81-93.

[2]蒋盛楠.美国本科生跨学科教育探究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58-61.

[3]李政辉,孙静.一流本科教育的特质:跨学科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4):53-57.

[4]张庆君.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变革:逻辑、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20(04):47-53.

[5]龙奋杰,邵芳.新工科人才的新能力及其培养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35-40.

[6]古天龙,魏银霞.以新工科理念推动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J].中國大学教学,2018(02):32-35.

(荐稿人:焦健侠,郑州科技学院教务处教研科副教授)(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