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

2021-09-10李可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3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优化策略辅导员

李可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作用,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现状;问题;优化策略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1]。面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和思潮复杂

化的新形势[2],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一、工作现状分析

第一,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履行具有高度自觉性。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其日常工作中,是结合日常学生事务开展的,是在与学生朝夕相处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开展的。

第二,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方式具有强烈针对性。在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上,倾向于和学生面对面开展工作的较少,倾向于找专门的时间和地点的占比也很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居多。从工作内容上看,辅导员工作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资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学业等模块的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网络活动、奖贷勤助减免、评优评先、心理身体健康、休闲娱乐、求职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等各个方面。在开展工作时,针对工作内容的差异性,辅导员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

第三,辅导员工作路径探索具有鲜明特色性。在辅导员的工作路径方面,认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最有效路径是思政课的约三分之一,认为是主题班会的占比略多,认为是政治学习的较少,认为是网络方式的很少。从工作主体来看,辅导员队伍专业学科背景多元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管理、教育教学、艺术体育等。在职业能力要求多维化的现实中,辅导员要主动结合能力、特长、优势和专业学科特色,探索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最佳路径和思政品牌生长空间,主动整合专业教师资源,探寻辅导员工作与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合力点。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辅导员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辅导员队伍结构中的专业结构不合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占比较少,拥有较高职称的辅导员人数不多,一部分辅导员自身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一部分辅导员重实践轻理论,导致高校辅导员对思政教育的政策及理论水平的理解不深、方向不明、站位不高、内容不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不能及时准确地回答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提出的一些思想政治问题,难以达到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成效。

二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繁琐繁杂占据了辅导员的时间与精力。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制约开展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因素是繁杂的学生事务工作,其余的认为制约因素是辅导员工作得不到重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认为时间能够保证开展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占比极少,认为时间无法保证工作开展的占比九成。大部分辅导员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较为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从时间和空间的可行性上来看,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时间较难保证,由于受到繁杂事务性工作的影响,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工作动力被大量消耗,弱化了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能力。

三是职业倦怠感降低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感。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认同感较低。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需要的职业信念感,是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工作效能感的不竭动力[3]。但在长期的实践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日益严重,被削弱了的职业信念感很有可能转化为职业倦怠感,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感,影响了辅导员长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三、优化策略

第一,重视理论教育与科学培训,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既是个人总结工作得失、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过程,又是借鉴理论、他人经验教训和遵循教育规律的过程。高校需要重点加强对新进辅导员校史、校情和校园文化的培训,积极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定位。要实现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推进辅导员能力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辅导员攻读教育学博士,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展价值引领工作前瞻性研究,切实提升辅导员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和价值引领能力。

第二,推进各机构岗位职责明晰化,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性保障。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与相关制度设计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晰、辅导员工作缺乏制度性保障等关系较大。职责明晰的制度体系,是保障一个机构规范运行和各部门协调运转功效最大化的整体架构。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要认真梳理各机构岗位职责,努力构建协同育人有效机制,以学生为根本。妥善协调学生工作部、教务、后勤等部门的关系,疏通学生工作、专业课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交叉育人衔接点,明晰辅导员工作职责,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保障。

第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创新辅导员成长激励机制。高校一方面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顶层设计,健全辅导员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断注入有活力的新鲜血液,实现专职辅导员、专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和博士生辅导员三位一体、连线成片和有机融合,打造辅导员工作室和思政品牌,打造优秀思想政治作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有担当、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队伍,集中发挥辅导员团队的合作力量;另一方面要保障辅导员政治、经济待遇,创新辅导员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强辅导员职业规划,提待遇、抬地位,落实职称评审,发放超任务工作补贴,实现证书培训报销制度等,为辅导员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帮助其开拓个人发展空间,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责任使命,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效能感,促使辅导员专心致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及人才培养质量水平。高校应努力为辅导员工作搭设舞台和平台,在知识和实践双重层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厚植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沃土中,使輔导员切实凝练成的榜样力量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水平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方黎.“理想”与“务实”: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担当[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3):33-38.

[2]高琼,梁俊凤.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与对策:以专业学科背景与职业能力标准的二维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3):18-22.

[3]饶筠筠.主体间性理论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8):35-36.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优化策略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