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研究
2021-09-10李美玲
李美玲
摘要:课程思政是国家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课程思政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课程思政这一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阐述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具体策略,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我国高校既要培养祖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也要有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意识。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的“大学英语”更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从而升华和提升广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强调以“教”为核心,忽视学生课堂感受,没有真心吸引学生,打动学生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如何更切实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为国家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然是高校今后需要长期投入、重点突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3]。本文试图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相关因素,同时侧重教师的思政考量,将思政教育真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将课堂思政落到实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批判性思维与国际化视野。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在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更好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批判性思维与国际化视野,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开拓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使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彰显自身较强的英语素养和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了大学生自身良好的文化素养,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融合,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1]。此外,英語教材作为教育教学中宝贵的资源,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基于多思维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具备批判性看待问题的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自身良好的人文、历史、政治文化素养,更好传播中国精神,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性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旨在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予以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对学生思想、道德、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大学英语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其覆盖面广,课时长,兼具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双重任务。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其课程特点非常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大范围普及。并且,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课程都兼具人文教育这一使命,两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可以说大学英语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特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要想增强学生对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就必须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和增强思政教育。针对国家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课程思政这一新要求及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做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每位高校英语教师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及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语言知识的讲授、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适当、合理地开展思政教育,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
三、思政元素融入路径中“教师”的“思政考量”教师坚定的思想信念是一种能激发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的力量。同时,教师也是“立德树人”的先行者和主导者,其行为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明确“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和要求,尽到教师的职责,不拘泥做课堂的灌输者,而应偏向于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课堂上,教师应体现出自身崇高的职业道德,“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耳濡目染之下,学生也能大大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当前的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知等研究比较侧重。但是,课堂上教师是否真的践行“立德树人”以及其效果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因此,建立教师“思政考量”的反馈制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教师“思政考量”反馈制最重要的是要制度化、常态化以及动态化。首先,教学单位或者院系应当成立教师思政考量评定小组,定期地对在岗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环节进行思政融贯评价,并且应当明确此评价结果是教师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教师职级晋升等挂钩。此外,加大学生评价中对教师的思政教学环节的考核部分,并整理好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政环节的反馈评价。同时,思政考量评定小组制订相关的教师思政考核调查问卷,每学期就教师所教班级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参与调查反馈,向被抽取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如实记录问卷结果。思政考量评定小组应当将两项数据结合起来形成对教师的思政考核结果。最后,教师的自我思政考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部分的考量也应当形成文字稿并且要有教师的自我反思、问题提炼以及改进等环节。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提高,教师也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思政灌输的身份,也能更加有效地实施思政教学,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