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数据国际交换共享的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工程建设

2017-02-27李建伟

现代情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元数据国际化

李建伟

〔摘要〕基于国际元数据标准设计世界客都“古民居数字记忆工程”地方文化特色资源语义组织与元数据模型,以智能化知识服务为导向设置资源分类,基于内容特征关联设计资源开放获取机制,完成项目海量无序特色文化数字资源的有序组织与高效利用,实现元数据的国际化交换共享。

〔關键词〕元数据;国际化;交换共享;VRA Core;传统古民居;客家文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2.011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057-06

〔Abstract〕The paper designed the metadata model and the resources semantic organization for the ancient dwellings digital memory platform of World Hakka city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metadata standards,set up the categories with the goal of intelligent knowledge service,designed the open access model for all the resources.The model had improved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s,achieve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metadata.

〔Key words〕metadata;international;exchange and sharing;VRA Core;traditional ancient dwellings;hakka culture

广东省梅州市是世界上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千百年来梅州客家人创造了广博深厚的客家文化,而传统客家古民居恰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梅州地区现存传统古民居资派丰富、数量众多,全市的传统古民居的数量应该在五万座以上,遍布于梅州境内各县区,建筑历史一般有超二三百年[1]。传统客家民居因其科学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被众多国内外专家称为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历史记录、珍惜集体记忆,传统古民居是客家人的“根”,是客家民系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工程旨在运用数字多媒体形式记录客都梅州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悠久灿烂的古民居建筑文化,基于信息技术搭建共享开放的数字记忆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拓展客家建筑的艺术展示与保护空间。

1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资源建设

11资源采集范围与加工方式

数字记忆平台建设原始资料采集以组织有关人员到乡村田野拍摄古民居高清数码照片、录制相关专题多媒体资料为主要方式,辅助扫描书籍文献中相关民居对象的平面图、剖面图、绘制图等文献资料,同时积极向社会广泛征集相关文字与相片。目前课题组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拍摄高清晰专题视频素材达162多个小时,图片近万张,整理文字超30万字。所收集资源经过优化筛选,进而资源库建设、编目规则制定,最后标引著录导入数据库。

12专题资源库组织建设

客家民居随着客家祖先的不断迁徙以及自然人文环境的变化形制因地而异,建筑风格多样。围龙屋是梅州地区客家古民居的典型代表,目前保存较好的围龙屋就多达5 000多座,规模宏伟,是集建筑艺术、阴阳五行、风水地理、传统礼制一体的非凡建筑[2];客家圆土楼,圆形的布局、高大宏伟的气势,堪称世界民居奇观;中西合璧式民居是华侨之乡——梅州广大海外侨胞不忘故土荣归故里建设的揉中西建筑款式于一体的客家围屋,是“中西合璧”建筑的结晶[3];四角楼是以防患未然、抵御外侵为第一要素的特色客家民居;此外还有客家方楼、堂横屋、自由式围屋、杠式楼、八角楼等等。记忆平台充分依据客家建筑的形制特点设置文化专题建设知识库,利用系统收集的各建筑艺术图片及多媒体资料数字呈现完整的传统古民居,方便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华民族建筑大花园中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真正的文化内涵及科学价值。

客家民居不仅以奇特的建设布局、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绚彩的装饰艺术也名扬海内外[4]。民居壁画是体现客家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其装饰图案无论图像寓意还是构件立意,都蕴涵着客家民系深厚的人文精神、体现着深刻的伦理教化意义,是留在客家民居建筑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烙印;石雕艺术花窗是客家民居必不可少的精美构建;木雕艺术则是利用木材的质感进行雕刻加工的艺术,其灵活结合传统的绘画、书法、色彩、图案等艺术特点,使建筑风格与美感协调统一[5]。平台重点采集各建筑物的木雕构件、石窗、大门装饰、柱梁雕饰、屋面脊饰等的多媒体资料,建设古民居装饰艺术库积极打造研究客家民系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如图1所示。

2客家古民居特色数字资源语义组织与元数据设计

大数据时代,古民居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应在相关文献资源数字化处理的前提下,以建构开放、规范的数据信息系统为目标,应能够为客家文化的传播、保护、研究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因此对类型各异的古民居信息资源资源描述模型的研究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信息资源描述模型是对各类信息及其信息关系的框架设计,主要通过元数据模型实现。

21国际成熟元数据标准的比较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数据库建设实现数字资源一体化组织管理以及有效查找发现的基础,它为形态各异的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统一的描述方法[6]。国外研究元数据起步较早,目前已出现DC、CDWA、VRA、EAD、FGDC、GILS、TEI等7类国际公认的通用元数据标准。但各类元数据的个性化特点明显,其所适用的资源描述类型及面向的用户范围有所区别。如,DC主要面向网络资源的标引与发现,以数据结构简单为特点,信息提供者可以直接编码;CDWA是为从事艺术史研究、艺术品管理人员以及信息技术专家而设计的元数据标准,主要面向博物馆界用来描述艺术品[7]。VRA Core则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络发展与MARC标准办公室创设的元数据标准规范,主要面向视觉文化作品(包括图像、文档档案)的描述。目前VRA Core发展为40版本,其由27个核心元素构成,提供XML编码格式以实现数据元素向规范数据格式的转换,帮助有效完成记录的交换、共享。上述标准适用的著录对象基本涵盖了目前可能处理到的资料类型,均可用于描述客家古民居数字文化资源,综合各自的特点,研究主要选用VRA Core作为项目元数据模型设计的参照标准。

22客家古民居数字资源元数据模型的设计与描述

221语义设计原则

记忆平台的元数据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服务效果,因此模型设计不仅要保证资源著录款目在语义、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标准、把握合适的资源描述粒度、尽量涵盖所需的特征项对资源进行描述。项目建设在参考VRA Core元数据的基础上结合DC、CDWA元数据建立元数据模型,目的是与国际上成熟通用的元数据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为客家特色文化资源在不同国际元数据标准之间转换提供参照,为实现信息数据的国际交换共享奠定基础。

222元数据模型及描述实例

项目元数据模型的设计重点从资源基本信息、资源形式、内容特征、来源脉络、文化内涵、载体类型、版权信息等方面综合描述被著录对象,规范化主题元素包含15大类,这15类核心元素依范畴划分本体信息、描述信息、关联信息3个核心体系,数字记忆平台各类杂乱化的信息单元可以分别纳入上述三大体系中,然后通过规范化元素限定词的使用以缩小元素涵义及元素的描述范围,其中扩展限定性修饰语多达38项,如表1所示。

223项目元数据设计的特点

项目的元数据模型是以单座客家古民居建筑为描述个体,语义结构本体信息主要由标题、记录类型、创作者、来源、日期、内容描述、建筑对象、主题分类共8维度的元素构成,目的是对所有数字信息资源的核心概念、属性的描述,利于用户在检索过程中准确发现其所属主题资源集合。其中资源类型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影像格式;创建资源的日期描述要具体到年、月、日;创作地要具体到市、县、乡、镇、村。

224资源主题分类

客家古民居建筑知识库的建设以智能化服务为发展目标,项目详析客家建筑内在的特征体系,采用多重设类的方式设置类目,大类与细目之间形成级联,目的是帮助用户多角度检索资源、提高检全率。类目设置实现资源的关联与扩展,帮助各类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结,方便形成各类资源知识子库。详细主题类目表见表2。

225基于XML的元數据开放共享模型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是Web上表示结构化信息的一种标准文本格式,也是目前互联网应用(包括数字图书馆、Web服务)中数据交换的惟一公共语言[8]。符合XML规范的数据称作XML数据,XML数据以XML文档为基本形式,其中XML数据本身包含了元数据,表现为不同语义的标记(例如元素、属性等等),每一个元素标记主要由一对起、止标签构成,起止标签所包含的内容就是相对应的语义单元。XML语法相对简单,与传统关系数据库具有一定的数据模型不同,XML数据的结构限制并不严格,表现为语义单元相互嵌套的层次关系,任何应用程序可从中准确读写数据。利用以XML为核心的相关技术,包括XSLT、Xpath、XML Schema,容易把需要交换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方便在互联网中不同应用程序间相互获取处理数据,实现数据的交换。因此资源库建设以XML作为信息交换的基础,利用XML来实现客家特色文化资源信息描述的编码以及数据的开放获取与共享。

平台系统功能基于ASPNET 20(C#)与XML技术实现,应用流行的B/S模式,选择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系统逻辑结构采用了客户表示层、中间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的三层体系结构,基本运行结构如图2所示。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拥有支持对XML文件存储的特性,可以很好地将从XML文件中抽取的元数据信息准确存储在服务器相关XML数据类型列中。数据提取则可以直接利用SQL SERVER 2005服务器端内置提供的modify()、query()、value()等相关的XML数据类型查询方法来获取更新数据。

数字记忆平台还把数据交换功能以一种Web服务的形式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用户根据平台要求正确配置相应的参数后,可以在平台数据源与对方数据接收对象间建立稳定的数据映射关系,实现数据的交换。如果不同的用户程序能够兼容XML,可以利用SOAP协议进行相应的功能扩展,允许在各自的系统中直接集成数据交换功能;如果不能兼容XML,则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XML生成服务将数据转换为规范的XML文档后再进行相匹配的数据交换。如果用户拥有应用程序二次开发能力,可以直接利用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下载的可扩展NET组件然后根据各自的开发目标进行程序的二次个性化定制开发。XML数据交换的整体示意如图3所示。

3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成果网络展览

梅州地处偏僻山区,曾经地理空间的隔阻以及经济不够发达成就了保留较好的自然生态,是传统民居得以保留的直接原因。但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城镇化步伐加快,客家古名居的保存状况形势也不容乐观,年代越久远传统民居的保存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是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随着古民居建筑的破败消失很可能会造成文化记忆的湮灭。项目建设的“传统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平台是为公众了解、访问世界优秀的客家建筑文化提供统一文献资源窗口,平台通过网络展览以图片文字、视频介绍的方式展示传统客家古民居的魅力,提升公众对传统客家建筑传承保护的认知度,如图5所示网站设有网上展厅、魅力客家民居、记忆围龙屋、影像记忆、资料上传、数字文献征集、寻找老照片的记忆等栏目。客家古民居记忆资源库、统一的访问平台、展览的网络化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实现宣扬优秀客家文化,可以让公众透过这一窗口,足不出户深入了解梅州客家建筑的精髓以及相关的研究信息动态,为全省、全国甚至海内外的建筑研究的学者架起一座学习交流的桥梁。

4结语

梅州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大量存在的古民居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传统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平台的建设可以扩大宣传推广这一特色资源,符合当前梅州作为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要求,对一些民居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效果。而项目元数据的深化研究将为客家古民居数字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高效共享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数字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前景。在实际应用中,还将根据具体需求对元数据元数据模型不断和修正完善,力求元数据格式更多元化、体系更科学。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广东客家传统民居资源调查研究——以梅州村镇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为例[J].艺术百家,2008,(1):26-33.

[2]黄崇岳,杨耀林.客家围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肖文燕.华侨与侨乡民居:客家围屋的“中西合璧”——以客都梅州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67-69.

[4]廖文.客家民居建筑文化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83-87.

[5]傅志毅.粤北客家传统民居雕饰艺术的文化解读[J].民族艺术,2010,(2):122-125.

[6]肖珑,陈凌,冯项云,等.中文元数据标准框架及其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29-35.

[7]冯项云,肖珑,廖三三,等.国外常用元数据标准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4):15-21.

[8]孔令波,唐世渭,杨冬青,等.XML数据的查询技术[J].软件学报,2001,(4):1400-141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元数据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