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导师制的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
2021-09-10田志军
田志军
国内师范生培养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疏忽了实践训练。教学技能作为师范生的核心技能需要在校期间进行扎实和系统的训练。目前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采用的“双导师”制具有鲜明特色,对于师范生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大有帮助。本文将着重探讨基于双导师制的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以期为体育教师教育质量提高提供借鉴。
1 引言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双导师”制正是顺应这一要求提出的师范生培养新模式,它弥补了传统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重技术训练,轻教学技能培养的弊端,不仅吸纳了传统培养方式的优势,同时也创新了体育师范生培养的方法,使体育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学实践技能得到综合培养与提高,对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双导师制”对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
2.1 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
“双导师”制度的培养模式是在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双导师制培养体系是在提升师范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师范生教学思想、教学技能等的专项培养,这可以有效的融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知识,帮助师范生全面提升职业技能。
尤其是对于体育师范生而言,由于体育知识往往具有“百闻不如一练”的特点,所以更需要注重教学技能的提升。体育师范生通过双导师制培养可以具备较扎实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这对于职后发展帮助很大。
2.2 提高师范生求职能力
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师范生的质量,目前我国师范类高校部分体育专业教师都是在毕业后进入到教学岗,其中有一定比重的教师甚至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这就意味着这部分教师群体并未接受过较为完整的教学技能培训,因此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时会有些力不从心,这会对体育师范生的求职产生负面影响。
“双导师”制可以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引入到高校,为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如此可以促使师范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的融合,使师范生能够牢记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标准。这对于师范生在日后求职时大有裨益,同时还能缩短师范生在岗位的适应时间,从而有效提升师范生的求职能力。
2.3 提高师范生师德水平
师德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一直备受重视,但师德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需要让师范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养成良好的师德观念和意识,为日后走向教师岗位坚守师德打下基础。“双导师”制可以在高校体育教师理论层面对师范生师德建设进行培养的同时,也由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师范生感受师德的内涵。这对于提升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及其职业生涯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3 “双导师”制对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提出,国家在不断创新师范生的培养机制。“双导师”制简言之就是由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培养同一个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国家要求师范生的实践教学需至少一个学期。由此也可以看出政府对于该培养制度的重视。双导师制用于培养师范生是为了融合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特点,实现对师范生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全面培养。其中体育师范生对于实践技能要求较高,通过双导师制度的方式让体育师范生得到充分的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其教学技能。这种模式是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及中小学对教学人才的需求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较好的提高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在实践中锻炼师范生实践能力,使之努力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教师职业素养的合格教师。
从另一角度来看,高校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人才应该选用模范中小学作为师范生实习实践的场所,而中小学要长远发展也需要不断接受高校探索的新思想和教学方式。高校教师的优势在于理论基础深厚,而中小学教师专长在于丰富的教学经验,双导师制培养师范生过程中,高校可以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而反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实现高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双导师”制可以实现对体育师范生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对于高校及中小学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因此,“双导师”制度在体育师范生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 “双导师”制对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4.1 针对性的设计人才培养环节
目前体育师范生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涵盖了教育学、体育教材教法以及心理学等科目,在这些科目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理论方面的讲解,使师范生能够理解或牢记各学科的知识点和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师范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高校指导教师需要能够跟随体育师范生进入到实习学校,帮助师范生进行角色的转换以保证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实习学校的优秀体育教师也需要能够积极参与到师范生的实习过程中来,以帮助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当然这一环节需要各方投入相应的支持,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从而实现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环节设计,保障双导师制模式的良好运转。
4.2 计划性的安排人才实习内容
体育师范生进行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习安排的目标是能够胜任任课教师的岗位,并在岗位上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这就需要体育师范生一方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具备强烈的实习意愿。学校在为体育师范生安排实习学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习的目标,由于高校师范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的去向会进入到农村中小学,所以在安排实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农村学校作为实习基地。体育师范生在农村学校实践后能够增强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同时也能对社会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3 系统性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双导师”制对于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优势虽然明显,但是如果缺乏科学高效的组织和管理,则这一培养制度很难将其优势完全发挥出来。首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确定辖区内能够接受体育师范生实习的学校名录,从而确立“双导师”制的合作主体。其次,高校与中小学需要确定在合作进行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最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合作学校多方协作实现“双导师”制体育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构建。因此,高校需要构建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的人才培养建议,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和建议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协同育人得到有效落实。
5 结论
“双导师”制是对传统师范生培养方式的创新,它缩短了师范生到全职教师之间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能够显著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对于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而言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双导师”制度的有效执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需要建立协同育人的管理机构和机制,使其为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师资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單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