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国传统水墨画教学的策略
2021-09-10莫淅
莫淅
【摘要】本文论述在幼儿园实施中国传统水墨画教学的策略,建议从符合幼儿生活经验、适宜幼儿兴趣特点、提升幼儿艺术能力这三个方面,引导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美、丰富性,展示其艺术才能。
【关键词】幼儿园 中国传统水墨画 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149-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建议幼儿在参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中有模仿、参与的愿望。中国传统水墨画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其点染变化丰富的用笔、浓淡干湿的墨色、神奇特别的绘画风格,深深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园水墨画教学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从单纯的模仿学习转化为提高兴趣,锻炼思维创造性、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引导幼儿感受和发现水墨画的艺术美,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尝试创作新颖的水墨画作品,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感受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美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我园对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培养目标,可以重点体现在启蒙性这一特点上。在创作水墨画時,可以运用大小不同的毛笔,线条能粗能细,画面能大能小,适合幼儿随意构思、创意绘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符合幼儿特点、趣味性强、易于创作等,让幼儿从三个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美。
一是让幼儿通过对周围环境和艺术形式水墨画的欣赏,引导他们对水墨画的艺术体验、培养审美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水墨画的竹子图(见下图),先提问幼儿图中画的是什么事物,然后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竹竿、竹叶的形状,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到竹子是一种草本植物,发现竹子节节高的特点。很多幼儿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教师据此引出竹子是气节、风骨、谦恭的象征,是文人墨客争相吟诵的对象,由此让幼儿对水墨画竹子形成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是让幼儿认识画水墨画需要准备的材料,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材料进行绘画创作。针对幼儿水墨画技能训练,教师不宜设置太高的要求,只需幼儿了解需要运用什么材料即可,如需要准备狼毫笔、白云笔、墨汁、调墨盘、盛水的容器、生宣纸等,懂得运用相关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
三是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鉴赏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初步区别水墨画和其他画种。以上图的竹子水墨画为例,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幼儿认识竹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生命的韧性、长寿、幸福,幼儿由此对竹子形成深刻的认识,了解文人墨客争相吟诵的竹子文化,尝试表达自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运用多种方式感受水墨画的丰富性
(一)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构图和布局
开展中国传统水墨画教学,其目的是丰富幼儿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而不是培养小画家;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着无穷的想象,幼儿在构思图画内容和结构布局时,教师不可代拟主题、代定内容,而应启发、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幼儿在水墨画创作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正是这种创意性的表现,使深厚的文化积淀距离幼儿更近、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发挥自由创意,使作品彰显幼儿天真、爱幻想的特点。比如,在“添画”活动中,幼儿用中锋画出的圆内或圆外的点、线等形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确定主题内容,让幼儿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和创作,如“美丽的花”“快乐的小动物”等。水墨画的“泼墨”创作手法也是幼儿喜欢的,可以先将墨随意地泼洒到宣纸上,然后幼儿自由发挥创意,创作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作品彰显了幼儿天真、爱幻想的特点。
(二)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水墨画艺术
水墨画艺术教学不是追根溯源,而是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教师应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水墨画艺术。首先,采用幼儿熟悉的事物作为学画内容,使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不断对事物做深入的观察,并开展组织和训练活动。其次,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把学习绘画的意向和愿望作为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开端,通过强化作画过程和结果,使这种意向和愿望逐步转化为幼儿自己的需要,并成为强烈而又稳定的学习水墨画的动机。最后,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不应是单纯的创造力或感受力的培养,教师应借助水墨画教学,让幼儿感受水墨画的艺术美,同时运用绘画工具创作新颖的水墨画作品,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如教师鼓励幼儿采用水墨画创作的揉纸法、拓印法、吹墨法等技法,充分调动幼儿水墨画创作的积极性。在进行“会长大的叶子”水墨画创作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以破墨法利用水的张力和宣纸的特点产生特殊的效果,使幼儿充分感受水墨画的韵味。此外,还要注重让幼儿以水墨画为基点,去感受和比较其他地区的画种,以开阔幼儿的视野,使他们对艺术的表现更富有创意。
三、为幼儿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幼儿园为幼儿营造水墨画学习氛围,搭建展示创作才能的平台。一是可以设置水墨画欣赏角。在欣赏角里可以摆放动物、人物、植物的水墨画作品,简练生动的造型、变化丰富的用笔,深化酣畅的墨色、生动传神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画的无穷魅力;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欣赏国画,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如富有水墨画特点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这些水墨动画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幼儿带入意境优美、气韵生动的水墨世界。此外,还可以收集名家作品中结构比较简单易欣赏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水墨画作品,让幼儿通过欣赏画作启迪创作灵感。如齐白石的《虾》《蟹》《蛙声十里出山泉》、吴昌硕的《紫藤图》《墨荷图》等都是构图明快、情趣生动的水墨画。
二是可以设置水墨画创意区。水墨画创意区是幼儿专门的学习交流场所。在这个空间环境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水墨画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挥笔,运用学到的各种技法表达内心的感受,体会想象的情趣美和愉悦感,感受水墨交融的形态美。
最后,社区和家长是幼儿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开展水墨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学习水墨画提供帮助。例如,邀请在水墨画方面有一定创作基础的家长做助教,在幼儿园现场作画和指导幼儿作画,或是引导幼儿欣赏画作,为幼儿提供绘画交流、学习的机会。此外,幼儿园每学期定期举办幼儿水墨画作品展,邀请家长到园欣赏幼儿的水墨画作品,让幼儿为家长讲解自己创作的水墨画作品,加深幼儿对水墨画的热爱,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开展中国传统水墨画教学,有助于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幼小的心灵植入中华文化之根;将水墨画创作应用于幼儿良好品德培养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发展了幼儿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怀芹.儿童水墨年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成功(教育),2009(6).
[2]冯国芬.浅谈水墨画课堂教学[J].江苏教育,2004(18).
[3]张蕊.“以人为本”现代水墨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