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9-10真梅

智慧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蒙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真梅

摘要:目的:观察蒙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就诊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药治疗。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BI、蒙医症候对比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提升临床总体疗效,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临床观察;蒙医;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蒙医称为“萨病”,是各类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且由于合并多项基础疾病[1]。西医治疗以溶栓及降压降脂为主并配合功能锻炼,但极易产生不良反应,远期疗效不尽理想,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蒙医认为“萨病”,是赫依偏盛,赫依与血相搏,导致患者气滞血瘀、血行不畅,进而使脑部发生缺血而致使神经损伤。主要症状偏瘫、语言不利、感觉障碍、口舌歪斜、头晕头痛等,常有意识障碍。本研究蒙医药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就诊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机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脏病、肝肾功能障、重脏器功能不全者;近期接受相关治疗者;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诊断參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主症:①面色淡白,半身不遂,神识昏蒙,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言语艰涩或不语,手足肿胀,气短乏力,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②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面色晦暗,气短乏力;脉弦滑,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③影像学检查:经CT或MRI确诊,头部磁共振发现有新发脑梗死病灶。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口服,每晚1次/d;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每次10mg,每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次,口服,1次/d,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根据每一位萨病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进分型治疗,采用主方药施加辅药(臣药)。主方药有:珍宝丸、嘎日迪十三味丸、萨乌日勒。对萨病不同的症型进行辩证用药,辅药:伊赫乌兰十三、古日古木十三味丸、阿嘎日三十五味散、匝地-5味、阿嘎日十五味散、玛努四味汤、通拉嘎-5味、那仁满都拉、如达-6味散、阿木日-6味散。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神经功能 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总分42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

1.4.2 蒙医证候积分 主症(头痛眩晕,面赤身热,神志欠清,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按重、中、轻记为6分、4分、2分。

1.4.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Barthel 运动功能指数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蒙医症候对比 见表2。

3 讨论

目前,西医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减轻脑部损伤,但是长期用药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不良反应多,停药后病情容易继续发展等,因此采取科学有效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至关重要[2]。蒙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悠久的历史,疏经通络、调节气血、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增强体质,对脑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治疗作用,疗效显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蒙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消除临床症状,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涛,魏霞.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J].实 用 中 医内科杂志,2021,35(1):105-108.

[2]李文兰.中药汤剂联合中医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4):524-527.

猜你喜欢

蒙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
浅谈蒙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
祖国医学宝库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