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新闻奖评选看地方新闻媒体的创新创优

2021-09-10唐伟哲刘永宁

新闻潮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闻奖新闻媒体

唐伟哲 刘永宁

【摘 要】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对地方新闻媒体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文章认为地方新闻媒体应从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探索自身发展的路径。文章通过分析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探讨地方新闻媒体创新创优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地方媒体;新闻产品;创新创优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于2020年11月2日揭晓。全国共有348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8件、二等奖105件、三等奖170件;20名新闻从业者获得了长江韬奋奖。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获奖作品特别是高级别奖项的获奖作品大多来自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地方媒体的获奖数量寥寥可数,并且这一现象已延续多届。新闻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想获奖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当然,获奖并不是目的,它是提高媒体舆论引导水平,扩大媒体影响力和加强新闻队伍思想业务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主要以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其中少量穿插历届新闻奖获奖实例,探讨地方媒体如何在新闻上做到创新创优,以期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路径。

一、施行精品工程,把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相对于省级媒体来说,市级媒体属于地方媒体;相对于中央媒体来说,省级媒体又属于地方媒体。所以无论是市级媒体还是省级媒体,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考验。地方媒体想要在激烈的新闻评奖评选中获得好成绩,说到底还是要靠作品本身说话。因此,地方媒体要做到长袖善舞,须避开对手锋芒,使出自己的绝活高招。

对于地方媒体而言,要明白“自身与上级媒体到底有何区别”。从宏观上来说,地方媒体无法在报道深度、叙述广度、解读精度、投入量度上与中央媒体抗衡。凡涉及年度重大题材或重大活动的报道,中央媒体相较于省市级媒体来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水准。但地方媒体比中央媒体离基层更近,离一线更近,离群众更近。因此,地方媒体更应该找准重大事件、活动的主题支点,吃透其背景与意义,深度挖掘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本地新闻资源,通过地方上的“点”来带出国家的“面”,实现大主题的地方化、民间化、亲切化,从而真正实现点与面的对接,真正做到以小见大。

因此,实行精品工程,一方面,“近”的优势是地方媒体得天独厚的资源。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利用“近”这一优势获奖的作品也不知凡几。如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一等奖作品《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 大批野生动物重回家园》,贺兰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自2017年5月开始,宁夏政府就打响了“贺兰山保卫战”。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昔日的满目疮痍重现生机和活力,贺兰山这一案例也成为了我国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典范。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一等奖作品《问政现场:书记递上小纸条》,紧扣中央领导人对于“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批示,收到了全国受众的点赞、热评,彰显了主流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地方媒体除了离基层近,离群众近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离独特的新闻资源近。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又体现出了唯我独有、唯我独大、唯我最先的特征,其中也不缺乏在全国范围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名片。因此,地方新闻媒体的创新创优,在独特性和唯一性上做文章,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如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来,每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都有相关题材作品获奖,并且这些获奖单位大部分在江苏。这正体现出了其独家、独有、独特的特点。

二、熟悉评选规则,重点研究评选办法

熟悉规则是为了遵守规则,但熟悉规则后,能利用好规则才是地方新闻媒体在新闻奖评选中的有力武器。在以往各级别比赛中,大多数参赛者只关注比赛结果,并没有深入研究评选办法及相关细则。而比赛规则体现主办方的比赛导向,蕴含着地方媒体的机遇。地方媒体要读懂它、抓住它、利用它,才能争取到更多机会。

(一)了解评选导向

新版《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中新增了三个条款:“关注增强‘四力’要求,体现走转改精神的作品”“适当增加舆论监督类报道的获奖比例和篇数”“鼓励内容呈现方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的作品”。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条款在评比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如特别奖作品《初心铸就千秋伟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新华社全条)人间正道是沧桑——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我们走在大路上》《走向伟大复兴》等都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一等奖作品《湘问·投诉直通车》《活在表格里的牛》《神秘“曹园”》等体现舆论监督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特别奖作品《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4!》、一等奖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二等奖作品《72個红手印,究竟为了留住谁》等体现出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创意,更体现出了媒体融合转型改革的成果。

(二)熟悉评选细则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细则提出了统筹兼顾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统筹兼顾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新媒体,统筹兼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评选中更加注重地区间的统筹均衡,这无疑给地方媒体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地方媒体应熟悉比赛规则,抓住机遇,以此推动创新创优。如《常州日报》提倡“一把手工程”,在新闻的创新创优上更是着力“一把手力推”,通过调动资源、建章立制、营造氛围,创造出不少精品佳作。

三、抓好队伍建设,夯实地方媒体创作底蕴

在亮丽的获奖成绩单的背后,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媒体融合背景下,队伍建设及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媒体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议地方媒体从以下几点抓好队伍建设。

(一)强化记者文字基本功

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主办方始终遵循导向性、事实性、表达性正确的原则。一些参评作品因存在差错与奖项失之交臂。参评作品中出现的差错主要有新闻要素不全,事实性差错,表述不准确,词语使用不当,错别字,数字、计量、时间表达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为此,地方媒体需要不断强化记者的文字基本功,围绕一个“精”字强化练习,即文字精练、声音精当、对话精巧。

(二)增强团队创新意识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体的生态和运行机制面临新的发展与改变,努力实现新闻产品的生产、传播与营销效果最大化,而创意性新闻产品也将是未来媒体间博弈的关键一环。除了做好常规新闻报道外,还要创新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地方媒体应结合自身特点,提前规划,创意设计、创新取胜,做出优质的新闻产品。

(三)深入学习中央精神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每一位新闻媒体人都要认真学习研究领悟的知识理论体系,作为党报记者更应该重视学习,从而开阔视野、提高站位、增强新闻敏感性,在采、写、编、评上更有成效地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面对新的舆论格局,地方媒体新闻工作者要在锤炼“四力”的基础上践行“四向四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完成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这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意义重大。

(四)打造一支硬核团队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作为拳头产品,在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一直硕果累累。地方媒体如若没有足够的资源优势打造这样的拳头产品,可将目光聚集到硬核团队之上,打造一支有纪律、敢担当、能作为的工作团体作为王牌之师,应对各项重、难、繁的任务。无论是对常规报道还是突发性新闻,这样的硬核团队都能出色、有效地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硬核团队产生孵化、衍生效应,可以带动其他记者特别是新记者快速成长,加速提升媒体整体实力。

四、结语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基层是最容易出现好新闻的地方,记者应该扎根基层。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更有优势去了解和熟悉基层、掌握实际、洞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这样得出的选题才是群众需要的、工作需要的、获奖需要的选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走基层时,记者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新闻产品的创意创新也是体现媒体转型改革的成果。打铁还需自身硬,地方新闻媒体应该把“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认真研究评选办法,打造硬核团队,那么捧得中国新闻奖不再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1]盛游.地方媒體何以从重大主题报道中脱颖而出——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评选带来的思考和启示[J].中国地市报人,2020(07):123-124.

[2]周跃敏.改革力度加大,风向标意义更加凸显——第3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印象[J].城市党报研究,2020(12):25-29.

[3]中国新闻奖评委:一把手不重视,不可能获奖[EB / OL]. [2020 - 08 -14].https://ishare.ifeng.com/c/s/7ycQrr5xG3R.

(责任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新闻奖新闻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48个广播作品入选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第2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分量最重的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