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析

2021-09-10梁艳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三全育人融合发展

梁艳

摘要:新時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联动同行、融合发展,是高校实现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有效路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必然选择。深入开展融合发展工作,必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教师间深度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还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合发展

新时代对大学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有课程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进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具体措施,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改革创新。合发展的意义要进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研究,首先要阐述清楚研究内容的范畴和意义。

(一)何为“融合”?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对“融合”的解释,融合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由此可知,融合的事物是不同的,其结果是“合成一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显然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要研究新时代大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首先也要分清二者的范畴。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范畴新时代大学思政课程主要如下 :专科生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本科生除了以上课程,还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还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中选择 1 门作为选修课。博士研究生主要有“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还要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列入学校博士生公共选修课。

这些思政课程都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

(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范畴大学课程是学科知识的整合,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支撑。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这一过程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 因此,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让所有非思政课程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也渗透到所有非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时代大学课程思政涉及到所有非思政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可以划分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约占 80% 课时,分布在每个学期,是全过程育人的主要载体,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意义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新时代大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也是各组成课程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完成新时代大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新时代大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通过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协同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构建包含大学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和育人导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其次,是新时代提高大学师生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派出巡视组对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专项巡视,发现有些高校师生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歪曲历史事实的错误言论的现象;有些宣扬西方的“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观念。这就要求改正和提高大学师生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消除大学师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是新时代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又是育人体系的核心课程和关键课程,还是改进大学思政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调研发现,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大学生不参与、不互动,不能入脑、入心;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政课程综合利用网络新媒体、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不强,照本宣科,方法单一等问题。急需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第四,是新时代改善非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许多大学办学定位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学科专业设置与教学中优先考虑开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并强化这些学科专业在教学实践中的分量与地位,压缩甚至侵占了思政课程和其他通识课程,缺乏了价值引领和精神素养的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又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造成了专业课教师只“授业”不“传道”的片面教育现象。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关键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关键还是在于坚定教师的自信。首先要树立学科自信。新时代以来,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思政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地方财政部门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专项经费,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其次要树立教育自信。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化自信重要体现在教育自信上。第三要树立事业自信。我们从事的思政课是政治性、学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课程,要对思政课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关键也在思政课教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需要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也需要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六要”标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六要”标准是思政课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只有思政课教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受到学生欢迎,从而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总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需要展开研究,厘清概念,大胆探索。“课程思政”并不是教学观念的一场变革,而是教学观念的理性回归,教育本来就是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师本职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 101500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三全育人融合发展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