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深度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021-09-10金晓燕
金晓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深度学习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实施深度学习培养的思考。
一、深度学习的方向
深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前进式、主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从学习过程来说,是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徜徉数学海洋,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教授数学方法的过程,是成就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
深度学习是让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追求深度吗?不是,这个“深度”是挖掘学生学习的深度,更加侧重于学生“求知”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从浅水区到深水区,需要从基础开始发展。在课堂的提问和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从需求转向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的应用;在课外探究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完善知识的全面性;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加深对学习结果的认识,培养数学思维。这是一种“有监督训练”,老师教学生这个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也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但是我们的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无监督式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通过观察这个世界来学习,因此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是强化学生的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
由浅入深,从有到无,把握住深度学习的内涵,将教学思想融入教学设计中,在课堂中呈现以教引领、以学为主,在课堂外走向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在生活情境中走向深度学习
在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创设有效丰富的教学情境,快速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呢?生活情境是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课标强调“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工具” 。小学教材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要从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出发,使教学合一,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
在一年级认识物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积木的拼搭非常感兴趣,很乐于动手。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解拼搭了什么形状,有城堡、汽车等,教师适时提问:“你用到了哪些积木啊?哪些积木可以分成一类呢?”从生活中抽象过渡出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这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知识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小物件中,于是从生活情境中快速进入数学学习中,衔接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六年级《认识圆柱和圆锥》一课,仍是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出圆柱和圆锥的数学表象,从生活情境过渡到数学形象,从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生活情境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从生活情境中汲取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体会到数学在我们身边,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既能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美,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又能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感受深度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爱生活爱学习的美好情感,体会到“行”与“学”的相辅相成。
三、在提问中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于动态的内容更专注,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使学生的学习处在动态的过程中。
在教学四年级分段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作为买家,帮助班级购买班服。教师提问:“你想从卖方需要什么信息?”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思考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在收集到全班学生的身高后,教师又提问:“衣服只有大中小三个型号,你们各需要多少呢?”又一次激发学生整理数据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身高的学生适合穿小号、哪些适合穿中号等,并对数据进行整合,更加方便运用。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能够整合数据,分析数据,是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一个合理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吸引学生自由沉浸在学习当中,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能从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世界、自主提问、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自己的问题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思辨。
從一道数学题开始,到知识点,到学习能力,到人的行为思想,这是深度学习带来的一种思考。学生发现自己缺乏对所需技能的了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主动去讨论、去思考。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品质。
四、在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应当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应该帮助学生初步地学会数学的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基本要具备抽象、推理和转化的思维。在活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迅速启动,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实现“研究”的目标。
学习就是“学”与“习”的合作,知识与实践的合作,也就是学会的知识要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去。现实中,学生学到的都是符号化、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是教学中的“学”,单单这个内容很容易浮于表面,学生学到的可能是浅水区的知识点,在解决问题当中有会有所欠缺。那如何带领学生进入“深水区”的学习,通过“习”来实现这一目标呢?活动探究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真实的生活和真正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综合实践”板块就设计了多样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准确把握住这一领域数学的实质,提高学生的学业素养和数学思维。
要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准确把握住教材核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中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