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念下初中自读课文教学策略

2021-09-10董国芳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语文

董国芳

摘  要:自读课文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对自读课文教学定位不准、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提问不当、教学评价不当等问题。在建构主义理念的指导下,自读课文的教学可以通过改善预习任务、课堂互动多样化、灵活运用教材助读系统、课后总结反思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自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教学;建构主义

自读课文作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体现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重要载体。自读课文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读课文的教学与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对此,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自读课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定位不准

一些语文教师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把这些课文完全忽略不讲,因为多数教师认为自读课文在考纲之外,学不学都可以。二是把它们当作讲读课细讲,而且一讲到底。”认为指导学生阅读过于浪费时间,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这两种做法都是因为教师对自读课教学的定位不准,这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于自读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策略不当

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自读课文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束手无措,无法真正区别自读课和教读课的教学模式。另外,在课堂中,“教师问题不明确,语意模棱两可,启而不发。”还存在问题太过简单或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等问题,使得自读课文的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此外,在课后,还有很多教师出现自读课文教学评价不当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理念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启发

“建构主义理念认为学习者的主动性是学习的基础,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而建构主义理念应用于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者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才可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另外,学习活动需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进行,学习者需要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在历史、环境以及他人的因素配合下建构新的知识。

(一)根据课文文体适当安排预习任务

“诗歌、散文等抒情性较强的作品,往往以情动人。自读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通过诵读进入作品的意境,以体味文章的内容、感情和遣词造句之妙。小说等叙事性作品,自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与同学或家长积极互动,采取分角色模拟对话或情境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曲折的情节和作者塑造出的生动形象,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典型意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说明文等,教师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引导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的形式,让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教材中的议论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激烈的论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堂互动多样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经验与知识重组性、意义建构性以及社会互助性。教师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的社会性,倡导学生合作阅读。知识建构的过程不是封闭的,要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合作学习、协商调解来完成。教师组建各种小组共同学习,或采取组建学习对子、一对一等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学习的民主化,开展师生共读,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自读,引导学生转变身份。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

(三)灵活运用教材助读系统,创设教学情景

教材助读系统承担着提示教法、指点学法的责任。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助读系统为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提供了学习情境资料,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学习情境,加深对自读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快更好地结合自身经验,完成新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合理利用单元导语,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中可以借助旁批插图,采用图示导读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根据阅读提示使用提示助读法引导学生研究思考探究题,激发学生之间质疑讨论,也是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之一。另外,教师将自读课文置于单元体系内,将本文与本单元教读课文相比较,互文阅读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四)注意课后总结与反思

自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不断建构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结束后,积极的总结与反思使得自读课文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后积极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检验方法测试学生的能力水平,例如随堂提问、小测验、布置相关作业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还可以在课堂中录制教学影像、撰写教学日志,积极开展评教活动。定期思考自身的知识水平,尊重知识的相对性和变化性,使得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三、建构主义理念下的自读课文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念如何更好地应用于自读课文的教学之中,下面笔者以《散文诗二首》为例,对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自读课文教学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

(一)反复朗读,体味散文诗的情感

建构主义理念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并非教师的单方面灌输。《散文诗二首》的学习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感情。课堂中朗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语气和感情。例如《金色花》中作为孩子的调皮与快乐、作为母亲找不到孩子时的焦急、母亲找到孩子时的担忧与欣喜以及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依恋。在《荷叶·母亲》中语言与《金色花》活泼轻快相较不同的清新典雅,使得学生在朗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安排教学的进程,尽量做到不浪费课堂中的每分每秒,保证课堂进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联系本单元课文,创设爱的基调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有“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的指示,同时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建构主义理念认为知识是知识者在脑中自主建构,教师要利用学生脑中之前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有过对《秋天的怀念》与《散步》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虽课文文体不同,但表达的主题相似。所以在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为“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以及“反复朗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等,再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根据旧知识,构建出新知识。对此,可以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1、《秋天的怀念》、《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三篇课文都是描写母爱,其表达的感情色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与本节课的两篇课文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两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又有什么不同?

(三)根据课文旁批,合作探究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助读系统自主阅读,建构主义理念认为学习者可以自主利用所学知识对课文内容、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等建构出新的知识框架。教师要组织学生自读,灵活运用阅读提示,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在《散文诗二首》中,编者分别提出了几个问题,对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散文诗提供了方向。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这几个问题,使得学生对这两篇散文诗的写作手法和艺术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如《金色花》中旁批设疑:“我变成金色花和妈妈躲猫猫,仅仅是为了好玩吗?”教师可以据此向学生提问,引发思考讨论,从而探究出母爱的主题。而在本篇课文的课后阅读提示中也是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参考:两篇散文诗语言风格的不同与相同,以及对于影响冰心创作风格的泰戈尔的作品的拓展阅读等,将教材与课外阅读之间构建起了一座桥梁。

综而言之,在建构主义理念的指导下,自读课文的教学可以通过改善预习任务、课堂互动多样化、灵活运用教材助读系统、课后总结反思等方面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自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合肥師范学院  230000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建构主义与高中生物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