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金融诈骗谨记“四不”原则、8个“凡是”
2021-09-10佚名
佚名
随着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法分子通常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包括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电信诈骗,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中信银行东莞分行特别提醒,时刻谨记“四不”原则、8个“凡是”防诈攻略,可防金融诈骗。
“四不”原则包括:①不汇款,即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②不轻信,即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③不泄露,即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漏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④不链接,即不点击不明链接和扫描二维码。
8个“凡是”则包括: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以上情況高度疑似诈骗,切勿上当。
下面将生活中最常见诈骗手法整理公布,帮助大家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预防上当受骗。
1.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风险提示: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2.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风险提示: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3.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风险提示: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4.兼职诈骗: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风险提示: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5.校园贷诈骗: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或者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风险提示: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发现危险,及时报警。
(摘自《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