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欧美国家媒体社会治理的实践维度

2021-09-10沈春鹏张瑞坤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

沈春鹏 张瑞坤

摘要:建设性新闻是媒体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本文从著作《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出发,主要从北欧四国媒体积极寻求的解困方案,英、德、法三国媒体对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与探索,美国媒体对建设性新闻的“解决之道”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评价,以期为我国建设性新闻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会治理;建设性新闻;欧美案例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074-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套学院2019年度科研项目“阴山岩画的文化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ZX201956;河套学院2020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草原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SY202045

美国建设性新闻的倡导者凯伦·麦金泰尔认为:“建设性新闻是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在坚持新闻核心功能的同时,将积极心理学和其他行为科学的技巧运用到新闻流程和产品,致力于创作卓有成效、引人入胜的报道。”[1]唐绪军、殷乐认为,建设性新闻指的是媒体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推进建设性新闻的发展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围绕《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中提到的主要观点进行研读和相关内容的介绍,以期有更多收获。

一、北欧四国媒体:积极寻求解困方案

北欧在建设性新闻上颇有建树,其中丹麦是北欧建设性新闻学理念实践的先锋,芬兰、瑞典及荷兰等国家紧随其后纷纷效仿,至此在北欧掀起了建设性新闻的实践浪潮。前丹麦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总监乌瑞克·哈根洛普是丹麦建设性新闻项目的领军人物,乌瑞克针对提升新闻内容质量提出建设性新闻学的理念,强调新闻报道中内容应客观真实,报道思路应得到拓宽,要以解决问题为报道宗旨。目前丹麦广播电视台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报道模式:拥抱新科技,加速媒体融合;组织结构多元化;内容报道视角与呈现方式发生嬗变;在报道过程中融入解决方案理念;提建设性的采访问题;平衡收视绩效与报道议题。

与丹麦不同,荷兰表现出建设性新闻实践的并非公立媒体,而是一家由个人发起的新闻论坛“记者”,该论坛注重新闻的背景、分析和调查,建设性新闻是“记者”的重要特色项目之一,记者与读者就相关主题共同制作内容是其特色做法,先后推出了“债务自由”“非洲难民”“极地计划”等专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从每日热点问题转向社会问题,将反对刻板印象、关注解决方案作为新闻报道的理念;注重多元化传播渠道与融合内容的呈现,传播方式呈社交化趋势,打造线上线下互通的新闻传播模式;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取资金,会员付费参与制作,采用无广告的运营模式。无论是新闻理念、产制还是运营模式都独具特色,为数字时代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方向,使其新闻价值重新回归。

芬兰广播电视台的建设性新闻报道理念主要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即公共服务项目应支持民主并为每个人分享大量信息、观点及参与讨论互动提供机会。新闻制作技巧体现两个方面:其一,采用参与式叙事;其二,由受众来选择议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受众公开对话,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并自由表达观点,然后再在热议话题中发现受众需求与关注点,从而选择报道议题,呼吁社会关注并参与提出解决方案。

瑞典电视台的建设性新闻聚焦国际新闻报道并重新制定其理念与方针,该电视台的国际新闻报道不局限于饥荒、战争及自然灾害等负面消息,也报道关于发展及未来有希望的事件。

二、英、德、法三国媒体: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与探索

英国《卫报》常规建设性新闻项目成型于2016年,分为前期(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和后期(2018年2月至今)两个阶段,前期项目名为“对策与创新”,后期更名为“正面”。《卫报》的建设性新闻项目主要展现在三个栏目页面之中,分别是“对策与创新”(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正面”(2018年2月至今)以及“正面”的子栏目“正面每周简报”(2018年2月至今)。三个栏目主要议题涉及環保、科学、技术、公共卫生、社区领导、性别、能源危机、健康、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国广播公司)建设性新闻报道新闻着重点放在如何、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何运作上。《经济学人》的建设性新闻事件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未形成组织化、常规化的建设性新闻项目,更多地表现为将解决方案作为内核融入故事阐述之中,遍及该刊物各个子栏目之中,横跨政治、经济、科技各个领域。如果单从表现形态来看,《经济学人》的建设性新闻建设是“非正规军”,影响范围可能不及BBC、《卫报》等媒体,但其优势在于深厚的专业功底与扎实的报道,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报道形式采用丰富的数据、图表及严谨的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每日观点》是德国首家致力于建设性新闻与解决之道的德语在线杂志,目前已经成为德国建设性新闻项目的典范,旨在建构一个讨论解决方案的平台,为具有创意的个人与组织发声。《每日观点》坚持“内容为王”,以少而精著称;以科研形式报道新闻,坚持报道与解释并重;注重对话与交流共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凸显可视化报道;报道立足方案视角并关注未来。《每日观点》的建设性新闻项目与读者共同探讨解决之道,彰显了人文关怀;大胆创新报道方式,专业互通有无;在多元化数字平台上实行差异化传播。

法国也是全球建设性新闻的实践者之一,倡导积极新闻与解决之道新闻,其中法国媒体人克里斯蒂安·德·布瓦斯雷东创办的两个媒体机构是法国建设性新闻实践主体的最佳代表,分别为“希望记者协会”与“火花新闻”,后者为前者的延伸,它们以独特的报道方式为法国媒体的建设性新闻实践开创了先河。“希望记者协会”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来推行解决方案的新闻的理念。从理论层面来看,“希望记者协会”专门成立实验室来追踪和分析方案类新闻的报道方式及其对公众及媒体的影响;从实践层面来看,该组织以“由内到外”及“线上线下”两种思路来开展建设性新闻项目。

三、美国媒体:建设性新闻的“解决之道”

“正能量是建设性新闻的学理所在,文化自信是建设性新闻命脉所在,开放包容是建设性新闻的活力所在。”[2]《赫芬顿邮报》的建设性新闻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好新闻”实践。该报社突破了传统的中立原则,聚焦社会问题,采用“方案为导向+UGC+大数据”(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的制作技巧征集用户意见。报社根据各社交媒体平台的自身特点及算法推荐做到内容差异化传播,同时应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设置“一键分享”功能以及线上内容带动线下活动的传播模式,最大限度地涵盖不同需要的受众。社交媒体时代,分享是一种社会认同的表现,也充分体现了基于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媒体社交属性。

《纽约时报》专栏《解决》作为美国解决之道新闻项目的重要实践者,致力于探寻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奏效的原因。“积极的情绪会让我们真正进步,因为它鼓励创造与创新。积极的情绪会扩展我们的知识领域,打开我们的心扉与思维,并且会帮助我们建构新的知识、技能和资源。”[3]《解决》栏目的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坚守客观与平衡,以具体事例、数据、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西雅图时报》解决之道新闻项目的主要代表为“教育实验室”与“交通实验室”,即以“实验室”为基地,以科学的方法与严谨论证为手段,对教育与交通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和评估能解决该问题的创新方案,并围绕目标展开相关议题的报道。《波士顿环球报》解决之道新闻栏目关注点更“專一”,更像是一家专卖店,仅聚焦“教育”这个公共产品,意图通过媒体的“聚光灯”发现并解决问题。“学习曲线”的议题主要围绕“公立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以深度的调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支撑进行分析报道。“学习曲线”在新闻来源方面,除事件影响者、方案实施方等“唱主角”外,还注重对第三方如政府、公众、专家观点的吸纳,与此同时,还会援引权威性的报告及其最新数据,以增强准确性、说服力,以提升可信度,形成了准确、客观、平衡的栏目风格。

四、结语

《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一书选取欧美媒体在建设性新闻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从这些媒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新闻产制、传播模式、运营状况、问题与思考等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为我国建设性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思考和互鉴。正如编著者所说,以正面报道为主一直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方针。但是,由于长期的惯性使然,部分媒体也存在对正面报道的片面理解和僵化执行,导致未能真正实现正面报道、正能量新闻应有的正向传播,导致受众的参与分享度低,未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面对众声喧哗的公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们必须掌握应对社会问题的措施,才能从中汲取力量,认清哪些参与者有能力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新闻报道与社会治理之间到底应该有何种关联?正面报道与建设性新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建设性新闻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建设性新闻如何建构绿色舆论生态环境?建设性新闻的中国路径如何体现?只有厘清这些问题,建设性新闻的实践才能更好地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晏青,凯伦·麦金泰尔.建设性新闻:一种正在崛起的新闻形式[J].编辑之友,2017(8):5-8.

[2] 许加彪,成倩.建设性新闻的产制语境、理论含蕴与学理旨[J].中国编辑,2020(6):30-35.

[3]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珺,译.陈志平,审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9.

作者简介:沈春鹏(1986—),女,内蒙古锡林郭勒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张瑞坤(1984—),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
广西接边地区跨界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模式探索
基层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公共性问题界定
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新探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