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2021-09-10杨建华高凤岚王梦婷吴芊芊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新冠疫情启示

杨建华 高凤岚 王梦婷 吴芊芊

摘要:抗击疫情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人权观,“举国同心”的民意观,“舍生忘死”的生死观,“命运与共”的大同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国精神;大学生;启示

抗击新冠疫情是中国疫情防控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中国人民的一场大考。中国人民在这场大考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在抗疫的过程中,大学生更加认识到作为青年一代,必须要挺身而出、奋勇担当,在担当中历练自己,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不断奋斗,要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这场疫情的阻击战,弘扬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

一、抗击疫情的中国精神内涵

1、“生命至上”的人权观

中国抗疫的全过程都贯彻着“生命至上”的观点。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1]“爱人利物之谓任。”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

“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最好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这正是高度重视人权和生命的体现。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救治措施和中国的救治措有着极大的区别,其中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中国始终贯彻着“生命至上”的观点。不管是刚刚几个月的婴儿还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只要是得了新冠,都会受到政府的免费救治。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都会受到无差别的救治。他们每个生命都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敬畏,这才是受到疫情影响的各国人民的向往。

2、“举国同心”的民意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论述的第二个抗疫精神就是——举国同心。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这种团结伟力让14亿中国人在面临生死较量时不畏惧、不退缩,用各种方式为疫情操心出力。“举国同心”的精神让中国从疫情爆发起,每一天都发震撼人心的故事。无数的工程队人员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自愿前往武汉建造医院,10天的时间,两座医院拔地而起,三百三十多支医疗队伍,四万两千多民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封城以及居家隔离期间,无数志愿者、村干部、社区干部为居家隔离的人们提供服务。正是“举国同心”的意识,才让个人、家庭、社区、单位以及国家全部都联系起来,将抗疫的效率大大提高,极大地减少了疫情的影响。

3、“舍生忘死”的生死观

舍生忘死是中国人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顽强意志的显现。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在各个抗疫的战线上,无数的勇士挺身而出,不惧任何的潜在的危险、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

舍生忘死体现生死观和义利观,这是中国创造抗疫奇迹的精神支撑。奔赴抗疫前线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潜伏者加大的危险性,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前线,去最危险的地方去给更多的人创造生的希望。这些医生和护士放弃了假期,舍弃了陪伴父母和孩子的机会,奔赴第一线,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在生死之间,他们选择了让更多的人“生”,将自己可能会遇见的危险置之度外;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义利取舍之间,他们为了国家“大义”舍弃了自己的“小利”。正是有了他们的舍生忘死,以生命赴使命,才让中国的疫情得到这么快的控制。

4、“命运与共”的大同观

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们坚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理念。在武汉爆发疫情后,各地的医疗工作者、人民警察、快递小哥……各行各业的人民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各地前往武汉支援,不怕危险,挺身而出。没有命运与共,我国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疫情爆发后,各国人民也和我们坚定地站在一起。日本友好团体在送往中国的物资上写了一句中国古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印尼警察演唱“武漢加油歌”,英国小学生合唱“让世界充满爱”,阿联酋哈利法塔亮起中国红,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也专门为中国加油打气……

面对疫情这场危机,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坚守“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精神道义,我国始终及时公布疫情,同时和世界各国交流我国的抗疫进展,并毫无保留地向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的经验。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1我国在自身面临疫情压力的前提下,依旧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最大的援助,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二、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1、弘扬抗疫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指的是个人意识要服从于社会意识,要为共同利益服务,在当今社会中引申为集体意识与公平意识,彰显其重要的教化意义。[2]在这次无声的战斗中,在每个人的抗疫行动中,我们都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国与家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因而也能更好理解“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的道理。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疫情面前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一大批科学家没日没夜的进行科研工作、一大批医务人员团圆之夜逆向而行前往武汉进行救援、一大批志愿者在抗疫一线不断的默默奉献、一大批医疗物资从各地飞奔驰援武汉……广大人民群众以超脱个人之上的家国情怀,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为疫情防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有不少青年学生主动请缨,前往一线,驰援武汉。当然也有许多青年学生在自己的所在地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他们克服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并不断克服现实境遇与困难,他们因势利导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长,他们结合防疫筛查需要创建了电子化信息的登记方案,入访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界面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登记,这种无接触式的信息登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防疫筛查的工作效率,也有效避免了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3]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自发参与基层疫情防控与宣传工作,他们及时了解每家每户的所需,为他们提供消毒水、口罩等一系列防控物资,大学生志愿者不断发扬“螺丝钉”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深入到疫情防控的各个细微环节。作为青年的我们,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理应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坚守家国情怀并弘扬。

2、勇于担当使命,实现民族复兴

疫情爆发后,涌现了一大批“逆行者”。有“挂帅出征”前往武汉的钟南山院士,有为更好地工作,剪成短发的女医护人员,有不顾白天黑夜在火神山、雷神山的建筑者。在大年三十,在我们吃着团圆饭的时候,许多医护工作者甚至来不及吃团圆饭就奔赴武汉战场。我们看到了他们担当起抗击新冠疫情的使命和责任。此外,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大学生的身影,虽然他们不能像医护工作者那样奋战在一线,但他们坚守在小区做志愿者,对出入居民测量体温、认真排查有无疫区返乡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宣传等,大学生这个群体也在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用行动证明:中国青年用担当和实干为青春增色。

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直在继承和发扬。在刘宇航身上,我们就看到了担当精神的延续。2003年非典时期,刘宇航的妈妈刘德芬作为一民护士在一线非典抗疫。17年后,作为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刘宇航,冲锋在防疫的第一线抗击新冠疫情,我们看到的是担当精神的延续。在2020年夏季,洪水来临之际,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抗洪,这也是担当精神的延续。正是因为在新冠疫情中,所激发的抗疫的精神特别是勇于担当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所以在2020年抗洪时期,大学生也担起身上的责任,不怕困难,守护家園。

新冠疫情的出现,涌现了一大批勇于担当的人,我们也看到了大学生这个群体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用实践说明了,大学生能承担起一份责任,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大学生、青年一代将能作为主力军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争做时代新人,讲好中国故事

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遭遇新冠疫情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4]新冠疫情在世界流行,中国积极应对国内新冠疫情的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关注世界疫情,同国际社会携手抗疫,并成功研发了新冠疫苗,积极交流抗疫经验,承担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彰显我国的综合国力与世界影响力。

在发现疫情后,我国面对严峻的国内国外形势,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国际疫情信息互通和研究合作。此外,我国秉持携手作战的理念,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积极开展对外医疗的援助与物资援助,分享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科学成果,充分利用我国在抗疫中的经验援助疫情重点地区。据最新新闻报道,我国将为53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反观美国,在抗疫时期,所作所为没有展示大国形象,退出世卫组织,美国白宫拒绝与邻国分享新冠疫苗。诚然,我们的抗疫成果是得到了许多国家、地区和组织的认可。在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先遣组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说到:“面对这种前所未知的病毒,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也多次积极评价,中国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为世界树立新的国际标杆,呼吁各国,借鉴中国经验。

作为青年的大学生,我们为祖国抗击疫情的成果感到自豪,但是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这次机会,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时代新人,既要善于解疑释惑,做中国精神的传播使者,又要敢于发声亮剑,做中国精神的守护卫士。[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2]杨仓军.疫情之下渗透家国情怀的现代学徒制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1):162-164.

[3]蒋红艳.新时代大学生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践行家国情怀——以东南大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例[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3):67-70+92.

[4]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002).

[5]陈雪,王永贵.中国精神:战“疫”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4):37-41.

本文是湖南文理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践路径”和2020年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国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研究”的结题成果。以及湖南省教育厅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9]291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角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ND208195)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建华,男,湖南石门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湖南文理学院 415000)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新冠疫情启示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