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客家民居的美育价值

2021-09-10孙毅明

科技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

摘要:客家是汉族中的一个分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是汉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粤北地区的客家文化则是客家文化当中的一个分支,其民居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本文首先探讨了粤北地区客家民居的基本特征,接着从多个方面重点讨论了粤北客家民居的美育价值,为宣传粤北客家建筑文化、保护粤北客家建筑起到了理论帮助作用,并强调了美学理论在其中的体现。

关键词:客家民居;客家文化;美育价值

引言:粤北地区通常指广东省北部地区,覆盖北部五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文化色彩独特;其中客家民居建筑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民居作为粤北地区客家人的居住场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惯、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等,是反映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有必要从美育价值层面对粤北客家民居进行研究,使更多人认识到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的美丽之处。

一、粤北客家民居的基本特征

客家民居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排屋、围屋、围楼三种,其中粤北的客家民居形式主要以围楼为主。围楼主要有方形围楼、圆形围楼、半月形围楼、椭圆形围楼、八角形围楼等几种造型,由土、石、砖、砂等多种材料建造而成,一般整体可以分为几层,结构较为稳固,其中每一层都配备齐全的房间与设施,二楼及以上还设有“走马廊”连接楼中各个房间;不同层数的功能不同,一层由于面积较大,往往作为宴请宾客和商议要事的大厅,二三楼由于采光和通风条件比较好,通常用于安排粮仓和卧室;围楼的前后一般会预留空地作花园、鱼塘等用途;一栋围楼可以容纳相当多的住户,其中大型围楼中可以容纳上百户人家。围楼一般会选在风景秀丽的地区进行建造,做到“楼景相融”。围楼的外部结构形似堡垒,可以起到抵御外敌和自然灾害的功效;其内部结构安排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变化。粤北地区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围楼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持楼内的环境与温度适宜,方便人们在其中生存。

围楼的形成原因要从历史条件当中追溯。在宋朝至明朝期间,客家先民因为战乱等因素迁徙至粤北地区[1],由于粤北地区自然条件严苛,且当时贼寇较多,为了保护自身宗族的安全,先民便建立起围楼作为防卫设施,围楼经过一代代的流传与改良后,逐步发展至今日水平。围楼建筑一开始是为了帮助人们防止天灾人祸而出现的,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了粤北地区客家文化的一种符号代表,展示了粤北地区特点鲜明的客家文化,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

二、粤北客家民居中美育价值的体现

美育活动的主要理念是通过发现美,培养人们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其本质上是美学理念的传播。通过探究美育价值层面上粤北客家敏君的特点,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客家建筑文化与客家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们发现粤北地区客家民居的美的能力,最终促进粤北地区客家文化的发展。

(一)粤北客家民居的自然生态美

由于粤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为特殊,且山地较多,在进行民居建造选址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以为住户自身创造高品质的居住条件。以围楼为代表的粤北客家民居的选址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生态美[2]。首先,山地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因此大多数的民居都选择建在山坡的阳面,最大程度地减少昼夜温差对建筑内温度的影响;但同时,粤北地区夏季较为炎热,因此建造者在进行民居建筑时也会考虑到太阳高度角的因素,尽可能减少夏季日照,以保证建筑内环境冬暖夏凉。其次,粤北地区由于处在内陆,降水量较少,且自身水域分布也比较稀少,湿度往往得不到控制,建筑者在进行选址时,往往会将民居建设在背山朝水的地带,最大化利用水域带来的湿度,避免建筑内湿度过低。粤北客家民居的选址与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生态美学,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粤北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美

粤北客家民居的建筑风格自成一派,与其他地区的围楼、土楼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差别。首先,粤北客家民居中围楼的形状较为多样,不止拘泥于圆形和长方形,也有些围楼被建成回字形、器字形等,更加具有多样性。其次,粤北客家围楼的大小也较为多样,现存将近二百座的围楼中有些占地面积可达一万平方米以上,也有些只有十几平方米,更加适应粤北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能够彰显不同形式的美感。另外,粤北地区客家围楼的内部布局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分布功能性强,内部往往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区域划分,例如粮仓区域、居住区域、杂物堆放区域等等;同时不同区域之间也做好了防火功能,以便减少火灾损失。粤北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很好地彰显了当地特色,具有独特的美感。

(三)粤北客家民居的人文民俗美

客家文化风格明显、独具特色,而粤北客家民居作为当地人的主要生活区域,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当地的人文民俗。客家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留存较为完整、具有吃苦团结的开拓精神和具有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这些方面都可以在粤北地区的客家民居中得到体现。例如,由于客家刚刚到达粤北地区时,由于条件较为艰苦,个人单独行动很难在此地立足,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客家人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客家精神”,多进行集体行动,最终依靠集体的力量在粤北地区扎根;而粤北客家围楼作为可以容纳多家住户或多个人的建筑,正是客家人集体精神的最好体现。建筑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与习俗,是反射文化特点的镜子,粤北客家民居成功地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美感,具有人文与民俗上的美,体现出了粤北客家文化的独特性。

(四)粤北客家民居的历史渊源美

部分人认为历史只能反映出过去的事实,其形式本身比较枯燥,实际上这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解,历史也是具有其独特的美感的[3];而粤北客家民居具有很强的历史渊源,能够清晰地体现出历史的美感。客家围楼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根据客家围楼的形式演变过程及建筑特点,人们可以有效地将粤西地区的建筑发展史与历史进程结合起来,增强历史逻辑的严密性,彰显历史的美感。例如,人们在进行客家围楼发展历史的考察时,发现某一时期圍楼的墙体厚度极高,且侦查瞭望设施较多,就可以推断出当时该地区战乱频发或者匪盗较多,在结合史料查看后就可以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认识到那段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体会到历史独特的美感。粤北客家民居作为具有历史属性的建筑,很好地反映了客家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具有历史渊源美。

(五)粤北客家民居的保护传承美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而粤北客家民居近些年来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可以有效地反映文化保护与传承当中的美感。近几年,国家对粤北地区多个围楼建筑进行了保护与修复,并大力宣扬以围楼建筑为代表的粤北客家文化,吸引更多人前来了解客家文化,促使客家文化得到传承。例如,当地政府在部分围楼建筑的周边开设了景区,并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推广客家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保护客家民居的资金;且梅州地区的“花萼楼”、“泰安楼”等围楼已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将客家文化带向了世界。对粤北客家民居的旅游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更加有利于对其进行保护,促进客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体现了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的美感,使得客家文化与客家建筑的美可以被更多人发现和认识,扩大客家文化的影响力。

结语:综上所述,粤北客家民居在生态自然、建筑形式、人文民俗、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美育价值,有利于对客家文化的美进行开发和宣传。因此,必须时刻对粤北地区的客家民居进行研究和探索,保护传承客家文化,扩大客家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让中华文明走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谢瑜珠.梅州地区客家建筑的基本形态、历史发展和元素符号[J].陶瓷,2020,08:114-115+142

[2]傅志毅.粤北客家围楼的保护与传承——以艺术人类学为视阈[J].韶关学院学报,2020,04:1-6

[3]龚晓田.论客家传统民居中的价值观念及其造物思想[J].雕塑,2019,10:86-87

作者简介:孙毅明(1979.03—30),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

课题:本文系2021年韶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名称:粤北客家民居的美育价值研究。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
“客归何处去”
元数据国际交换共享的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工程建设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客家文化视阈下的赣州市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