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学导机制 丰富学习体验
2021-09-10刘贤闻
刘贤闻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学导教学机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学导操作,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认知。教师精心设计学导教案、创设学导学习情境、优化学导教学程序、创新学导学科训练,都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导课堂 学习体验
语文学科学导课堂构建时,教师需要有明确的设计操作方向,精选学导教案、创设学导情境、优化学导教程、注重学导训练,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学导课堂追求先学后教教育理念,符合主体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学导教程展开具体的教学行动,让学生先展开自主阅读和思考,进而展开引导和启迪,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学习核心,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一、精设学导教案,明确情感体验目标
学导教案设计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两个方向做出具体考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的“学”成为学导课堂构建的基础,明确其情感体验目标,确保学导教程的顺利推进。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掌握丰富教情和学情,这样才能做出更为适合的教学策划。学生有一定阅读基础,展开学科自主学习时才会有更多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体验认知的获得,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具体操作,以提升教学适配性。
教案设计有比较固定的格式,教师大多会遵循基本模式要求展开操作,但在环节细节处理时,可以有更多操作自由。在学导课堂构建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升课堂教学适配性。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从几个环节进行规划。预习环节设计,教师先为学生准备了具体的阅读任务:扫除阅读障碍,自主学习文本;熟读文本内容,确定诵读基点;展开质疑性阅读,找出不理解的内容,设计具体的质疑问题,准备提交班级展开讨论。课堂导入设计,教师利用影视信息展開调度,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展开整合性阅读,归结文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利用自己的话讲述主要情节,针对学生质疑问题进行教学引导。语言鉴赏环节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先找出经典的语段进行自主分析,然后为学生准备一些学法指导。
从教师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其“学导”意识是极为鲜明的。教师为学生布设具体的学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做出学法储备,适时为学生提供方法支持,体现“先学后教”意识。学生在“先学”操作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为后面接受教师指导做好铺垫。
二、创设学导情境,激发学习体验思维
学导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的学习体验。媒体展示、故事引导、问题启发、演绎介入、话题投放等,都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契机,并在不断探索学习中形成真切体验,为教师的“导”做好铺垫。学生有学习个性追求,在教学启动后,教师引导要切准学生学习思维实际,以有效提升学科学习品质。学导结合有先后关系,只有学生充分地“学”,教师的“导”才有实际价值。
例如,《摔跤》是电影片段介绍,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利用电影片段进行调度,让学生在观看电影时,对人物表现进行直观解读。学生看过电影片段后,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有了一定认知,教师针对性做出引导,要求学生从语言鉴赏中体验人物思想,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梳理性阅读,找出一些经典的描写句子,展开个性阅读分析。教师在学生语用鉴赏时,适时做出学法指导,从鉴赏角度选择和鉴赏程序等方面做出提示,成功调动学生语用鉴赏思维。为深度发掘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在要求学生充分阅读之后,要写出读后感,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评价。学生有了观看电影和文本阅读经历,已经拥有更多阅读信息,自然给予积极回应。
这样,教师为学生做出语言鉴赏任务布设,给学生创造“先学”的机会,然后在学法上展开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基础上展开深入思考,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成长学科综合能力。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人物性格也比较鲜明,教师布设学习任务没有太多难度,为学生顺利“先学”创造条件。
三、优化学导教程,提升学生体验品质
学导课堂构建有更多选项,教师需要对整个教程有优化处理意识,针对学生体验品质展开教学布设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以提升其学习品质。教师让学生“先学”时,需要做出必要的干预,给学生布设适合的学习任务,提供更多学习启迪,并设定具体的学习要求,为学生“先学”带来规范设计,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先学”环节。在教师“引导”设计时,教师要对切入时机、引导方式、效果评价等环节做出优化处理,以提升“学导”课堂的操作水平。
小学生大多没有先学的意识,教师需要在教程设计时有观照意识,让学生顺利启动阅读思维,在不断学习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如在教学《跳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分析,然后给学生设计了讨论话题:“船长为救自己的孩子,将枪口对准了儿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科学吗?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做出深度解析。”学生接受这个思考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涉及家庭教育问题,学生大多有亲身体验,自然有更多发言的冲动,课堂互动气氛逐渐建立。教师深入课堂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个性发言,针对学生认知观点进行适当的干预。学生个性观点很丰富,其体验属性更为突出。有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同,家长施教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都是极为正常的。这位船长为救自己的孩子,举枪瞄准也是无奈选择,可以理解。也有学生不以为然,认为家庭教育需要和风细雨,给孩子讲清道理最为重要。教师对学生个性观点进行归结,从更高视界展开引导,让学生产生丰富学习体验。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这是比较常见的方法运用。因为问题设计带有激励性,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这样的“先学”发动是比较适合的。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做出必要的引导,给学生针对性启发,让学生站在更多视点看待问题,确保阅读学习维系在更高水准之上。
四、注重学导训练,打造学科体验课堂
注重学导训练设计,教师要有对接和延伸意识,对学导训练内容选择、学导训练形式创新、学导训练对接等展开具体研究,让学生在生活认知对接中建立学科基础认知。课文阅读、信息搜集、网络互动、实地观察、读写训练等,都属于语文学科“学导”训练形式,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学科能力。
语文教学训练设计内容极为广泛,教师需要对多种教学资源做出整合处理,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度。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推出了读写训练任务:学习课文写法,选择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做迁移性展示,写成小品文,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展开独立思考,自发进行互动交流,对更多生活素材进行梳理和设计。教师适时介入学生互动交流之中,给学生做出一些具体提示: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现象,选择时要对接地方文化背景,从直观描写中揭示现象背后的文化底蕴。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引导,针对自身素材准备情况展开整合思考,很快就形成了写作规划。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能够成功完成习作任务。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发言,学生参与热情极高,纷纷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评价,将训练推向高潮。
教师为学生推出了读写任务,这是学生的“先学”机会;在具体构思阶段,教师适度介入,给学生做出一些指导,这是教师的“后教”行为。特别是学生作品展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互评活动,这是学生的“先学”操作;教师最后做出专业点评,这又是标准的“后教”操作。教师准确落实“学导”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体验机会,其助学效果极为显著。
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学导教学机制,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主动权,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感知环节,并在不断体验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学导教程启动后,教师要在学案设计、情境创设、教法优化、训练创新中展开具体研究,以提升学导教学品质,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动力。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多重教学调查,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多重体验感知中形成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