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优补差工作的有效开展

2021-09-10史韶益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初中数学

史韶益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点繁琐,知识点之间具有联系的学科,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和影响,是学生学习内容中具有较高难度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进入的初中阶段后,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性逐渐加剧,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对数学具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成绩,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学习较差,容易造成成绩的两极化。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开展培优补差的工作,使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平均的进步,以提升班级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优补差;有效途径

初中阶段尤其是数学学科,学生之间最大的差异并非能力差异,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心态的差异。培优补差,顾名思义是培优是对优等生进行再培养,使其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并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补差是对差等生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增加差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人,应当具有针对性的为指导学生,进而完成培优补差工作,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

1 明确培优补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的设想,是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的参考依据。因为培优补差的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本身,而且要把提高优等生的能力和培养差等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明确了培优补差的教学目标后,应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优等生需要改进的具体方面和差等生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应根据优生与差生的差异设置课堂内容,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数学课堂。数学课堂主要是基于简单的知识讲解和题目分析,在讲解数学基础知识时,要充分考虑差等生的理解能力,确保班上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些内容。在进行题目分析时,要注重提高差等生对难度较小的问题的掌握程度,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重观察优等生的反应,对其进行拔高的训练。

2 设计侧重点不同的练习任务

数学的教学重点是将数学的基础知识有效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也是评定学生数学能力的方式。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对数学基础知识点的讲解与教授,还需要对知识点的应用及数学问题解决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实际的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在进行培优补差的工作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设计不同的侧重点,即使学优生完成难度较大、对其自身能力提高有较大帮助的题目,使学困生完成符合自身学习情况、侧重基础巩固方面的题目。

在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设计出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能够有效的完成培优补差的工作,值得教师为此花费时间及精力。例如,在完成几何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练习,提高学生记忆基本知识的准确性,并将其应用到解题过程中。在具体练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培优补差的工作效率,教师可以使优等生完成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使优等生思考同一问题的不同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设计适合差等生的问题时,可以使问题尽可能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差等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扎实的掌握之后,再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3 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学习经验与学习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到数学学科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与方法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优等生取得好成绩与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具有直接关系的,而差等生难以改变自身学习情况与没有找到适当的学习方法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想要促进培优补差工作的有效進行,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让优等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差等生基于此寻找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自己的短板,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己,补齐短板。对于优等生而言,每一个优等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小技巧,听取他人的经验也是促进自身进步的一大方式,并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自身已经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而实现真正的培优补差。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期中期和学期末举行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学习交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前一阶段学到的具体知识的学习经验上,由于不同单元的知识体系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学期中期的学习经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学期末的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对于整本书和整个学期的数学学习上,有助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期末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对学生自身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优等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差等生也可以在倾听他人学习经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亮点。

4 结束语

培优补差教学目标的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不同内容、不同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逐步提升自我与完善自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点的不同侧重方向练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推进培优补差工作的有效进行。此外,教师还应当考虑到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在学习兴趣、学习心态、学习经验、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方磊.初中数学教学中培优补差工作的开展[J].数码设计,2019,8(7):247-247.

[2]纪世珍.初中数学“分层导学,培优补差”教学探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30-131.

[3]曾观福.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6(2):23-24.

课题项目:本文系濮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后疫情期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JKGH-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乐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457400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初中数学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