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走向深度互动

2021-09-10王晴燕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问题驱动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提出通过改变课堂物理环境等手段创设安全和谐的问题氛围;密切联系生活将问题真实化,以“问题串”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评价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等策略,促进学生课堂互动走向深层次。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问题驱动 深度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139-02

时代呼唤传统课堂向“思维型”课堂转变,注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课堂互动从浅表走向深度,是向“思维型”课堂要质量绕不开的一个课题。目前来看,偏向传统课堂话语体系的课堂互动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问题提供者往往是教师,话语权大部分时间在教师手上,学生没有能够自洽的问题空间;二是供以讨论或解决的问题脱离真实情境,学生容易失去探索的兴趣;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的导向不明确,无法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基于计算思维作为一种以识别问题、统筹考量问题、寻找最佳问题解决途径为导向的思维,本文尝试在问题驱动学习的视角下,探讨如何减少信息技术课堂浮于表面的课堂互动,促进课堂互动走向深层次,普遍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一、创设安全情境,激发学生“敢问”

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前提,学生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更敢于提问,没有学生真正乐于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因此,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让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道路上勇敢迈出第一步的安全氛围。要创设这样一种氛围,教师需要把握更多细节,例如改善教室物理环境、改变自身的态度等。

教室物理环境的变化能影响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度。就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而言,必要时可以打破常规教室座位编排方式,组织学生围圈而坐,至于是整班围圈还是分成小组围圈,则视实际情况而定。圈,就是数学形态上的圆形,从圆心到圆上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决定了围圈而坐的形式具有各位成员平等、促使大家畅所欲言的延伸意义,也能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谁强谁弱”、谁的发言更有分量的顾虑,促进成员之间更加专注地倾听然后给予及时的反馈。由此营造出浓厚的对话氛围,更进一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使课堂互动逐渐深入。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其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学习动态等均起到点拨作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适当“放权”、敢于“放权”,学生更能感受教师的关注与尊重,由此获得更多直面问题、剖析问题的机会。

二、关联真实问题,示范学生“会问”

创设安全稳定的课堂互动氛围,解决的是在什么环境下提问并探索的问题,而紧接着要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有助于课堂互动走向更深层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都不建议生硬地引入问题,而是强调抛出的问题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真实发生的。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满足学生对“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的好奇心的同时,又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搜索到相关答案,甚至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相关联的问题,提高了问题探索的质量,促进课堂互动进一步升华。

例如,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的《画城堡》一课,内容是利用新建积木块的方法画组合图形,目标是学会分析圖形,将复杂图形分解成简单图形,并把简单图形定义成积木块,在每个简单图形的起始位置通过调用积木块组合成复杂图形。学生在学习此课之前虽然已经掌握了画笔使用的基本步骤,也学习过利用画笔绘制简单的基本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但是,他们初次接触程序的模块化,对“积木块”概念的理解和消化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教师这时候提问“这个图形该怎么画呢”,不但在学生的内心激不起水花,还会徒增他们的畏难情绪。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了解到学习该课时,学生正在准备一场大型演出活动,于是便将课中“城堡”的核心概念抽离,使教学内容摇身变成“演出舞台的设计”,接着抛出问题:“你准备怎么画(大舞台)?怎么画最简便?”学生的身份自然地过渡到“设计师”,这份代入感奠定了他们跃跃欲试的基调。

只是利用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问题情境需要进一步延伸,乃至形成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然地进行连续递进的思维操练,使课堂互动热度不断攀升。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从总体把握一课的脉络,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沿着课堂主线进行整体动态建构,形成“问题串”。在《画城堡》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考虑解决舞台怎么画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意识到在开始画前需要解决三角形怎么画、起点定在哪里、到哪里需要旋转角度等一系列问题。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比出更为简便的画法,解决“怎么画最简便”的问题,之后又提出“如何定义基本图形”“如何调用积木块”等一系列相关度高的问题串。如此,学生在教师的提问示范下,关联自身实际情况,也相继提出一些较具意义的问题。学生历经了连续的思考过程,课堂互动便呈现出逐渐走向深层的趋势。

三、巧用课堂评价,引导学生“爱问”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以促进自身发展,还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除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及时反馈,主要集中在成果展示阶段。在这一环节,教师一般会先鼓励学生大胆自评,说说自己作品的可取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让学生互评,并提供评价的支架或范例,如“我从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构图的巧妙”“我认为这件作品如果用色对比再强烈些就更好了”等,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如果对思维型课堂的互动有更高的追求,教师还需要在学习评价环节做更多的设计。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课堂评价“指挥棒”功能,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而又“疑之有理,疑之有据”。例如,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预设以外的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轻易地否定它们,以免打乱课堂节奏,可以口头表扬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同时快速辨别所提问题是否与教学目标关联。如果有关联,或者该问题正是下一步教学的重点,教师则可以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自然地推进教学。例如,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绘制角色》一课,新增角色库中有3张蝴蝶图片可供选择,笔者示范时选择了“Butterfly 1”,这时有学生“插嘴”道:“老师,这只蝴蝶好丑啊,为什么不选‘Butterfly 2’?”此话一出,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因为笔者清楚学生的这个问题能够自然引出“角色造型变换”这一重要知识点,没有对这一插曲粗糙处理,而是说:“你们的笑声让老师觉得,这位同学的问题问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大部分同学似乎都有着同样的疑惑,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接着,通过对比3只“蝴蝶”在造型切换时能否形成翅膀扇动效果,融入了“造型变换”的知识,可谓事半功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回应,也能于无形中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以及激活他们的思维,一举多得。

在评价更为集中的作品展示阶段,应注重“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学生随堂生成的作品也必然存在差距。教师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展示评价时,不能只关注作品本身的出众,还要进一步追问:“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操作(脚本)吗?”通常,在展示较突出的作品和较高层次的思维时,能够带动其他共同学习者的思维进阶,促进高水平的课堂互动逐步达成。

思维型课堂的核心要义是希望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数量与质量,在问题的探究、验证、总结、提升的过程中达到思维发展的目的。那么,从问题驱动教学的视角出发,创设安全和谐的问题氛围;将引领整堂课的“大问题”与学生密切关注的生活问题接轨,精心设计能够循序渐进的“问题串”;在包括作品展示和问题反馈的学习评价中积极引领学生敢问、会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等一系列举措,是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经历课堂思维活动、深化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何敏.创设有效“问题串”打造思维课堂[D].江苏:苏州大学,2013.

[2]刘凤兰.初中信息技术“思维型”课堂的提问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7(3).

【作者简介】王晴燕,女,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驱动
构建生机盎然的生态信息技术课堂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