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提炼的路径

2021-09-10钟联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提炼的路径,提出立足教材,把握概念本质;分析教材,厘清课堂学路;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教学思路;三位一体,推进问题落实等教学建议,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问题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92-02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然而在当前的课堂上还存在你问我答、一问一答的理答现象,这种碎片化、重复化、无序化的课堂提问让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甚至是无效之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要从教师提出的无序问题入手,改变无效提问的策略,提炼设计核心问题,然后将核心问题导学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深度提炼最具画龙点睛的中心问题和基本问题,让这些问题直指数学本质,涵盖教学重点,统领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知识的疑点、盲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走向优质、高效。那么如何提炼数学核心问题呢?笔者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自身的体会和思考。

一、立足教材,把握重点难点

所谓核心问题,就是能够反映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整体结构、厘清数学知识发展脉络的问题,因此,提炼核心问题的前提需要教师从教材入手,静心研读,寻找一切有效信息梳理繁杂的数学知识点,在准确把握数学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抓住教材重难点进行提炼。

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小数在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小数。另外,学生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知识,以及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即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储备。再看教材的安排,教材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应用情境:超市购物中的水果价格,文具单价;医院中的体温测量结果,学生身高的测量,等等,教材呈现这些数据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特征。在教材例题1中,以学生熟悉的测量身高为题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生活素材出发,结合1米长的线段图展开探究。先引导学生将1厘米转化为分母是10的分数,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小数。通过这样的转化过程,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与10等分的关系,即建立10等分(十进制)。教材这样编排,引导学生初步建构小数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数的整体认知。根据教材的编排,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要放在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上,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从学过的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入手,借助操作建立10等分(十进制)的概念;教学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沟通一位小数和10等分之间的联系。这样,通过立足教材、研读教材,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牢固把握课堂知识的本质,为接下来提炼核心问题做好前期准备。

二、分析教材,厘清课堂学路

当前数学教材设计的问题都比较简练,教师要精心分析教材,挖掘教材问题背后的内涵,主动探寻教材问题设计的背景,从而找到课堂知识本质的指向。如此一来,既能够为下一步提炼课堂核心问题找准方向,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厘清课堂学路。

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材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从两个方面设计问题:一个方面是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小数应用的印象,设计了“你在哪里还见过小数”这个问题。很显然,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小数,建立丰富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探究小数的兴趣。另一个方面是从学生记录身高这个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如何将“分米”转化成“米”,特设计了“只用米做单位怎么表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出发,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长度换算单位,让学生依据1米的线段图寻找分米和米两者之間的10等分关系,经历一位小数的建构过程。根据教材两个方面的问题设计,笔者认为,第2个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也是核心问题,教师应该重点围绕这个问题带领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明白如何将分米转化为米,从而带领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一位小数的诞生过程,深刻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因此,教材设计的第2个问题是提炼课堂核心问题的关键,依据这个问题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这个基础上设计相关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何把分米数转化成分数?怎样才能把分母是10的分数转化成小数?你怎么理解10等分和十进制?生活中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示小数吗?

以上环节,通过对教材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梳理课堂教学的学习思路,进而有条理地提炼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核心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帮助学生厘清课堂学路,促进深度思考。

三、问题导向,确定教学思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应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教师对教材和教材问题分析研读之后,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尽快确定教学思路,这是设计核心问题的重心部分。只有确定了整体的教学思路,教师才能够精准提炼具有针对性的核心问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学的重心是例1,教材的设计是先让学生探索如何将1分米和3分米转化成米,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小数和10等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数和分母是10的分数的转化关系。根据教材的设计,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构建小数的模型。

(一)建构0.1米的小数模型

对学生来说,已有的知识基础是米和分米等长度单位,将其转化为米是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契机,而0.1米则是一个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重点。因此,笔者先让学生充分感知0.1米的由来,在学生对0.1米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初步沟通0.1米和分母是10的分数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学生只有对一位小数的产生感兴趣,才会主动进入十等分制和一位小数之间的关系的探究之中。

(二)建构小数0.3米的模型

当学生对0.1米有了认识之后,笔者将致力于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一位小数和10等分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以0.3米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亲身经历0.3米的产生过程。学生已经有了0.1米的探究经验,所以能够在此基础上很容易自己整理出0.3米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即3分米=3/10米=0.3米。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小数的感性经验。

(三)建构一位小数的模型

学生已经在前面两个环节积累了0.1米和0.3米的认知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位小数的基本认知。为此,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回顾0.1米和0.3米的产生过程,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更多的一位小数的产生过程。学生由此打开思路,从一般到特殊建构一位小数的模型,从而精准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四)丰富一位小数的模型

在引导学生认识一位小数时,主要以1米的线段图为载体,随着学生的认知有了基本建构,此时就要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材料,除了1米线段图这个载体,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创造小数0.3的有效载体。有学生选择在正方形内表示出0.3,也有学生选择在长方形内创造出0.3,还有的学生选择在圆内创造出0.3。通过这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学生体会到一位小数与十进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学生将0.3和1进行比较,借此带领学生梳理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十进制,深刻理解了0.3就是1的十分之三。至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理解了一位小数的本质意义。

四、三位一体,推进问题落实

何谓三位一体?指在提炼课堂核心问题时,教师要综合考量以下三个方面,即把握教材重难点、厘清课堂学路、确定教学思路。将这三个方面融合起来提炼,由此提炼核心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基于此,笔者可以确定《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核心问题有以下3个:问题1.请你说出0.1米和0.3米是怎么产生的?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分米和米的十进制关系,深入探究0.1米和0.3米的產生过程,初步建立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之间的关系。此问题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在实践中体会将“分米数”和“米数”建立关联,将其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问题2.你还能在1米的线段图中找出哪些小数?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要让学生借助1米线段图这个载体去探究除0.1米、0.3米外更多的小数。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位小数和分母是10的分数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米十等分”这个概念,从而对一位小数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建构。

问题3.除了线段图,你能在其他图形中(比如正方形、圆等)表示出0.1和0.3吗?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素材创造出相同的小数。很显然,这是在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借助多元化的表征方式,清晰建构一位小数的意义,在头脑中建立“10等分才能产生小数”的概念。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炼课堂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能够将课堂教学思路落实到底,推进学生学路的顺利实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炼核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核心问题的提炼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要看到,提炼课堂核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智慧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从中找到灵活有效的提炼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结构化思维:让数学教学突显统整性[J].小学教学参考,2020(14).

[2]马吴艳.“高观点”下的数学深度学习[J].数学教学通讯,2019(1).

[3]朱军权.“映射理论”视野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7(16).

[4]黄菊萍.儿童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7(12).

[5]徐海燕.核心素养下“数学实验”的结构性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7(25).

【作者简介】钟联(1975— ),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玉林市玉州区名山中心小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