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过程的初一学生英语语音能力培养实践*
2021-09-10张正菲
张正菲
摘 要:语音能力是学生英语学习力的基础。在初一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观察、发现、归纳等逻辑性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感悟语音规则,建构音形义关联的概念,可通过评价等批评性思维形成学生语音自我概念,可运用创新性思维巩固学生的语音能力。
关键词:语音学习;思维过程;拼读能力;语音特征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刘道义老师曾指出,学生感到说英语困难的第一个原因是语音困难[1]。不打好语音基础,听说读写的能力便无从谈起[2]30。但在平时的语音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方式偏重机械性、控制性,结合思维的训练严重缺失[3]。近年来,不发达地区的语音教学质量不容乐观[2]3。
鉴于此,笔者申报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SIPE阶梯语音,县域提升学生语音素养的实践探索”。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教师主观上非常重视学生拼读单词和拼读音标等能力,但不知如何有效教语音。另外,调研发现,仅38.1%的学生对拼读单词感到不困难或一般,30.9%的学生对拼读音标感到不困难或一般。这方面的失败意味着许多学生将因记不住单词而丧失语言学习的机会。所以,传统的语音优先应坚持,字母、音素、音标的教学要继续重视[2]31。
语音能力包括听音辨音的能力、模仿能力、拼读音标的能力、拼读单词的能力、联系语音和语义的语调能力[4]。英语是拼音文字,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克服既定的中式思维方式,培养语音建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介入尤为重要,没有思维过程的语音学习只能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学习,是一种枯燥的知识学习。龚姚东提出,思维既是英文学习的目标,更是英文学习的过程[5]。因此,如何将思维过程引入语音学习,结合英语语言和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提高英语学科素养,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将把语音学习与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有机整合,并结合课例进行研讨。
一、教学分析
(一)文本介绍及分析
课例内容选自浙江省精品课程“SIPE阶梯语音”(以下简称“SIPE”)Section A Period 3。Section A是语音学习的基础,它一方面激活小学阶段的自然拼读法,另一方面也导入初中的音标教学与基本的语音感知能力。Period 3要求重点掌握元音字母i与 o的闭音节发音规律。为增加语音教学的趣味性与主题性,本课例通过情境Animal Party的设计,在导入动物fish、pig及dog、frog、fox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元音字母i与o的闭音节发音规则的关注,并运用规则培养学生“见词会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拼读能力及良好的语音语调。
(二)学生情況
本课例授课对象为进入初中第二周的初一年级农村学生。该阶段学生具备良好的模仿能力、一定的自然拼读能力以及零基础的音标认读能力。他们对初中学习充满了向往,既有小学生的活泼个性,爱表达,其思维方式又具备抽象化、理想化、逻辑化[6]194,希望得到初中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学设计中要将学生看作主动的学习构建者[6]202,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拼读规则、运用规则,获得拼读能力,创新语音作品,提高语音素养。
(三)教学目标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Animal Party的情境主线,采用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等逻辑性思维过程,感知字母i与o的闭音节发音规律,读准音素/ɪ//ɔ/。
2.运用推断等逻辑性思维过程,发展语音迁移能力,建构音形关联的概念,读准带有音素/ɪ//ɔ/的生词,并具备一定的辨音能力。
3. 运用评价等批判性思维过程,发展语音自我概念。
4.运用本节课中建构的语音规则及创新性思维,与小组成员一起创编绕口令等,巩固语音能力。
二、教学实施
(一)通过对话教学,引发学生的语音思维起点
“对话引起思维。在交谈和对话的情境下,人们必须思维,认真倾听、做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7]150,可见对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组织后,马上进入以下师生对话环节:
T: What party do you know in English?
S1: Birthday Party.
S2: Christmas Party.
S3: Halloween Party.
……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简短的肯定如“Yeah./Great.”,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
T: Look, here’s another party. What party?(展示动物聚会的图片)
Ss: Animal Party.
T:What animals will go to the party? Guess!
S1: Monkey.
T: I think so.
S2: Tiger.
T: Oh, the king.
S3: Bear.
T:Wow, maybe Xiongda and Xiong’er.(全体学生笑)
学生回答时,教师与学生简短互动,树立平等对话的意识,并使对话显得更为有趣、真实。
T: OK. Now let’s listen. What animal is going to the party?(听PPT中pig的声音)
Ss: A pig.
T: Yes. And the pig is very big. But what can a big pig do?
S1: He can sleep a lot.
S2: He can swim in the river.
S3: He can fly.
T: Are you serious?(教师笑)Really funny!
Look, he can sit. But where can he sit?
S1: He can sit on the chair, just like us!
T: Aha, maybe. Look, where can he sit?(呈现图1)
Ss:A big pig can sit in a pit.(学生说后,以PPT呈现文字)
T: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 big pig?(教师尤其夸张地说“big”)
S1: Do more exercise, Big Pig!
T: Why?
S1: Exercise is good for big pig.
T: Good idea. Anyone else?
S2: Eat more vegetables, Big Pig!
T: Why?
S2: Vegetables are good for him, maybe.
学生的一个maybe道出了多种可能性,可能Big Pig需要vegetables以及exercise减掉肥肉,也可能将满足Big Pig当健美运动员的愿望,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同样师生对话导出“A fish can swim in the river.”等带字母i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种平等对话的导入方式的好处:其一,为拼读规则的归纳预先做好了铺垫;其二,采取非垄断式的对话方式可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为后面的故事创编及学生想象力的拓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使枯燥的语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语音教学重点——字母i与o的闭音节发音规则;其三,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对话是最近发展区中一个重要的‘脚手架’工具[6]199”。此时,教师的简短追问“Why?”,帮学生起到了“运输”需要的语言、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使学生的思考更富系统性、逻辑性,而且学生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说话幽默并愿意运用目标语表达各种想法,使语言更为丰富。
(二)借助观察发现,树立学生感悟音素的意识
“教会学生思维,教学必须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学生在教学中所学到的不能只是教师告诉给他的东西,而必须是经由他自己亲身的思维所得到的,所发现的。”[7]159本節语音课积极遵循这一教学原则。
在导入环节中,师生对话呈现重点句子“A big pig can sit in a pit./ A fish can swim in the river.”,教师以问题“How to read the letter ‘i’ here? Short or long vowel?”引领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语音特征——字母i在闭音节中发/ɪ/(见图2)。
【设计意图】基于对话式情境,有目的地导入含字母i的重点句子,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得出拼读规则,把感知到的字母i发/ɪ/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性思维习惯[8]74。“这种经过发现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较之由教师直接传递的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更为深刻。”[7]170对初一学生而言,这种发现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而获得的自我成就感,它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为他们的可持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经历推理判断,建构学生音形关联的概念
在操练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Let’s challenge”活动(见图3、图4)。首先,教师提问:“Can you read these new words in the pictures?”学生读fix/hill等生词。教师观察学生运用规则进行推断迁移的能力,然后呈现音标并提问:“So what about these phonetic symbols? Can you read?”学生拼读音标,然后教师用PPT呈现与此相对应的单词。
【设计意图】这两个“Let’s challenge”活动帮助学生建构音形关联的概念,引导学生自己运用语音特征i/ɪ/读出其他生词,培养学生“见词会读”的能力,建构音形义关联的概念。语音学习过程设计层层递进:归纳并读准音标
/ɪ/—运用规则读生词—培养学生对音标/ɪ/与其他音标组合的拼读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逻辑性思维过程发现音标与单词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达到课程标准五级要求的“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9]这一语音知识目标。这种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拼音文字中存在的音形义对应关系,逐渐获得拼读能力。
(四)运用分析感悟,催化学生的语音情感体验
分析就是将观察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加以考察的认知活动[8]7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必须得通过模仿,模仿本身虽不是思维,但如果加入了注意、观察、选择、实验和证实,则是尽力去思维的一种[10]。教师让学生模仿前听录音,引导他们对语音材料倾之注意、观察、分析等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感悟,发现其中文本的语音特征,选择相应的情感进行模仿式朗读实践,感悟其中语言的音韵美,以达到更好理解文本的目的。为了引起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让学生发现字母o的发音规律并迁移运用,感知语音与语义的对应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练习语音与语义的语调能力,教师继续设置情境,对话如下:
T: But where is the dog? Look, here he is! Is he sad or happy?
Ss: He is sad. He can’t find the way home.
T: Yes, he is .(PPT呈现生词lost)Who can read the word? (学生读生词lost)
T: Where is the dog lost?
S1: In the forest.
T: Today the forest is not very clear because of the .(呈現生词fog,学生读)
T: So why is he sad?
S1: He can’t go to the party because he is lost in the fog.
T: Now let’s listen.(听文本图5录音,并引导学生的情感)Can you read with sadness like this?
学生朗读时不仅通过语音文本本身所具备的语义功能给自己带来了一种情感提示,而且通过对语音特征的分析感悟,以慢弱、舒缓的节奏读出其中忧伤阴郁的情感。学生展示自己的语音风采,提升自己的语音能力,以达到朗读的标准。
【设计意图】学生在模仿朗读前先对文本进行理解性处理,对重弱读、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等语音特征进行感知,这些活动都是通过观察、分析语音文本后获得的。学生在模仿中感悟到其中的语义及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如:模仿中发现lost、fog要重读,以更好表达文本蕴含的意义;第二排的3个lost要不完全爆破;第三、四排中的虚词 in the要弱读。这样,学生在语音实践时就能基于思维过程充分感悟文本,有表情地表演,并根据语调与情感来表达不同的感受,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思维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语音特征感悟、语言文本理解与模仿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在模仿中感悟语音特征,并提高文本理解能力,进而又促进语音模仿能力的发展。
(五)建构评价标准,形成学生的语音自我概念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善良博士在考察了美国三十余套中小学教材后,归纳出中学阶段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本技能有二十多种,其中的评价技能属于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常见基本技能[11]。初一语音教学应通过对原声/ɪ//ɔ/的正确模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方法,完善学生的语音评价标准,以逐步形成学生的语音思维习惯及语音自我概念。
本节语音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在形成语音标准方面做出了大胆探索。首先,对于读准音素/ɪ//ɔ/的基本目标,要求人人过关。其次,在听音辨音、拼读单词、拼读音标及语音创编方面设计了具体评价标准(见图6、图7)。
教学如下:
T: Today we’ve learned /ɪ//ɔ/. Who can read?(教师让3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读,分别给予Good / Great / Excellent的示范性评价,然后学生与同桌读并给予对方评价)
T: Let’s listen. Which word will you hear? You can get one star for each two items.(见图8)
T: Let’s read. You can get one star for each two items.(学生读音标;见图9)
T: Tongue twister. You can get one star for each four words with /ɪ//ɔ/.(学生读绕口令,再次强化拼读及辨音能力;见图10)
T: Let’s create.(4人小组编写绕口令;见图11)
【设计意图】总结时引导学生关注上课重点,并读准单个音素/ɪ//ɔ/,这是保底性的目标。挑战1检测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挑战2检测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挑战3检测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挑战4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的语音目标能力,同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这些语音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本节课的语音评价标准,使学生根据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对他人的语音学习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潘春梅经调查发现重要他人评价和语音自我概念互相关联[12]。笔者在平时的观察及调研中也发现语音语调出色的学生往往是教师对他肯定评价较多的学生,而最没自信的学生往往是教师对他无任何语音评价的学生。因而语音学习离不开语音标准的建立及重要他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及同学对他的评价,从他人的评价中,他可以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六)尝试创新思维,巩固学生的良好语音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英语学习都可以借助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新款的表达方式、表达新的概念,从而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13]在语音教学中,我们可更多地运用其中的语言创新性,通过音形义的重新整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语音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为了达到语音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巩固拓展环节多次利用小组活动,创设民主合作氛围,学生之间采取社会互动的方式建构知识[6]202,这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发挥到极致,并在挑战4环节中运用这种创新思维,充分运用拼读规则建构语言,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在完成前面三个挑战后,教师布置任务:“Now please write a tongue twister in 4 with /ɪ/
/ɔ/. These words may help you.”(用PPT呈现更多带有音素/ɪ//ɔ/的单词)学生用8分钟完成作品。其中一组学生呈现的作品如下:
My mom has a dog.
The dog’s name is Frog.
She goes to the shop.
Where’s my Frog?
The box, the shop, in front of the forest.
Stop, stop, stop!
Frog is my dog.
What, what, what?
Frog is in my box.
對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农村学生,他们利用有限的词汇量及今天掌握的语音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力,给大家呈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名叫Frog的狗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运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音交际能力,充分体现语言的创造性特征。学生创编的语言赋予作品一种“再情境化”,他们把学过的语言“还原”到典型的情境中去,使语言和思维能在生活中找到源泉。
三、教学反思
基于思维过程的语音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语音课堂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音能力的提升。但要真正有效实施,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音对话课堂实施要科学设置真问题
科学地设问是激活思维的主要方式[14]。语音对话教学中的问题要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体现层次性、梯度性,切忌假、大、空,更要避免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导致问题回答缺乏思维的深度。真问题能促使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激发灵感,发现新知,产生顿悟,以达成新的理解,生成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感悟,使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基于思维导入需要的词汇,创设情境、做出判断、形成观点,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融入情境感悟语言,真正提升语音能力。
(二)语音思维习惯养成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学习语音时,需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语音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此时教师需要有一种“静待花开”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拼音文字的特点,自己建构语音知识,通过听录音模仿感悟文本的语音特征,培养良好的语音能力。
(三)语音评价标准构建要基于课时语音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15]。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功能,基于课时确定语音评价标准。本节课根据语音目标确定的标准,使学习目标变得可检测,更细化,有利于学生自己监控的语音学习过程,使学生形成一种反思意识,学生在得到的肯定评价中激励自己,坚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得到的否定评价中调整学习策略及学习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语音评价自我概念。
(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基于思维的语音学习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种学习结果。如本节课中课堂对话氛围的融洽使学生敢于说,语音特征的感悟使学生乐于说,评价标准的构建让学生知道怎么说,这样才有在创新作品中的善于说,才能积极主动地享受创编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如何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2):8.
[2]刘道义.再议教改中的继承与创新[J].英语学习,2019(5).
[3]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5.
[4]陈玉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10.
[5]龚姚东.从思维品质到品质思维[J].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5(12):5.
[6]约翰·W.桑特洛克.儿童发展(第11版)[M].桑标,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10]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73.
[11]李善良.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中小学教材考察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2(3):69.
[12]潘春梅.从英语语音看重要他人评价与英语自我概念的关系[J].基础英语教育,2007(1):27.
[13]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78.
[14]]章策文.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四多原则”[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10):53.
[15]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