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实践
2021-09-10何学艳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就某一道习题进行变式,以此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是变式教学法。变式教学法能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应用课堂所学,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习题变式进行研究,希望给一线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思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小学生更灵活的思维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习题;变式
引言
按部就班的教学如今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无多大益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采用习题变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突破“就题讲题”这一教学怪圈的束缚,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而真正的创新课堂。由此可见,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习题变式进行研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重要意义。
一、以习题语言作为“变式”突破口
“变式”的产生往往在于习题语言的改变,从而创造出新的条件[1]。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灵活思考和分析习题,最后寻找解题方法。例如,对“有三种不同的水果,最少要买一种水果,最多可以买三种水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变式后得到了“有三种不同的水果,无论如何都有买一种水果,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这道题。初看上去两题题意存在差别,但认真分析后“最少要买一种水果,最多可以买三种水果”和“无论如何都有买一种水果”这两个条件完全一样,因为它们的前提都是“有三种不同的水果”。所以,尽管习题的语言发生了改变,“变式”后得到了新的习题,但解决思路和方法并未产生较大改变。这样一来,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条件和梳理习题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2]。
二、以习题结构作为“变式”突破口
“变式”的产生还可以是习题结构的变化,即把原题换成另外一种结构,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基本相同。这种“变式”虽然看上去耳目一新,但本质与之前相差无异[3]。所以,面对这种“变式”时,学生首先不能被表象迷惑,而应该深入分析其问题本质,这样更有利于寻找解题突破口。
例如,教师在讲到“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将习题“( )÷8=1÷4;5÷7=15÷( );3÷( )=9÷24”变式为“已知4m=8n,求m∶n=( )∶( );已知3x=6y,求x∶y=( )∶( );已知3∶p=9∶q,求p∶q=( )∶( )”。初看上去变式前后的题目完全不相干,但其实它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基本类似。但是,经过“变式”后,学生的思维由数字深入到了字母,更具抽象性,思维也变得更加灵活。
三、以习题解法作为“变式”突破口
“变式”常见于一题多解,这样能更充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4]。但是,这种“变式”方式需要以学生过硬的基础为前提,否则学生无法从多个角度切入思考,也就无法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
例如,对于“用简便方法计算:2.5×4.4”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的学生由于刚学“乘法分配律”,所以他们会将4.4拆成4和0.4相加,这样就它们就可以分别和2.5相乘,获得简便计算结果11。这种思路主要是抓住了25×4=100的特点,无疑是明智的解法。然而,本题还可以将4.4拆成4×1.1,这样形成了2.5×(4×1.1),再根据“乘法结合律”得到(2.5×4)×1.1,此时会发现2.5×4=10,而10×1.1=11,似乎这种方法更好、更便捷。但为何大部分学生无法想到第二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和拆”而忽视了“乘拆”这种方法。经过习题解法“变式”之后,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得更广,解题方法也变得更灵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提高[5]。
结语
总而言之,习题“变式”既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从习题的“语言”、“结构”、“解法”寻找“变式”的突破口,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不断引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变式”中有更多机会拓展自己的思维,有更多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参考文献
[1] 曾海军.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习题"變式"的应用探究[J]. 新课程, 2020(38).
[2] 李春燕.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合变式教学的价值探寻[J]. 新课程·小学, 2019(5):125.
[3] 陈赟. 在题组中探索高效复习的策略——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题组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5):83-84.
[4] 黎辉. 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C]// 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19.
[5] 曾天宇. 巧用变式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2):159.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尚嵇小学 贵州省 遵义市 何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