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021-09-10田子兵
田子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适应社会要求,进行创新和改革,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因此,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知识应用的实际需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扩宽学生的观察视野,让学生能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主动思考的空间,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方法;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化学理论知识也是根据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形成的。因此,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扩展知识,树立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将化学课程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习兴趣转化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当中,激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做好有效的备课,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机,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原理、现象、规律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究,会深入的去探究其意义。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深入分析化学知识,并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关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巧妙设置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探究是指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巧妙的设计问题,将问题意识贯穿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学生解决问题时,自然会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让学生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的解答中,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化学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社会环境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共鸣。比如,教师乐意利用一些社会现象、生活常识、新闻报道等,将一些看似与化学无关,实则蕴含化学知识的现象作为借力点,引进化学教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地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在课后花心思研究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做好设疑、解疑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预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例如,在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层析法”教学中,在进行讲授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比如,分离和提纯有什么差异?混合物的分析和提纯存在哪些区别?纸上层析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可以带着这些简单的问题开始学习,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思考原因,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
三、通过扩展学生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教师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许多自然科学的成果都是从大胆的假设开始,在一步一步求证的过程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化学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假设,可以利用演绎法以及归类法进行自己的假设,对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进行归纳,并对类似的实验或者理论进行假设,通过验证去研究相似化学原理的属性,研究相同以及不同属性之间化学反应的原理,运用假设的方式去积极求证,在实验以及证实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探究问题的能力。
要扩展学生的思维,就需要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制造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契机,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扩展知识内容,延伸学习避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浅尝辄止,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创新精神的力量,在“激其情,奋其志”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精神。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落后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采取科学的分组方式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中,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让小组成员们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中以及课后的探索学习中,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对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虑进行探究、讨论、总结,学生们通过小组成员间积极的讨论,能够更加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并且还能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2]。
例如,在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第一单元第二课“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污水处理,学生们可能听起来会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化学教师可以转变思路,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会变色的现象,有哪些物质在哪些物质情况下会变色?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许多学生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氧化的苹果,碳酸饮料开瓶后的变化,或者是不同时期不同颜色的花朵。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是什么物质或是现象导致这些生活现象产生的变化,学生们根据以往的知识进行分析后,教师就可以根据今天的课程内容进行实验示范,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转换,了解到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探究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有效处理污水,通过小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是测定物质组成与结构、研究性质及变化规律、实现物质分离与提纯等的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教育意义,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过程总是会带给学生惊喜和疑惑,化学课本知识结合化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注重讲解化学反应的要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实验和速率的影响,并且准备相应的实验用具,实验开始前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解决问题。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熟练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学习,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操作要求很高,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许多高中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畏惧心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积极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在进行化學实验教学的同时,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化学实验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提供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将知识内容的理论引申到学生的思考中,进而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3]。
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第三单元实验教学“几种有机物的检验”教学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实验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液体作为反应物,比如酒精、白醋、香蕉等,还有鉴别不同的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质,在进行有机物质检验时,要让学生先注意观察这些有机物质的特征,初步了解物质的类别,再通过这些特性进行化学验证,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的明白不同的物质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神奇之处,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兴趣,很多学生在进行化学试验后,都会与老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了解更多的物质与反应,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倡导学生们在课后多做些研究,利用网络查取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探究神奇的化学世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教研课题,教师需要活用教材、转变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的方式、扩展学生思维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化学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打造一个互动式的化学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化学的魅力,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从俊.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7):161-161.
[2]卡力马·沙布尔别克.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信息周刊, 2020, (002):1.
[3]谢冰洁.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