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2021-09-10李超

南北桥 2021年2期
关键词:途径与方法技工院校语文课程

李超

【摘    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使命。中职语文肩负着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任务,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感性的素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中职语文有着天然的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教学过程中,“不动声色”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课程  课程思政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30

一、技工院校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首先,渗透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中职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其年龄在15~17岁之间正处在成长阶段,可塑性强。因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去影响、熏陶他们,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语文教学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闪耀着先进思想的光辉,语文教学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有效渗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再次,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培育四有新人。教育,即教书育人,重点在于育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影响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当前技工院校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观念上没有重视。目前,部分教师认为思政和语文没有关系,思政教育主要是政治课教师的事情。第二,教学内容上窄化。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无论是《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还是《秦风·无衣》中的人物,都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舍弃自我、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无论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还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作家的愤懑和担当,这都是在把思政教育悄无声息地灌输给学生。但多数教师没有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程度上窄化了语文教学的内容。第三,教学方法劣化。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一些弊病,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僵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劣化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思政就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三、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1.明确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目的,语文课程思政宜从“微”入手。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开展语文课程思政有必要梳理“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间的层次与关系,找到中职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与思政教育的对应点。开展教学活动既立足语文学科,又涵盖德育目标,润物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中职学生普遍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因此要从“微”入手开展“微阅读”“微写作”“微表达”等语文教学活动,通过阅读与欣赏,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微创作、微写作、微表达、微视频、微阅读等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可选择一些微题材,开发小微课,打造“微空间”,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受到思政教育。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学生分组交流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设计自己成长计划等环节。在“认识历史、珍爱青春、编织梦想、设计未来”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前期收集调查确定目标任务,明确自己在新时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设计人生规划。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形成讲稿等环节,既培育了语文素养也提升了思想素质。比如,通过在网上观看、欣赏、描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国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再如,组织开展“战疫歌曲歌词评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欣赏战疫歌曲,接受“精神”的洗礼,这样能激发情感共鸣,营造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3.发挥大赛效应,弘扬传统美德。通过爱国诗词朗诵、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短剧表演等赛项,以赛代训、全体参与、选拔参赛,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收集爱国诗篇,通过查找资料全面深入了解诗篇的崇高思想内涵,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诵,整个过程下来无论是朗诵者还是听众都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读《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可以感受到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高昂士气;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感受到龚自珍满腔的爱国之情……此外,国学经典诵读、软笔书法、成语接龙等赛项都能对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

4.以故事感化人,以红色研学教育人,以专题讨论塑造人。如何利用教材里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登台讲,故事中不同时代的思想观念、不同作家的人格魅力、不同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主题思想都不同,学生在講之前必定要仔细研读。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变化,达到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化的要求。红色研学,就是去革命圣地瞻仰烈士,感受革命热情,经历即教育。红色研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强调学思结合,突出知行合一,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逐步形成高尚品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专题讨论塑造人方面,例如,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你来职校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你如何做到?”等等;再如,国庆70周年大阅兵,可组织一次“中职生如何爱国”话题的大讨论。在不断地讨论与辩论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更新与塑造,人格和价值观就不断地被塑造,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成为一个合格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聂森.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9(3).

[2]邱伟光.中职院校语文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05).

[3]崔戈.大思政格局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

猜你喜欢

途径与方法技工院校语文课程
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