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0唐燕
唐燕
【摘要】随着生本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师也在努力尝试解放学生的天性,尽量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实现长远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便能发现一个问题,即因为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内化数学概念的速度、效益也不同,如果无法针对生生差异进行数学辅导,那么势必会加剧生生差异,很难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不管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心态,缩短生生差异,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落实分层教学的指导方法,按照科学的生生分层原则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
【关键词】分层递进;小学数学;运用
一、构建学生档案,划分学生层次
构建学生档案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智力进步、学习行为、素养发展,全面整理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发育资料,综合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和发展潜能,客观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根据学生档案资料反馈,小学数学教师便要主动划分学生的层次,明确生生结构。这就可以为分层教学活动开个好头,但是如果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分层结果,那么也有可能会因此产生攀比心理或者自卑心态。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可选择两种做法,一种是选择隐性分层方式,另外一种是为学生讲解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消除学生的自卑心态,激发出学生的竞争心理,唤起学生的进取心,以便顺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为促使学生实现异步学习做准备。
为了顺利构建学生的分层结构,我整理了学生在日常练习、数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并根据课堂观察结论、家长的家庭观察结论,我就按照以下四个层次划分了学生结构,并记录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情况,具体分层结果如下所示。
第一层学生:是指平均考试成绩长期处于及格线水平,数学知识基础非常薄弱,难以独立思考、自主解题,且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
第二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长期在及格线上下水平,虽然看似比较认真、努力,但实则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同样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
第三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处于良好状态,日常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依然难以按照课堂教学进度表内化每一个重难点知识,依然存在数学认知盲区,但是整体认知状态比较稳定的学生。
第四层学生:这部分学生的人数较少,但是在整个班级内处于拔尖位置,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非常优异,长期在90分甚至95分以上,而且还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规划意识,他们会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不会被动等待上课听讲,整体认知状态都比较主动。
虽然通过这四层分层标准确定了各层学生的具体组成,但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错误的自我认识,或者是因分层结果感到自卑,我选择隐瞒关于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的相关内容,展现了学生分层依据、各层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学习心理。与此同时,我也真诚地解释了划分学生分层标准的必要性,告诉学生我会按照分层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学好数学的方式方法,取得了学生的理解,并未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只要他们能够顺利提升自己的数学认知水平,我也会调整学生的分层结果,据此营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顺利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学情现实,设计分层目标
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并不会设计短期的课时教学目标,因为教师明白一个学期的知识教学数量,可以根据一个学期内数学课的课时数量去调控每节课的知识容量。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因为学生本身就不擅长做计划、做选择,如果无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那么他们就无法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设计明确的课时目标,且课时目标的难度水平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状态。因此,基于生生差异,小学数学教师也要设计出层次化的课时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灵活调整辅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告诉学生要量力而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去选择挑战任务,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让学生顺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三、关注教学现实,布置分层作业
作业是为了检验学生最近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练习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业的形式是多元化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师会以“题海战术”去布置课后作业任务,看似呈现了多种题型,而且也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但是实则却难以真正地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反而会限制住学生的思考,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由于作业任务比较繁重,所以学生也会产生疲惫、乏力的感觉,难以保持进取的学习态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设计层次化的数学作业,关注各层学生的解题诉求,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四、实现因人而异,优化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活动是对教学现实做出价值判断的相关行为,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分层教学改革活动,也需伴随着相应的分层评价改革,客观审视分层教学法的现实效益,以及各层学生的数学认知變化情况,实时更新学情档案。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秉承着因人而异的教育原则,客观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根据各层学生的现实成长去得出评价结论,以便顺利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有效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此,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鼓舞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主动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目的是要改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让学生逐步内化数学道理,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落实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各层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现有认知水平去制订课时目标、设计数学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去学习、内化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栾利红.分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2]陈丽霞.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9):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