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演变与政府善治

2021-09-10杜杨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善治演变网络舆情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的扩散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合网络舆情各阶段的传播特点,找出规避不利风险的方法,为政府善治提供可行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演变;善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026-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政府善治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XSP19YBC104;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C1707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在线社交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表达自己对热点公共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致使网络舆情瞬间涌现,引爆舆论场[1]。

因公众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等各不相同,网络舆论场中时常混杂着谣言、炒作及虚假信息,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极易引发公共危机。大数据时代,网络公共危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社会秩序和公众生活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和危害。面对这些井喷式爆发的网络舆情危機,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处理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当直面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的扩散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找出规避风险的方法,发挥大数据在网络舆情监控中的积极作用,为政府善治提供可行策略。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征

社会群体中拥有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在开放自由的互联网平台上共同关注一些热点事件或话题,并在网络上传播,这个话题或事件的网络舆情就此产生了[2]。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群体极化效应明显

大数据时代,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网民群体通常会在网络平台上热议这些事件。在讨论的过程中,网民会形成很多言论,这些言论通常缺乏对热点事件的辨别与思考,加之网民从众心理严重,从而极易导致网络舆情事件持续升温,形成群体极化效应[3]。

(二)网络舆情事态复杂化

从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来看,不论是社会突发性事件,还是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矛盾等,都有可能引起网络舆情的瞬间爆发。从网民的行为分析方面来看,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使网民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空间发布信息,并且隐去自己的上网行为,使现有的监测技术和手段不能及时进行干预,致使网络舆情的发展势态愈发复杂[4]。

(三)舆情“意见领袖”的不确定性

“意见领袖”的身份为普通公众居多,不同的舆情事件能产生不同的“领袖”[5]。“意见领袖”既能传播正能量,也能引出负面消息,有的网民还能在抓住热点话题的情况下,让自己一举成为网络舆论的领导者。“意见领袖”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且能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和演变路径产生重要的影响[6]。

三、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演变的阶段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演变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的周期性波动[7]。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网络舆情传播阶段划分为孕育与诞生阶段、蔓延与扩散阶段、鼎盛与转折阶段、衰退与消散阶段[8]。

(一)孕育与诞生阶段

网络舆情是人们在网络互动的过程中逐渐积聚起来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不断迭代更替的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范围广、内容复杂,且在最初的孕育阶段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大数据时代,并非所有的话题都能形成舆情事件,有的话题可能平淡无奇而自生自灭,而那些涉及公众利益的敏感话题极易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从而诱发网络舆情。

(二)蔓延与扩散阶段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在爆发阶段只是一些“火星”。倘若这些“火星”未及时被发现,便会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掀起舆情的“火焰山”,弥漫于整个网络空间。互联网时代,网民群体人人皆可编辑,时时皆可发布,使网络舆情更易蔓延和扩散。同时,由于网民群体密集度高且存在同质性,各种网络“草根”媒体、网络“大V”不断加入,成为加速舆情传播的重要“助推器”。

(三)鼎盛与转折阶段

随着舆情事件的升级和发酵,网民的情绪日益高涨。大量网民通过发帖、跟帖、转帖等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当这些言论碰撞时,会促使舆情快速发酵、膨胀。此时,再加上“意见领袖”以及媒体的推助,网络舆情快速进入鼎盛时期。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舆情在鼎盛时期容易使舆情事件产生失控现象,诸如网络上的诽谤、造谣等非理性情绪肆意宣泄,极易使舆情事件走向极端。

(四)衰退与消散阶段

舆情事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加之新的热点事件的出现,网络舆情逐渐进入衰退和消散阶段。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衰退与消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舆情的自发性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舆情的关注度也会慢慢淡化,这是舆情事件进入衰退和消散阶段的重要表现形式[9]。二是舆情被动消散。舆情事件的控制需要政府与网络监管的共同介入,积极进行疏导是舆情得以被动消散的最佳方式。

四、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演变与政府善治

大数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给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结合网络舆情的发展特征及演变规律,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10]。

(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治理网络舆情危机的基本原则是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如果公众信息闭塞,无法了解真实状况,网络上的各种谣言就会迅速发酵,导致舆情危机的散布速度到高峰。因此,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政府部门应直面问题,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二)积极正向有序引导

网络舆情是可以正向引导的,政府可以作为“意见领袖”将网络舆情引向正确的方向,并始终掌握舆情危机转化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为舆情危机注入暖色调和溶解剂,打造风雨无阻、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每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经济下行论”“生活物资短缺论”等谣言充斥网络,极大误导了社会公众,并导致公众产生恐慌心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舆情危机中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积极正向引导,并果断采取行动,主动发声、有效发声。政府部门要坚定信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理性对待网络舆情。

(三)营造有利的舆情环境

舆情环境是舆情危机发展变化的关键条件,良好的舆情环境需要能量流、数据流和信息流的正向引导。营造有利于舆情发展的环境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切入时机要把握准确,即不要反应激烈,更不要反应迟钝。第二,政府部门和网络舆情传播主体间要有及时有效的良性互动。通过加强政府与用户间的相互交流,及时把握舆情发展走向,引导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引导网民文明上网

网民通常与舆情危机事件有着利益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谣言的欺骗和误导。多数网民在处于弱势方时,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选择相信谣言,成为推动舆情危机走向高峰的主要力量。政府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培养网民的责任感,引导网民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学会根据自己的知识作出首判,通过搜索官方权威报道或查询历史新闻等渠道甄别虚假信息。

(五)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网络舆情爆发过程中,“意见领袖”通常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整合网民的意见和态度,并让网民相信自己。对此,政府一方面要依规依据依法严厉打击“蛊惑民众、煽风点火、造谣生事、制造恐慌”的所謂的“意见领袖”;另一方面,要与“意见领袖”面对面,让“意见领袖”发挥影响力,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一个正确的回应,化解网民情绪,有效引导舆情危机走向正轨。此外,在网络舆情危机传播广、影响大的新媒体上,要积极打造更多的正面人物,打造品牌公众号,弘扬正能量,减轻舆情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

五、结语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晴雨表”和“放大器”,研究网络舆情的内在传播规律,对促进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网络舆情传播阶段划分为孕育与诞生阶段、蔓延与扩散阶段、鼎盛与转折阶段、衰退与消散阶段。根据网络舆情传播各阶段的特点,提出政府应从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积极正向有序引导、营造有利的舆情环境、引导网民文明上网、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等五个方面进行有效防范和治理,以削弱舆情的破坏力,积极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曾嘉.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研究——基于纳什均衡理论视角[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5.

[2] 安艳霞,何云峰.网络舆情热点生成的多维归因[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6-11.

[3] 刘珏含,邹晓红.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6):29-33.

[4] 郑小雪,陈福集.网络舆情知识复杂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07):40-46.

[5] 李立煊.基于意见领袖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07):62-68.

[6] 彭劭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及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3.

[7] 柯惠新,等.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雅典奥运篇)[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1-13.

[8] 高青苗.网络舆情的生成演变与应对的现实困境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9] 张蕾,付洪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指标体系研究[J].青年记者,2016(02):29-30.

[10] 刘宇轩.大数据视角下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杜杨芳(1987—),女,湖北黄冈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善治演变网络舆情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善治”理念的新践行路径
情怀
情怀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