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支架引导学生写作的策略

2021-09-10李美芳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学支架引导学生写作的策略:明晰概念支架,引领学生达成写作目标;给予构思支架,指导学生领会章法之美;设计程序支架,帮助学生明晰写作过程。

【关键词】写作教学 教学支架 概念支架 构思支架 程序支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80-03

支架原意是脚手架,指用来建造建筑物时使用的临时性结构。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源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即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学习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后撤去支架,从而为教学提供支持。写作支架是提炼、整合写作知识及技巧的学习支持系统,有启发、提示写作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这些写作支架可以有效解決学生无法言表的写作困惑,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写作教学支架的类型有多种,邓彤博士认为学习支架可分为三类:(1)接收支架——帮助学生收集写作内容(概念图、词汇表、时间线等);(2)转换支架——帮助学生将所获得的内容加以转化(抽象、比较、改写、重组、修正等);(3)产品支架——帮助学生将所理解、所创造的内容顺利表现(大纲、报告、示意图等)。周子房博士认为根据功能可将支架分为概念支架、程序支架、策略支架、元认知支架四种。浙江金戈老师认为还可分为问题支架、建议支架、指南支架、范例支架、图表支架等。

本文侧重从概念支架、构思支架、程序支架等三种形式对写作教学的支架运用进行分析,探讨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明晰概念支架,明确写作目标

概念支架是某种固定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是什么、有什么用等。写作教学中往往会涉及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如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设置悬念等。这些作文概念的教学,教师或直接或间接给出、讲解概念,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愿望自然不高。教师把概念支架引入写作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概念并最终对其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小事,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进行示范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请看课例片段:

师:一个个细节构成人们日常的生活,人们写作一方面是为了记录、反映生活,另一方面是直抒胸臆、表情达意,这些写作离不开生动的细节描写。何谓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显)细节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和细致描绘,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以小见大的作用。

师:请一名学生朗读细节描写的概念,接着我们完成本节课第一个写作活动。

(屏显)写作活动一: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家务劳动写一个片段。例如“妈妈炒蛋”,写作时间为3分钟。大家写好后交流。

师:要想学好细节描写,首先要学会分解动作。看袁珂的《女娲造人》中一个片段将“造人”的动作分解得较为细致,这一过程分解成为哪几步?

(屏显)“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生:拉下枯藤、伸入泥潭、搅成泥浆、向下挥洒。

师:还有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这个片段,可以将买橘的过程分解成哪几步?

生:探身下铁道、穿过铁道、攀上月台、买橘返回、再穿铁道。

师:这两个片段将人物动作分解,对人物进行细微刻画,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同学们仿照这一方法,试着把妈妈炒蛋的动作也分解一下,看大家能分解成几个动作。

生:取蛋、打蛋入碗、搅拌蛋汁、生火、倒油、倒蛋汁、煎蛋、翻炒。

师:动作分解得越细致,写出来的细节就越逼真。人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孤立完成的,需要多个部位的配合,只有写出多个部位来,才能反映逼真的细节。

在这个课例中,笔者通过搭建概念支架,引导学生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对细节描写进行分解动作指导时,笔者借助袁珂和朱自清的文章片段给学生的写作搭起一个支架。两个实例“女娲造人”“父亲买橘”与学生的训练任务非常贴近,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对动作过程的分解,对动作描写的能力得以加强,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节描写”概念。明晰了概念支架的意义及作用,就能便捷地进行针对性训练,达成作文写作目标。

余映潮老师的《“感悟深刻”写作指导》教学实录,也运用概念支架指导学生写作。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理解“作文中的感悟”概念,让学生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余老师首先出示“感悟”和“作文中的感悟”两个写作概念,让学生齐读;接着先后展示《篱笆上的铁钉》《雄赳赳的父子》《小鱼和大鱼》《蚕》等不同类型的美文,让学生逐篇阅读,理解文章如何表达感悟。四篇美文类型各异,但它们存在篇末画龙点睛、点破事物的道理、带给读者哲理性的思考等共性之处。最后环节,学生以“   走进我的青春”为题进行作文构思。这节课,学生明晰“感悟”这一概念的意义,并能进行这一概念的写作训练,掌握感悟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概念种类较多,如散文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动静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步换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等;议论文写作中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写作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又要在写作学习中运用此法,掌握其写作技巧。

二、提供构思支架,领会章法之美

邓彤老师指出,构思是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当学生写作打不开思路时,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构思支架,即某种思维的框架。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将文章架构理清楚、辨明晰,寻找可循的规律,对学生布局谋篇有较大帮助。

针对托物言志类散文,笔者指导学生梳理归纳《紫藤萝瀑布》《荷叶母亲》《白杨礼赞》等文章的结构,寻找这一组文章结构与手法的规律,得出“先引出事物—再描述事物—最后寄托寄意”的三步结构规律,使学生由一篇知多篇,由多篇知同类,能够在同类文章写作的指引下掌握内在行文规律,领悟文章的章法、结构之美,进行自由但又比较规范的写作,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而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教学而言,《春》的构思值得教师重视,它可作为写景抒情文章写作的构思支架。《春》第一部分写盼春,第二部分写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写颂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其中文章第二部分先后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人,写作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细致,用多组画面组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春天的美。这样的构思有利于学生写作的示范引导,其内在行文规律对学生写作可达到潜移默化的提示作用。

议论文确定中心论点、分论点的写作专项训练,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的构思可作为写作的构思支架。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是第一分论点,“第一要敬业”是第二分论点,“第二要乐业”是第三分论点。文章紧扣中心论点,阐述有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既有外在的并列关系,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仿照这一构思,学生触类旁通,学习拟写作文写作提纲。如对“学会担当责任”这一观点列提纲,依次列出“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国家负责”三个分论点,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学习运用“六要素”》的写作课例。第一步,笔者提供一个表述故事梗概句子,(谁)做了(什么事)作为构思支架,将人物和事件整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故事要素开始创意写作,这个支架意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属于构思支架。第二步,笔者根据故事框架“文盲爷爷帮助小李做作业”,引导学生对所写事件具体化,思考五个问题:在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遇到什么困难?采用什么手段?最后结局如何?这一过程,也屬于构思支架,帮助学生学习“事件”所包含的“地点、目的、障碍、对策、结局”等知识。

提供构思支架,指导学生拟写提纲,帮助学生布局谋篇、组织材料,对写作有较大帮助。

三、设计程序支架,构建写作过程

周子房博士提出,写作学习过程的展开需要程序支架的支持。程序支架提供流程步骤指南,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写作,可以理解为“做中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学习资源,学生逐项完成不同写作阶段的写作任务,在写作、交流、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策略,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下面以课例《以阅读促写作,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来具体说明。该课例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提炼议论文分论点,分析论证思路。整个学习流程由四个主要环节组成:

环节一:自主阅读(一)。(1)快速阅读,提炼分论点;(2)任选一篇范文,分析分论点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归纳出提炼分论点的四种方法。

①类——是什么,类别、性质;②因——为什么,原因、目的;③法——怎么做,方法、途径;④果——会怎样,作用、意义。

环节二:学以致用。学生阅读作文材料,提炼三个分论点。

作文材料主要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设立海南自贸区讲话”,该材料立意为“机遇”,中心论点为“我们需要开拓进取,开创前程”。

学生限时写作,提炼三个分论点,然后进行交流、评议。

环节三:自主阅读(二)。分析论证思路。学生任选一篇范文中的一个分论点进行阐述。

环节四:学以致用。学生阅读作文材料,提炼三个分论点,并论证一个分论点。作文材料主要内容为“武汉疫情”,立意为“责任”。师生同题限时写作,并进行交流、评议。

上述四个主要学习环节,第一环节通过阅读四篇议论文,寻找圈画文章分论点,交流归纳拟写分论点的不同特点,为第二个环节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学以致用,学生阅读作文考试材料,练习根据立意拟写分论点。第三环节是选择一个分论点,分析其论证思路,为下一个环节拟写分论点以及为议论文片段写作做准备。第四环节是再次学以致用,学生根据作文材料2拟写分论点以及议论文片段。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难度逐步提升,有梯度,有指导,有提升,整体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支架系统,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拟写分论点以及根据某一分论点进行论证的学习任务。

写作教学中的流程与步骤,设计由浅入深,由单一材料到整合材料,写作难度螺旋式上升,符合学生写作的心理。设计一份好的写作教学程序支架,考验教师对学生写作心理、所教年段写作教程的把握能力,还考验教师整体设计写作指导流程的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不同支架形式,将支架用于写作学习的各个环节。有了不同支架的运用,写作过程指导便得以实现;有了不同支架的辅助,学生在作文习得和认知过程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为指导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有效示范,对学生充分进行写作训练,提供多维度多角度全过程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白刚勋.大教育家最具视角里的教学思想[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贾龙弟.写作本义:写作教学的应然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2).

[4]张仕军.张原.抓住细节教学实录与评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0).

[5]周子房.程序支架:构建写作学习的有效流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2).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支架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Y20191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美芳(1969— ),女,广东鹤山人,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职高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试议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