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1-09-10董叶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董叶

摘要:我国作为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国家,传递文化与精神是教育教学的宗旨。而高中是学生各个方面认知升华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渗透传统文化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多样且高效的方法逐渐渗透传统文化,以促进高中生语文各项能力及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前言:

在课程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之下,教育教学也迎来了巨大改变,同时对于教学要求逐渐提高。而语文不但综合性极强,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课程,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巧妙的方法实施传统文化渗透。不但能促使高中生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并在其熏陶之下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健全且高尚的人格,最终实现高中生个人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中,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载体,其中包含诸多传统文化。而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由精挑细选而来,不但内含丰富的知识,且用词优美,独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意义,对于高中生成长和学习有较大影响。但就目前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教师并未對传统文化的渗透加以重视,这就导致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没有正确认知。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从中寻找传统文化内容,并以此对高中生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其能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促使高中生在不断熏陶下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及思想,拥有健全高尚的人格,进而提升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为日后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深挖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而本篇课文则能从主人公刘兰芝的身上感受到传统劳动妇女所具有的善良与美丽,同时也寄托了古代人追求恋爱自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教师应以此作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高中生能够从中受到熏陶。或者在《劝学》一课,教师通过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得出劝导人们应以正确的态度、目的和方法去学习,并以朴素的理论作为基础,反映出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正确观点。而教师应引导高中生领悟劝学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思想,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独具的魅力。这样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渗透传统文化,能促使高中生在不断熏陶下继承传统美德,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思想,拥有健全高尚的人格,进而推动高中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二、创新教学方法渗透传统文化

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背景下,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而在以往乃至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课堂以讲解灌输为主,通常忽略了重要的传统文化这一部分,对于高中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及发展有极大影响。故而,语文教师若想在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就应及时改变教学理念与模式,积极探索高效新颖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将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充分激发,促使其能主动进行学习与思考,领悟教材内容中的内涵与思想。同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促进高中生语文各项能力与个人素养的不断提升,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思想,进而推动高中生全面发展与进步,突显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例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教师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以高效新颖的多元化方法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比如可以让高中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借此表达对父母的爱。由于亲情在传统文化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且从古至今对于父爱及母爱歌颂的文章可谓不计其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具体活动让高中生主动表达爱及体会爱。也可以组织高中生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促使其能在活动中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进而提升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丰富高中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其综合素养,进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三、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思维方式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及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汉语作为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汉语独有的形式理清教学思路,并以此渗透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汉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却是不变的,都是用来表达一定意思与思维。故而,语文教师若想让高中生准确抓住教材中古诗文的精髓之处,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就应帮助其掌握汉语的正确思维方式,让高中生能够做到透过文字表面看清本质。同时语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让高中生能够感受到汉语的魅力,从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高中生发现传统文化中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及文学素养,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与进步,让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得以充分呈现出来。

例如在《六国论》一课,文章在开头与结尾处都出现了“弊在赂秦”这一句话。作者以首尾相照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论点与看法。故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对这一写作方式进行了解,同时突出汉语的正确思维方式。又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在诗篇开头之处以“兴”的手法,把控全篇内容的气氛。同时文章具有极为巧妙的结构与艺术,首尾衔接让全诗更加通顺。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去发现传统文化中所包的思维方式,启发其感悟传统思维独具的特点。让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文学素养,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与进步,确保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性。

总结: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与底蕴的培养。故而,语文教师应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实现高中生语文各项能力的提高,促使其能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在不断熏陶之下领悟文本内涵与情感,形成正确的三观及思想,进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德静.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数码设计(下),2021,10(1):221.

[2]王明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下),2021(4):105-106.

昆一中晋宁学校  650600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