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2021-09-10苏冬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

苏冬梅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科目,是消除幼儿心理障碍、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关键。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养成的习惯和形成的观念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提高对幼儿心理的疏导和教育,为幼儿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情趣,使幼儿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04

引言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的,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其中,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应该主要负责幼儿的教育和指导工作,而家长也需要承担起幼儿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该提倡家园合作,通过家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促进幼儿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幼儿教育工作,可以说家园合作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家园合作,共同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全员育人是新时期教育的特点,从幼儿成长的规律来说,需要家园密切协作,特别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因为家庭是幼儿经历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从幼儿的成长环境来说,家庭生活是其接触的第一个生活环境,也是幼儿们成长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幼儿以不自觉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教育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心理状态。因此,家园之间要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达成教育的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家园之间要经常就幼儿的表现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而采取一致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幼儿园要给家长一些具体的建议,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特别是在教育方法上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家长要相信幼儿,信任是树立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进而能够培养幼儿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品格;对于幼儿要多鼓励、少评价,要包容幼儿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是幼儿成长的必然经历;要多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给幼儿减压,并予以正面引导,特别是要鼓励幼儿敢于面对困难,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二、重视理论指导,纳入重点工作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每一个幼儿园都应该肩负起责任,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中,向幼儿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幼儿的内心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家庭环境或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幼儿会出现自卑、恐惧、孤僻等性格,这是心理问题出现的早期症状。首先,幼儿园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错误的认识,减少幼儿的“幼儿园恐惧症”,让教师能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向幼儿进行心理教育,从而有效改善幼儿的身心状况,促进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其次,幼儿教师应该向幼儿介绍一些浅显易懂的心理健康知识,告诉幼儿如果不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就会变得没有朋友;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告诉教师,不要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幼儿都非常听从教师的话,他们会将自身出现的问题向幼儿教师汇报,有利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

三、追寻家园合作共育的最大效益

家园共育工作的进行应在家长和幼儿园共同致力的前提下,围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并追寻家园合作共育的最大效益。在目标一致、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化的家园共育活动中,受教育的幼儿便会始终处于理念一致、方式统一的教育进程中,进而最大地减少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例如,幼儿园可联合家长定期共同组织亲子活动,活动的参与人数、参与家庭都是较为灵活的,参与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是否参加,教师也可带上幼儿参加活动,这种形式会创造更多家园交流的机会,促使教师与家长更深入地分享育儿理念和知识。并且,家长参加教育活动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教师比例过低带来的育儿压力,增加了个别教育的时间,这将会促使幼儿的自信心、行为习惯、社会性等获得更好的培养。

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落实素质教育改革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是其中的主体,无论是对于幼儿园还是家长来说,在采取教育方式方法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定要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更多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真正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在当前素质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幼儿园和家庭都需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革新,科学进行双方的角色定位,要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作用有个充分认识,用发展眼光看待幼儿教育工作,双方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合作,相互促进。要改变以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方式,不但要让幼儿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还要引导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塑造,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和家长要共同探讨实现路径,这样的幼儿教育才是更有意义的。

结束语: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和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要直面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幼儿长远发展需求,采取恰当举措来逐步推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J].開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6):143-144.

[2]彭叶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28.

[3]张虹.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6.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
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对策探讨
试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积极合作 家园共育
家园合作的意义及其途径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家园齐合作,幼儿素质教育无担忧
刍议在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思路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