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2021-09-10李鹏刘丽贤刘丽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河北省实践

李鹏 刘丽贤 刘丽红

摘 要:高技能人才一直都是国家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在企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在如今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高技能人才,需结合企业与学校的有效资源,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成为各大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以河北省高校为着手点,对其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分别从此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其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并结合现状,提出对应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143-02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研究”(201702120203)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丰富知识水平,娴熟操作技能等的综合型人才,在社会人才资源中,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已经成为人才考核的关键。但目前,全国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出现明显短缺,无法满足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高校作为孵化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教学理念的变更,也开始逐渐重视对学子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的重要资源,其队伍的建设,也是河北省高校在现阶段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效解决河北省的高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能够提升校园人才的培养,从而打造人力资源新优势,推进产业的转移升级,对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从其必要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河北省的不断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2020年7月,河北省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机器人产业的研究平台作为载体,不断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度,拓展新型应用领域,有效促进其经济转型升级。此外,在2020年11月,河北省沙河市也开始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此发展进程中,高技能人才是其创新、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为此,河北省高校需要建立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体系,从而为产业转型提供人才资源[1]。

第二,社会人才竞争储备的有效需求。众所周知,人才资源的储备,是推动省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根基,一个省市的人才聚集度,往往会反映出某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于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河北在经济发展上还有待提升,其人才的引进上也缺乏明显优势,从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等整体情况分析,是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河北省各大高校资源,培养、转换出满足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发展的因素

(一)部分高校领导、学生缺乏意识

在河北省部分高校中,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院领导对于人才培养中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知,甚至认为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学业后,就能够找到适宜的工作,不必过于重视其技能水平。另外,学生对于技能的培训没有足够认识,一些学生安于现状,满足目前的能力,根本没有意识到技能水平的提升对之后自身的发展、薪酬提升等方面的潜在价值,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低估了社会各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还有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性情比较懒惰。

(二)各项体系均需完善

关于河北省高校中,对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关于培训制度、评价制度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存在多项问题,如资金上的不足、师资力量还有待强化、人才培训形式还比较单一等,再加上本身评价体系就没有完整,导致对高校人才在评价内容、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规定,如此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其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认可培训,学生降低对技能提升的主动性[2]。

(三)资金方面的因素

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在河北省部分高校中,有校领导认为,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体系的构建,学校一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可能会对学校日常的运作等造成影响,或是会产生一些费用,而学生作为个体,如果从短期的收益情况来看,进行高技能的技术培养,不但不能有所回报,还会加大资金上的支出,此种传统错误的思想,会极大影响学子在技能培训上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河北省高校中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的发展。

三、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实践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第一,岗前培训模式。岗前培训,其实又被称作是“订单培养”,河北省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需求,为其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合理安排课程,当学生毕业后,就带着所学习到的技能知识,到定向的单位参加工作。这种模式很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也让河北省的高校學子在毕业、职业规划等方面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实施此项模式,需要重视以下三点内容:一是需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减少企业的投入。在进行技能培训时,一定免不了在资金上的考虑,在此项内容上,要合理利用国家资金的扶持。例如,部分河北省高校能够依照国家的减免政策等减少学生的学费,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助学金进行补助,充分运用这类优惠政策能够降低培训资金上的投入,发挥出高校与企业联合的优势。二是设置专项的课程。高校可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对技能提升的主动性[3]。三是实现企业、高校、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利益,实施岗前培训模式,能为企业培养出最适合的人才资源,让学生在培训技能的同时,增加其知识储备,强化心理综合素质,能够缩短进入企业工作时的适应期,促进高校学子的综合发展。

第二,在岗培训模式。关于在岗培训模式,需要从以下两点做起。首先,转变对技能培训的观念,提升技能水平,这对学子、职员等发展等有着正向作用。其次,合理安排时间,分析、考察企业对学子技能提升方面的要求,制订有效的技能培训计划。如一是合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机械等,现场实施讲解,此培训方法适合生产量要求高的大型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调整课程的设置。二是当普通的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技能培训的需求,可以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利用大型的计算机房、学术报告厅等实施有效教学。这也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能有效提供场地、师资等的一大优势。三是在实训基地实施培训,如果条件允许,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进行,使不同培训课程之间能够有效衔接,提升总体的培训效率,同时,也不会影响在岗时的工作安排[4]。

(二)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价分析工作

第一,高校学子对培训结果的评价。这是最基础的评价工作,可通过问卷调查等简单的形式进行,其目的是需要调查学生,是否对本次培训内容感到满意,从而进行下一步培训内容的更新、课程设置的调整。

第二,相关企业对培训结果的评价。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评价本次技能培训对学子的技能是否有所提升,能否对其之后的工作有帮助,又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此次评价工作比较严格,是通过对比分析过往的生产率等多种数据,再结合实验等最终得出。河北省高校应和企业做好有效沟通,通过不定期进行回访等形式,得到企业的评价反馈,从而调整技能培训中的不足。

第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结果的评价。当高技能培训课程结束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国家职业技能考试中,实施更专业的评估和考核工作,一般考核会分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兩个部分,如果考核通过,证明高技能培训的有效性,且考核成功后,高校学生会具备国家所承认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够对其之后的工作、薪资等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政府相关部门对培训结果的评价。高校的部分高技能培训项目得到了社会、政府等方面的支持,并获得了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帮扶。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对培训结果的评价,会影响到最终拨款的情况。此评价过程比较严格,在学子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可采用抽查、监督的方式验证培训是否真实有效,在结束培训以后,再综合考虑学生自身、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方的建议,综合实施评价[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中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评价体系还未完善,而传统的人才观念、高校教育等,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分析可知,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体系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社会人才竞争储备的有效需求,能够解决高技能人才缺失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河北省高校应结合实际,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等形式,实施有效的效果评估,培养出更多顺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碗,等.终身发展:关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未来[J].职教论坛,2020,36(12):127-133.

[2]汤小东,杨峰.跨企业培训中心多方协同创新育人培养机制[J].山东化工,2020,49(22):166+169.

[3]朝格图.发挥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优势着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例[J].中国培训,2020(11):13-16.

[4]任志望.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培训,2020(11):38-40.

[5]刘好.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的相关探讨[J].今日财富, 2020(21):44-45.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河北省实践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