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云斗笑社》热播原因

2021-09-10欧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要:《德云斗笑社》的播出,掀起了一陣“说学逗唱”的浪潮,被称为“亚洲第一男团”的组合横空出世,得到观众的喜爱,该节目播出后迅速登上腾讯视频喜剧综艺排行榜榜首。本文从传播方式的特点、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受众心理的把握以及融合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曲艺这四个方面对《德云斗笑社》热播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德云斗笑社》;热播原因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22-02

一、传播方式的特点

《德云斗笑社》于2020年8月27日开播,2020年10月30日最后一期结束,共10期,每期设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置游戏和相声评比,根据观众和评委的评分得出每期排名,定期末位淘汰,并设有补位成员,节目最后通过10期比赛选出了“德云一哥”。《德云斗笑社》豆瓣评分8.1分,截至2020年12月12日,第1期的播出量超过了2亿,获得了腾讯视频喜剧综艺排行榜第1名。

(一)多渠道传播

在《德云斗笑社》播出之前,有关德云社的相声短视频就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传播,其中许多有趣的内容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追捧,收获了大量的传播与评论,不少“德云女孩”“德云男孩”纷纷“入坑”。部分粉丝还将小剧场的相声表演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配上字幕搬运到微博,依据不同的相声演员来区分,创建了微博账号如“拖拉机字幕组” “叫什么不吃饭字幕组”等,在微博中拥有一定的关注度,也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粉丝群体。早在2016年,德云社和优酷平台就进行了合作,其将传统相声与网络视频平台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扩大德云社的观众群体,增强影响力。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相声,同时也为德云社能更好地发展,德云社的成员参加了各类综艺,如《相声有新人》《欢乐喜剧人》《疯狂的麦咭》等传统电视节目,他们在各类综艺上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凭借德云社长期积累起来的人气,《德云斗笑社》在开播之前就拥有了一定的粉丝群体。《德云斗笑社》在腾讯视频开播后,迅速掀起了一阵“说学逗唱”的风潮,微博热搜不断,抖音、微博、腾讯视频等平台上也有大量相关视频传播。

(二)双向互动形式

《德云斗笑社》在腾讯视频上播出,与传统的播出方式相比,网络平台上具有的弹幕机制,让主创团队可以通过弹幕接收受众对某一时间段节目内容的反馈。微博平台上也设置有“德云斗笑社斗笑能量榜”,观众可以为喜欢的成员打榜,打榜第一的成员的单人表演会在下一期的节目结尾时播放。小剧场中演员都是现场表演,而现场表演的形式则会让观众的参与感更加强烈,能够在节目中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这种双向互动的形式有别于传统的单向互动形式,能够使观众参与其中,提高受众的参与度。

(三)流量效应+靠谱导演

一方面,一名成熟的相声演员必然是一名优秀的喜剧人,在相声长期练习的“说学逗唱”基本功的加持下,这些相声演员的表演方式往往能带来较好的综艺效果;另一方面,参加《德云斗笑社》的成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气与流量,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获得了部分观众的喜爱,他们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也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群体。如“德云帮主”郭德纲、“相声皇后”于谦、“五环之歌”岳云鹏等相声演员自身就带有流量,对受众有较大的吸引力;还有部分成员在小剧场或者其他综艺中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如凭借“盘他”一词大火的孟鹤堂和搭档外号为“橘猫”的周九良等相声演员也都有一批忠实粉丝。

另外《德云斗笑社》的导演是随着《极限挑战》1-5季的播出而被观众认识并得到观众认可的严敏导演,他被网友称为“质量的保证”,这一靠谱导演的支持也使这部综艺在尚未播出之时就颇受期待。

随着这部综艺的播出,节目中产生的一个又一个的“包袱”以及成员之间有趣的互动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产生了大量相关话题,使节目的热度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12月13日,#德云斗笑社#这一话题在微博平台上的总阅读量为55.7亿次,带话题并参与话题讨论的微博总量为832万次,种种因素的加持,使《德云斗笑社》成功登上腾讯视频喜剧综艺排行榜榜首。

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一)主题设定,体现中华传统文化

《德云斗笑社》一共有10期,每期一个主题,每期选手要根据主题进行相声评比,每组表演结束之后,由郭德纲和于谦点评每组的不足之处与亮点。在这一过程中,既增加了观众对相声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推动了相声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播,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第8期为例,其主题为“规矩”,是指德云社的十大班规。在这一期节目当中,节目组以“规矩”为主题设置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所有成员再次温习了规矩的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节目以游戏任务的形式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笑料,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观看体验中了解了相声,增加了相声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了相声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打造成员人设,凸显独特魅力。

“人设”的本质是赋予具体的人以抽象寓意,使之具有符合大众审美的符号价值。明星的符号价值要通过大众媒介系统来构建,通过社交媒介的长期宣传,使之成为能代表某种意义的“象征符”,长期如此,公众便会在明星和象征符号之间产生惯性联想[1]。

《德云斗笑社》结合各个成员的人物性格,在节目中塑造了每位成员的人设,展现出他们的特点。被称为“爱徒”的“副总”栾云平,被称为“儿徒”的“莽撞人”朱云峰,凭借“摄像大机”出圈的王九龙,传言中“被架空的七队队长”孟鹤堂,“凭一己之力喝倒整个七队”的张鹤伦……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这些“标签”,可以不断加深观众对他们的认识,以至于观众一看到成员所属的“标签”,就能立刻联想到这位成员。

(三)搭档CP(人物配对),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标签,展现出不同的个人魅力,得到了不同观众的喜爱。当两位不同的成员成为搭档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产生成倍的效果。

拍摄《德云斗笑社》冠名商广告时,将两个成员搭档所产生的CP效果加入广告的方式,得到了大量观众的喜爱。例如,周九良和孟鹤堂版的广告,主要内容为两人争“德云舞王”,以唱跳为主要形式,将广告和相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运用了扇子、大褂等道具,展示出二人相声演员的身份。在人物的装扮方面,两人的衣服都是红大褂,而被网友戏称为“橘猫”的周九良,一改往日的形象,戴上了圆形黑墨镜,跳起了舞,在拥有一股“潮流”气息的同时还保留了本身的风格,给了受众眼前一亮的感觉;而孟鹤堂则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二人在这变与不变当中,获得了大众的赞赏。这两位成员本身就是一组固定搭档,默契度很高,而当其中一人一改往日形象,整个组合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每期的游戏都是围绕主题设置,游戏的优胜者可以获得优先选择搭档的权利,通过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组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朱云峰与秦霄贤是第7期的搭档,在这期中,秦霄贤因观众的质疑而害怕登台,此时,秦霄贤是需要帮助的师弟,朱云峰则是帮助师弟的大哥,这就是这一组CP的定位。同样是冠名商的广告,朱云峰与秦霄贤的表演又是另一种风格。这两位成员,不是磨合了很久的固定搭档,但在广告表演中又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格。在形式上,两人以双簧的形式进行表演介绍产品;在装扮上,两人穿着红大褂,朱云峰依旧是表演相声时的装扮,而秦霄贤头上则扎有两个“丸子”,再配上“小奶音”,结合“蹦迪”的元素,使秦霄贤展现出了“萌”的一面,使这一版广告独具特色,同时又保持了成员本身的特点。

把握两位成员的特点,抓住两位成员成为组合之后形成的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将观众最想看的特点通过画面展现出来,可以很好地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

三、受众心理的把握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其基于特定需求的动机“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

德云社经历 “退出事件”和“打人事件”之后,观众对德云社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产生好奇,其中不仅是师徒关系,还包括师兄弟之间的相处。节目中除了表现相声的相关内容之外,也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了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团建活动”“COO争夺战”让观众看到了德云社内部的“同门争斗”,抓住了受众的心理。第3期于谦和郭德纲两人各带一队,在节目开头 “打架”的画面,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极大地满足了受众。

四、融合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曲艺

《德云斗笑社》除了游戏之外,每期还会根据主题进行相声评比。这档综艺在展现师兄弟之间的交往之外,将相声表演作为节目的主体,相声表演的时间占节目总时长的一半,同时配合播放全相声版本,可见这档综艺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推动相声这门传统曲艺的传播。

《德云斗笑社》每期都有一个主题,每期的搭档都不一样,相声演员们除了要进行相声的创作外还需要与搭档磨合,这一过程对他们也是一种锻炼,这不仅是在考验一个演员的相声功底,同时也是在帮助这些相聲演员在长时间没登台的情况下找回表演的状态。

除了相声表演外,节目还会播放演员们一起创作相声的场景以及表演结束后的点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可以展现相声演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观众也可以从这些场景中进一步了解相声,了解相声的创作过程,学习如何欣赏相声。

五、结语

《德云斗笑社》收获了观众的喜爱,“综艺+相声”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相声的传播范围,传统曲艺的发扬和继承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但我们也要看到,节目中相声表演的质量也受到了观众的质疑,相声演员在获得了流量与粉丝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与时俱进,使相声这一传统曲艺得到更好的发扬。

参考文献:

[1] 何雅欣.传播学视阈下明星“人设”的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8(01):11-12.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3.

作者简介:欧静(1997—),女,湖南郴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