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词句积累教学探究
2021-09-10黄萍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词句积累训练的不足,提出主题式积累、课内外联动式积累、实践活动促积累内化、评价机制促积累等教学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关键词】小学中段 词句积累 阅读 表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96-02
进入小学中段,语文学习进入了一个基础的关键转折时期。这个阶段,识字教学已经退居次位,阅读教学的比重在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进入了一个大量积累词句的时期。词句的积累是为了下一个阶段进行篇章的学习做好准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这个年段提出了一个重要目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关于引导学生做好词句积累的训练,笔者做了以下研究。
一、小学中段词句积累训练的现状
(一)学生对词句的积累是散乱零碎的
尽管很多教师认识到词句的积累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的环节上。在常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把“积累好词佳句”看成是品词析句教学中的一个衍生内容或者是补充环节,非常注重词句在文中的含义,但词句的品读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需要。可是不少教师却忽略了品读与积累之间支撑发展的关系,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或者课外要求学生“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但是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积累缺少足够的认识和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在这个时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处于散乱、零碎的状态,最终影响了积累的质量、容量和效率。
(二)词句积累不足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研究数据表明:小学中段学生在对阅读文章的问题进行回答时,68.2%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是清晰的,但在表达时却出现不完善或不够准确的情况,仅有12.3%的学生能做到表达清晰准确,而剩下的19.5%的学生表示不理解问题的要求或无法进行回答。这是小学中段学生的年龄小、学习体验与生活经验有限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呈现出的语言逻辑思维状态。人在阅读后进行表达,往往要经历一个提取语言符号、组织材料信息、合理进行整合再进行表达的语言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实现效果的高低往往成为衡量阅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积累是先决条件。语文学习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词句积累,特别是好词佳句的积累,这几乎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更进一步说明,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下丰富的词句,其语文学习后劲就会显得乏力。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语句积累,对文本的感知、对生活内容的感知无法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因而语文学习会感到吃力。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求知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这种带有体验性的心理特征,常常会随着外界活动评价认可因素的作用而呈现出大小强弱的不同。小学生更容易受到这个作用的影响而对学习表现出或喜或厌的情绪。小学中段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直观、生动的物象仍保留着一定的兴趣,另外他们又开始对贴近其生活的抽象概念引发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积累好词佳句的训练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个特征,避免枯燥、机械的词句积累方式,设计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积累方法,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实现好词佳句的有效积累筑牢基础。
二、开展词句积累训练的措施
方法是保证学习能够科学、顺利进行的有力抓手,学习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方法的支持,好詞佳句的积累也同样如此。小学中段作为词句积累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好词佳句积累方法,能够促进其今后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好词佳句进行重点感知、归类整理记录,保证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进行摘抄等,都需要教师制订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计划,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落实。如果只是简单地使用“读一读”“抄一抄”“说一说”等机械呆板的做法,那么就会使学生对好词佳句的认识仅停留在短时记忆上。学生如果没有及时运用方法对词句信息进行整理,那么记忆的痕迹就会随之消退,词句的积累实际上就会陷入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
(一)依托单元学习,注重主题式积累
与其他教材相比,“双线组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得主题元素鲜明地自始至终地贯穿整个单元的语文学习过程,为学生系统地积累好词佳句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依托这个人文主题,课本编排了四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对秋天的意象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而这样的认识通常都是建立在“抓住文本中描写秋天特点的词句”上实现的。此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积累更多描写秋天词句的内容,围绕这些词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如“……,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等,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交流讨论得出两个句子都是利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叶子颜色和形状的特点,进而联系生活运用这样的方法找出更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词句,如此关于“秋天”一类的词句积累就会更加丰富多样。通过主题式词句积累,学生在脑海中对秋天景象的构建也更加趋于全面。
(二)扎实进行课内外联动式积累
课堂内的文本学习,只是提供了一个借鉴参考的范本样式,而学生要想真正提升学习能力,则需要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与生活观察中。
仍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帮助学生系统地积累各种形式描写秋天的词句”这个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描写秋天景物的比喻句、拟人句,以及描写秋天颜色特点的词语、拟声词、叠词,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四篇课文中描写的秋天词句终归有限,需要把目光放到课外的文本阅读和生活观察中,如阅读描写“秋天”主题的不同题材文章,用眼睛、耳朵,甚至是皮肤去感受秋天的变化等。学生有了课堂学习的生动体验,再在教师的指引下对课外读本中描写秋天的词句进行感悟,感受能力就会自然增强,对现实生活中的秋天的观察和感受也会多了一个心眼。这时,词句积累就像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学生能从这个无穷尽的源泉中欣喜地收获更多丰富的词句。课内外的联动积累训练,强化了学生日后自主地进行大量主题积累的意识。
(三)创设实践活动实现积累内化
好词佳句的积累是为了下一步的运用做准备,而词句的运用又会进一步促进积累的深化和吸收。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说过:“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这个“用”就是创设词句运用的实践活动。目前,课堂最常使用的积累运用方法就是“你能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吗”“请你模仿这个句式也来说一说吧”,不得不说这些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运用训练,必然会让学生逐渐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立足于“积累”、做好“用”的文章,对运用训练进行贴近生活的形式包装,以最大化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仍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在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对“多彩的秋天”的感受已经比较丰富,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词句,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的习作任务“写日记”,组织一个“我的秋天”信息发布会,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的过程或者怎么使用这些词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从中挑选优秀的作品编辑成美篇或在朋友圈发布。这样更便于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分享,也更大程度地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语言的运用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一建议强调通过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用引导的态度带领学生完善语文学习的过程。小学中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开始转变的时期,其有效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而好词佳句的课内外联动积累训练是一个半开放的学习过程,为了保证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能保持一种稳定、持久的积累状态,建立多元化、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语言性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主要运用于实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交流中运用到的恰当的带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要保持敏感的关注度,根据课堂教学氛围或学生个性特点,做出适宜的语言性评价。例如,在课堂上,一位比较内向的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好词佳句说出了“秋天送爽”“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等时,教师要及时用洋溢着激动的语气评价:“你一下子就积累了那么多描写秋天丰收景象的四字词语,表扬你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词语归类的角度和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目的出发去评价,体现的正是课标中“诊断和发展功能”。而这样面对面的语言评价实效性强,对学生临时生成的学习状态给予了更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符号性评价
语言性的评价在实效性上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其所针对的个体常常是单一性的,面对的学生群体有限,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书面积累作业予以补充。例如,对于积累效果好的词句,可以和学生进行約定:在作业上圈画不同的符号作为评价符号,如好词下面画圈、好句子划上波浪线、用上星级制评价整体完成情况。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较为客观地对学生的积累情况进行个性分析。
3.展示性评价
对学生词句积累成果的评价,仅有教师一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评价活动,以满足学生渴望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感心理。例如,组织小组内的词句积累交流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小组内,以获得同伴的建议和认可;利用班级的文化走廊进行展示,使学生在全班同学关注的目光中、在期望得到认可的驱动力下激发更强烈的积累词句意愿;通过家长会,展示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优秀作品,引导家长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积累词句的动力。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大量好词佳句的积累是建好语文这座大厦的基石。学生只有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在阅读表达中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黄萍(1979— ),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南宁市碧翠园学校校长助理,曾获南宁经开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称号,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与德育。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