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

2021-09-10王坤孙明慧杜洪泉李健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4期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王坤 孙明慧 杜洪泉 李健

摘要:目的  探讨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方法  我院收治的行免散瞳眼底照相诊断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80 例 122 眼,试验组给予直流电导入血栓通注射液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与治疗1月后的视力、眼底微血管瘤及渗出面积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眼底微血管瘤及渗出面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恢复和对照组无差异,且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优于仅应用羟苯磺酸钙,能够提升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底微血管瘤、渗出情况。

关键词:直流电;血栓通注射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052-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后天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对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而言,眼底会出现出血点、渗出以及血管异常的情况0。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从非增殖期向增殖期进展,严重时可致眼盲。目前中西医结合在治疗DR中已取得一定的疗效。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直流电导入法将血栓通注射液导入眼部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的疗效评价。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2018.01-2018.10我院收治的经免散瞳眼底照相诊断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122眼,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0例60眼,男22例34眼,女18例26眼,年龄(46.1±6.4)岁,病程(12.72±2.19)年,其中左眼23眼,右眼37眼;试验组40例62眼,男21例32眼,女19例30眼,年龄(46.5±4.1)岁,病程(12.60±2.01)年,其中左眼24眼,右眼38眼。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符合ETDRS小组改良的Airlie House分级法(NPDR和PDR的分级)中的A级-D级。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眼部疾病;(2)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有严重心、肝肾障碍者; (4)妊娠哺乳期妇女;(5)血糖控制不佳者。

1.2方法:

1.2.1仪器与药物

(1)仪器: DY-I型离子导入仪—西安华亚电子公司生产。

(2)药物:血栓通注射液200mg。

1.2.2方法:两组积极控制血糖均达标,直流电离子导入方法用眼-枕导入法。每天导入1~2次,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具体方法:(1)对试验组进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同时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进餐时吞服,一次1 粒,每日3 次。(2)对照组仅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进餐时吞服,一次1 粒,每日3 次。(3)以上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对照疗效评价。

1.2.3观察指标

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國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结果转化为LogMAR视力进行分析。

免散瞳眼底照相:根据眼底照相对渗出面积和微血管瘤数量进行评估和统计。治疗前及治疗30d后行眼底照相。

1.2.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两组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1。

2.2视力水平的比较  见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均较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微血管瘤数量的比较 见表3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微血管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微血管瘤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前后微血管瘤数量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渗出面积的比较  见表4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渗出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渗出面积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渗出面积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研究的血栓通注射液通过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在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均明显提高,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本试验入组的病人均为早期NPDR,患者原本视力下降即不明显,故虽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但并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眼底照相及比较,微血管瘤、出血面积、渗出面积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两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眼底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前后对眼底的改善有效,而联合直流电导入血栓通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羟苯磺酸钙口服治疗的患者。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活血化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直流电疗法还结合了离子导入使药物直达病灶,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直流电导入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NPDR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视力,还能减少眼底微血管瘤、渗出及出血,而且无创、安全、易于操作,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特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茜.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0(17):181-182

[2]许国忠,杨莅,诸力伟.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 (10):821-822,823

(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猜你喜欢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跟踪导练(一)(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防治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围生儿预后的临床研究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网络建设及其护理管理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及治疗
Ending teen sm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