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10李博勋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李博勋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高职经济管理类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传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已经难以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不断的更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本文探究了目前经济管理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以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是专业性,技术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大国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倡导下,很多的高职院校逐渐扩大了办学的规模,招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制定更加适宜道教学计划和内容;同时教师也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经济管理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增强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点学科,要侧重于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对经济研究的内涵进行概况,认为经济学的研究本质上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知,其结果没有对错之分,但会受限于意识形态倾向、时代背景、研究方法等。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要对国内外经济研究趋势进行分析,认识到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研究趋势虽有趋同趋向,但仍有较大区别。国内经济研究趋势侧重于研究宏观层面,倾向于自上而下地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为政府提供建议,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作为一种混合的市场经济,政府的角色举足轻重。而国际经济研究趋势主要呈以下三个特征:首先,侧重于研究微观个体,倾向于自下而上地站在生产者、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大量融合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知识;最后,讲究删繁就简,用精炼的语言、简单的道理解释复雜的问题,并且语言要讲究信、达、雅。虽然,近十几年来国家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探索上不断革新、完善、细化。但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操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不理想,评估效果不佳。对学生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学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畏手畏脚,以及对学生的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缺乏适切度与稳定性,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可供实施的载体,社会实践课程内容的凌乱,阻碍了课程开展的有效性,甚至部分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有所偏差,表现出不配合。

二、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制定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管理类课程改革也需要制定更加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不能仅仅关注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方面,还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结合企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保证能够符合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转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和实践的环节中,同时还应该充分的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微课,慕课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将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制作成十分钟左右的视频,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轻松和愉悦的教学环境,这样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经济管理类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全面的理解和应用,如:“成本理论”的计算难度比较大,那么教师就可以使用微课,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成本”的产生,商品流通的过程,价值以及劳动量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并有效地将其连接为统一的整体,让学生对成本理论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微课能够极大地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和探讨,极大的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增强了教学效率。

(二)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应用

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需要高职院校为学生打造校内和校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从校内的角度而言,需要学校加大资金以及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满足经济管理类教学实践的需求,如:可以通过构建企业仿真模拟沙盘,自动化办公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设备,或者引进VR技术或者3D虚拟技术等,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情景模拟,借助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以及真实的案例分析等,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次,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深入到一线,并与企业的经济管理骨干或者专家等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明确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最新的理念和模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技能;或者还可以邀请企业的员工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可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系统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引入到课堂中,比如:在学习“需求收入弹性”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薄利多销”或者“谷贱伤农”等案例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能够全面的理解经济学的现象与知识,并在学习经济学之后能够将其应用于生活的实际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结语: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主要是来自它的专业设置,其次是来源于它关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当地企人才需求度的匹配性,根据研究表明,如果这两者呈正相关,高职教育一般可以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繁殖亦反之。这也就说明,高职教育不是简单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而是要着重和当地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对企业对人才、技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对本院校的专业方向依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进而科学有效地实施本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注重校企合作的开展,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源,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教育教学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陈伟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51.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