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

2021-09-10穆晓艳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穆晓艳

摘    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应以主题意义的探究为主线,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并通过“巧设导入,激活主题”“梳理结构,彰显主题”“创设问题,聚焦主题”“分析语言,烘托主题”“关注标题,强化主题”“迁移创新,升华主题”等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递进式活动,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对话,获取文本的深层涵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题意义探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指出,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英语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师在进行语篇阅读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避免脫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1]57。

本文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中Extended reading板块的语篇“A precious family dinner”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开展活动,探究主题意义。

一、深入研读语篇,探究文本主题意义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本特征和语言特点是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研读语篇,教师应该从what、why和how的角度入手。what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why即语篇的深层意义、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和态度;how即语篇的文体特征、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1]59。在对语篇“A precious family dinner”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之后,笔者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活动。

【What】该语篇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罗言带着妻儿回老家与父母欢度春节的一幕幕欢乐场景。剪窗花、贴春联、挂年画等传统的中国文化民俗活动很好地渲染了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罗言一家三代同堂,除夕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包饺子、送祝福、同守岁,凸显出了节日背后“家”的观念。文章通过记叙罗言的“小家”团圆,反映出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继承。同时,放鞭炮、燃烟花、道心愿、举国同庆中国年,折射出祖国“大家庭”的繁荣昌盛。

【Why】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罗言带妻儿回家过年,一家人欢度春节、辞旧迎新的情景描述,形象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念、思想、情怀,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通过从“个人”到“小家”再到“祖国大家”,文本很好地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理念,体现了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期待。

【How】“A precious family dinner”是一篇专题报道,属于特殊的新闻体裁。作者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文章开头就呈现一桌年夜饭,目的是突出文章的主题——弥足珍贵的年夜饭,让文本内容和标题自然衔接。文章蕴含两条线索:明线是罗言一家除夕聚餐,吃年夜饭,共同守岁;暗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贴窗花、贴春联、吃饺子、放烟花。文章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除夕夜的风俗习惯。在表达情感时,作者运用对比、下定义、平行结构等修辞手法,渲染氛围,让读者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内涵。

二、依托主题语境,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2017年版课标指出,主题语境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16。葛炳芳认为,基于文本解读的目标定位是上好一堂阅读课至关重要的一步[2]。因此,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前,一定要认真研读语篇,准确把握语篇主题意义,并依托语篇主题语境,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话题是“节日与风俗”,主题语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子主题。该板块语篇以“珍贵的年夜饭”创设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春节万家团圆所承载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意义与家国观念的推崇之情。基于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学完本课以后,应该能够:

(1)分析语篇结构,梳理段落大意。

(2)获取、整合文本中提及的中国传统过年习俗的信息,完成一篇介绍中国春节习俗的短文。

(3)理解在中国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团聚吃年夜饭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涵义。

(4)思考“家”的真正意义,从爱“小家”升华到爱“祖国大家”。

三、围绕主题意义,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一)巧设导入,激活主题

2017年版课标指出:在主题意义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1]16。上课伊始,笔者首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春运以及各地过年习俗的视频,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Q1: Why do so many Chinese people travel a long way to go back to their hometown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Q2: What do your family usually do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学生看完热闹的春运和过年视频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多都跃跃欲试地回答这些问题。

S1:Because I think going back home and getting together with our family member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n old tradition for Chinese people.

S2:Because as an old saying goes,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S3:We usually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 and then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S4:We often grab electronic red packets on smartphones, enjoy a film together and then set off firecrackers outside.

……

激活主题是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导入环节,笔者用与该课主题相关的过年视频进行导入,并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春节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储备,讓学生有话可说、有经验可分享、有兴趣来参与,为学习、建构新的经验,探究新的知识和主题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梳理结构,彰显主题

语篇结构蕴含着语篇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梳理语篇结构有利于获取文本的主旨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促进主题意义的理解[3]。

在教学中,笔者在学生通读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出文本每一段的大意,分别是dishes、atmosphere、trip、preparations、entertainment、celebration。通过这些关键词来分析文本结构,学生将文本分成during the dinner、before the dinner以及after the dinner三个部分,这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接着,笔者针对倒叙的写作手法提问学生:“Why does the author use flashback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通过提问,笔者激发学生思考作者采用倒叙这一特殊的写作手法的目的,即突出该文本的主题——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让文本内容和标题自然衔接并产生呼应,同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创设问题,聚焦主题

有效的英语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对语篇意义、语篇发展的脉络和语篇语言的特点进行探究[4]62。问题是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载体,主题意义是问题设计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逐步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走向深层。

在了解文章结构、每段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走进文本,同时通过设置问题链,借助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文本信息,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问题设计如下:

Q1: Why did Luo Yan travel back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year?

Q2: What has changed about Luo’s journey back to his hometown? What does this change imply?

Q3: What traditions did Luo’s family observe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Q4: Why do the Chinese people decorate the house on such an occasion?

Q5: Why do the Chinese people attach so much importance to reun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回答该问题时,笔者呈现图1,引导学生思考春节团聚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问题1的设置帮助学生明白罗言一家三口每年都从大城市回到家乡父母身边过年,这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其中“三代同堂(three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问题2中提到几年前罗言一家的回乡之旅还是漫长而劳顿的,但如今有了高铁,变得方便多了。这样的对比,映射出祖国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昌盛。问题3中提到罗言一家为了欢度春节,贴窗花、贴春联、看春晚、包饺子、放烟花,这些习俗都烘托出浓浓的年味。问题4中提到中国人都对于传统佳节非常重视,会特意将房子装饰一新,承载着满满的美好祝愿,希望来年可以开心快乐、一切顺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这些围绕文本主题意义展开的问题的过程中,将旧知与新知、前知和后知有效地串联起来,能够更系统、更有效、更透彻地理解文本内涵,剖析主题意义,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四)分析语言,烘托主题

该文是一篇专题报道,属于特殊的新闻体裁。学生应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尝试使用和内化所学的语言和信息,分析和欣赏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除了上文提到的第一段采用的倒叙的写作手法之外,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找出文中采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思考修辞的用途。

师:Well, we have learnt many figures of speech, such as simile, metaphor, personification, repetition, contrast and so on. Please discuss in your group and try to find some sentences using figures of speech in the article.

生1:“Despite the cold outside, their happy faces fill the air with warmth while merry laughter rings throughout the house.”这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本句中屋外的寒冷与室内的温暖形成强烈的对比,happy faces和merry laughter烘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年场面。

生2:“After all, home is where all family members are together.”这句运用了下定义的修辞手法,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家的定义和理解。

师:(出示图2,不包括图中画下画线的部分)Could you make up such sentences to describe what home means to you? (这是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家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可以治愈我们的地方;家更是充满爱和希望的地方)

生3:“People are celebrating their good fortune, celebrating their family’s togetherness, and celebrating their nation’s strength.”这句借助平行结构,进一步帮助大家加深了文本主题的挖掘,祝福自己好运连连,祝福合家团聚,祝福祖国的繁荣富强。从“个人”到“小家”再到“大家”,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懷。

(五)关注标题,强化主题

2017年版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中,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发展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坚定文化自信,达到学科育人目的[1]32。

对文本标题的讨论和理解过程也是文本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针对本课标题,笔者提出问题:“The title of this article is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Why do you think the dinner is precious?” 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本标题中“precious”一词的解读和认识,笔者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提炼主题意义的能力,同时强化其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珍惜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六)迁移创新,升华主题

由于在主题相近的阅读中获取了较多有用的内容知识、修辞和语言输入,学生在写作时能较顺畅地将已有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信息结合起来,建立新的情境模型,完成写作任务[5]。

深度阅读文本后,在本课结尾阶段,笔者布置了一个应用文写作(回复邮件)任务,给学生创设了以下情境:

Suppose your American friend Mandy has sent you an email and expressed her interest in the Spring Festival. Please write back to introduce tradition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e Chinese observe and the point of celebrating the Spring Festival.

升华主题阶段的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创新,并在表达中运用文本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达到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目的。同时,给美国朋友介绍中国春节的习俗和庆祝春节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综上述所,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应以主题意义的探究为主线,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目标,并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递进式活动,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对话,获取文本的深层涵义,促使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葛炳芳,等.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素养与综合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2.

[3]郭颖,徐国辉.围绕主题意义培养学生英语语篇结构意识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9):20.

[4]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62.

[5]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3.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