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21-09-10李理
李理
小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而语文课文的内在含义层次突出,每一个小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认识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导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从而达到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目标,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与学习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展开探讨。
一、巧用教师提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及学生对于学习科目的学习兴趣。能夠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长久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将监督引导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将可以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展开教学提问,把握其个性特点,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探索欲望,使之可以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比如《乌鸦喝水》的教学,这篇课文的性质本身就属于语言类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展开课文教学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让我们想一想,一只乌鸦应当如何从一个细小的瓶子中喝到水。”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乌鸦和细小瓶口的半瓶水示意图。此时学生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联想,有的学生说用舌头舔,有的学生说用吸管吸。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充分地集中在课堂教学上。随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同学们想得都非常好,但是乌鸦的舌头没有那么长,也没有吸管可以提供使用。这样乌鸦应当怎样喝到水呢?”这让学生心中的疑惑更大,从而有效地引发了学习兴趣,其学习欲望也会更高。随后教师再对学生展开课文内容教学,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教师设计的问题也是文章中的主旨内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从整体角度对课文进行剖析。
二、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关键性问题提问,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但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对学生展开兴趣引导,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思考,也促使其更加深入地解读课文。并且不同类型的文章也拥有不同的赏析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就赏析方法的不同展开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其中有一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净、清、绿的特点,以及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就可以让其回顾文章,寻找文章中有哪些词句讲的是桂林山水的景色特征。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就会找到答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些词句是最直接描写江水静清绿特点的部分。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于文章整体结构的优点,还可以用课件展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以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随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这两句话,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我们能感受到这两句话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情感?”让学生自主分析这篇课文对于景物描写的特点。同时可以进行填充句子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向学生提问“夏天真热啊,热得让你……班里真静啊,静得让你……”通过这样的练习,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运用开放性提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会因为个人的情感不同而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来回答,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爱祖国》这篇课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在阅读之前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小作者热爱祖国的哪些方面?”使学生自主阅读后,了解作者通过万里长城、大海、白鸽以及参天大树等词语来描写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紧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小诗人,那么你将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本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灵活运用提问技巧进行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跟随问题逐步深入了解课文,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