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素养探讨

2021-09-10周灿璧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摘要:伴随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发展迅猛,早期以纸媒为主的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已经十分落后,无法满足受众的要求。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记者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逐步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更好地为社会人群提供大量优质的报道内容。本文主要简述媒体融合的意义,探讨媒体融合下记者需要具备的素养,并针对面对的挑战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媒体;融合;记者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09-02

一、引言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纸媒,而是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快速获取最新的信息内容。对此,记者要快速完成转型,顺应时代的要求,持续提升个人素养。

二、媒体融合的意义

因为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个人化等特点,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由于技术短板及采编审校播发等繁复的流程影响,时效性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报道形式极为陈旧,所以失去了人们的关注。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媒体融合显得极为重要。媒体融合下,无论是制作的基本流程还是思维模式,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记者在采拍写新闻的时候,需要充分把握各类媒体传播的差异,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媒介,以最合理的姿态,呈现在大众眼前。如此一来,新闻内容的综合质量将会得到提升,进而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媒体融合下记者需要具备的素养

多媒体的信息内容具有融合性和互助性特色,使得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在这一情况下,全媒体记者的概念就此诞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新名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是指集合了采集、创作、摄影、录音、编写以及网络技术运用等多方面能力的新型记者。因此,记者要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从而采写出能够满足广大群众需求的新闻内容。

(一)多媒体整合的能力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除了要对所有媒体类型有所了解,掌握相关采编技能外,还要具备整合传播的基本理念,并懂得如何有效策划。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内容策划以及介质分发。内容策划主要是指记者应当具备搜集新闻的能力,并在第一时间找到采访对象,与其联系,获取相应的分发渠道,快速完成内容传播。而介质分发是指记者懂得正确判定行为内容,从而选择最合适的介质,实现一次采集、多重加工、多平台发布的效果。这样一来,信息资源就会实现全方位升值,进而提升传播效率。

基于媒体融合的要求,行为产出从原本单向采写逐渐转变为多元化互动。因此,记者同样需要提升自身素养,除了要进行内容编写外,还要具备发布、沟通以及协调的能力。通过运用不同的设备,及时获取广大群众的反馈意见,与其展开深度互动,进而将其潜在的积极性全部展现出来。

(二)掌握各类媒体和相关知识

不同媒体的技术以及传播特色差异非常明显,自然也是表达模式产生了区别。因此,面对同一条新闻内容,实际运用的写作方式、文章结构以及表达形式都会完全不一样。针对这一情况,记者就需要充分了解各个媒介的内容,深入辨析各类新闻的背景、数据,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报道,满足不同受众的基本需求。比如,一些传统的文字记者在完成稿件编写之后,就要尝试对摄影技术、视频录制、音频配合展开学习,以此保证报道内容更生动。伴随技术的进步,新闻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记者就要掌握更多优秀的技能,不断完善自我,以此保证传播的速度、效率和浏览率。

(三)懂得书写不同类别媒体的稿件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变得更具综合性特点,除了包含大量文字之外,往往还会配有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以及音频资料。与之相应的,记者就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在完成文稿编写的同时,还要懂得为电视媒体拍摄视频影像,也懂得为网站提供图片资料。基于相关概念能够得知,全能记者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通过手机对新闻内容展开报道;第二层是除了能为网站写稿件外,还能提供与之对应的视频影像;第三层是除了为传统媒体提供深度报道内容外,同时又能为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提供材料[1]。

各个媒体记者在面对新闻内容时,关注的角度、重点部分以及细节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记者要在第一时间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判断其最适合哪一类媒介,并以此为基础,快速编写稿件。一些优秀的记者通常都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可以独自一人扛起多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由此看出,综合能力是所有未来记者都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

(四)信息视觉化意识

现如今新闻平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记者需要时刻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视觉意识。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决定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基本因素。在进行内容编辑的时候,记者可以运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标题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力,然后再运用新鲜的语言表达方式,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情绪,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在做采访任务的時候,应积极调动受访者的感官,使其更愿意进行表达,能够站到前台,在视频里进行充分的表达。同时还要收集一些有趣的素材,使得新闻内容更有特色,同时还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细节,运用相机,将新闻的画面全部记录下来。比如,记者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在刊登信息的时候,运用一些质量较高的图片。而一些摄影记者则需要尝试运用不同的镜头,以此确保画面更具真实性,通过将其全面组合,更好地传递内容。

(五)深度报道意识

现如今人们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信息有了更高的追求。受众除了想要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外,还要明确其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实际造成的结果。针对这一情况,记者在进行内容编制的时候,应当从整体角度出发,全方位把握事件的基本内涵。通过运用各类全新设备,保证内容的全面性。如此一来,人们对于新闻内容将会有更高的需求度,进而推动媒体行业持续发展[2]。

(六)创新意识

为了提升自身能力的综合性,记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摒弃早期过于同质化的创作模式,不断推出一些较为新颖的作品。

在制作新闻内容的时候,文字和画面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基本元素。二者处于相互依存的状态,可以起到补充的效果。一些优秀的媒体新闻除了要保证内容的质量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更是需要将“我在现场”这一优势全部展现出来,收集各类信息内容,从较为新颖的角度切入,为读者提供更具特点的新闻,以此调动广大读者的感官。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提供双语稿件。此外,实际提供的内容要具备独家性特点,以此使新闻内容有更高的价值。

四、媒体融合下记者面对的挑战

在媒体融合下,对记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全媒体记者自身存在个人缺陷[3]。

(一)工作任务繁重

全媒体记者除了要具备独自采写稿件的能力外,还要懂得如何摄影摄像,并制作对应的音视频内容,因此自身工作任务极为繁重。有些记者在一天之中,实际需要完成的稿件有3~4篇,既包含文字和照片,有时还附带一些视频资料,因此自身工作量可能是早期记者的好几倍。同时,为了保证内容获取的真实性,记者往往还要随身携带多个设备,如相机、摄影机、录音笔等,重量非常大。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很多记者逐渐感到十分疲惫,难以适应,出现心力交瘁的情况。长此以往,很多记者为了应付眼前的任务,注重新闻的全面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内容质量。

(二)报道要求提高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各类不同的报道都有各自的特色,对应的专业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文字报道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以此体现出深度,并保证内容的逻辑性;摄影内容需要捕捉最关键的瞬间,将其中的冲突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视频内容需要保证画面先行,叙事方式较为直接,内容极为生动,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观看;网络报道需要追求速度和及时性,内容足够丰富,并有个性化特色。从主观层面来看,记者的个人精力有限,仅仅只能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保持较高的专业性,让其精通各类媒体信息的内容,显然不够现实[4]。

(三)大众要求提升

在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之后,大众的媒体身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从原本的信息接收者慢慢变为了传递者甚至发布者,也具备了媒体记者的潜力。因此,记者为了展现自身水平,自然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不仅眼光要足够独到,而且还要拥有新的技能。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很多记者过于追求“全”,而对“专”这一部分有所忽略,使得新闻内容变得极为肤浅,表达十分粗俗,毫无深度。在海量的新闻资料中,其很容易就会被其他高质量新闻取代,不再受到人们的关注。新时代的记者仍面临诸多挑战,还需要继续努力[5]。

五、结语

伴随时代的推移,新闻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记者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早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从而写出更多具有特点的新闻稿件,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金春浩.多媒体融合趋势下编辑记者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闻传播,2016(03):259.

[2] 欧阳霞.媒体融合环境下全媒体记者的素养[J].青年记者,2017(18):35-37.

[3] 杨宁.如何当好媒体融合时代的全媒体记者[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6):109-110.

[4] 张宏.论媒体融合环境下全媒体记者的素养[J].赤子,2019(33):278-279.

[5] 华晓婧.新媒体融合下的社会新闻发展方向[J].传播力研究,2019(36):33-34.

作者简介:周灿璧(1975—),女,貴州贵阳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