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1-09-10朱性民

体育时空 2021年5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构建

朱性民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3-013-02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线下教学格局被逐渐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型,旨在为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课程  混合教学模式  构建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混合教学形式逐渐兴起并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各高校利用在线教学模式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不过,线上教学模式的流行并不意味着线下教学模式就此湮没,而是要形成线上线下互补共赢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的影响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出具有学科教学效果提升作用的混合教学模型。

一、混合式教学概述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教學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开放式教学理念在教育体系中的渗透。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出现了。所谓的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基于传统教学方式和经验,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出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平台。此种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在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出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价值,使学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说,混合式教学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指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混合,这种混合模式不仅适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其二是指“教”与“学”的混合,“教”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学”是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只有将两者充分地混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二、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管理部门早在2012年就明确了构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目标。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也出现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将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放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融合上,以从根本上培育出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融合教育教学意识的教师队伍。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新时期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诸多要求,又能够促进现代教育教学信息的高度融合,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体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高校体育教学在实现全面育人的高校培养目标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对自身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度审视,要从自身出发协调好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三、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效果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某地高校选修公共体育课羽毛球项目的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高校体育”“混合教学模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搜索相关文献,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分类,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访谈法。对某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师进行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主题的访谈,将访谈结果作为本研究的依据。

3.问卷调查法。对200名选修公共体育课程的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时间范围:2021年4月8—12日。共有192名学生参与在线问卷调查,有效答卷192份,问卷回收率96%,问卷有效率96.9%。

4.数理统计法。利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EXCEL和SPSS22.0对问卷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将随机抽取到的自然班划分为符合实证研究条件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实验班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对教师上传的技战术视频和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动作技术不符合标准之处进行指正,课后学生利用教学平台与教师实现互动及上传练习视频等。对照组则是沿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动作示范教学和指导学生技战术练习等。两组课堂的教学时间均为80分钟。

2.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内容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实现一体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动作技能和理论学习的效率。体育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相关的音视频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并将教学资源上传到教育平台上,以供学生课前进行下载预习。其次,体育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内容讲解。由于此时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重难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故此课堂上只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即可。

3.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评价。为更好地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起个性化的技战术体系。

4.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效果。首先,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发现,实验组的学生与对照组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提升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几项素质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不具有太大差异性。其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羽毛球动作技能效果提升的研究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实验组学生的羽毛球技能考核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由此可见,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具有极好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实验组学生课前准备阶段对相关的动作技能已有初步的了解,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纠正和针对性的指导时动作技术更加准确,课后练习中能够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与教师的即时沟通交流,使练习中的困惑得到最快的解决。最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之对照组有了很大的转变。实验组96%的学生表示对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很好掌握,比对照组86%的学生知识掌握比例多出了1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实验组课前和课后阶段在线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时间得到了拓展。97%的实验组学生表示能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比对照组48%的比例多出了4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98%的实验组学生表示能够与教师进行即时互动并得到疑惑解答,这主要是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属性使学生面对教师时的紧张感降低,以及组内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除此之外,89%的实验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模式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丰富,线上线下的内容衔接有效,由于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所以课堂上都是带着问题去听,学习积极性很高,较少了出现倦怠的现象。整体上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别,且实验组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故此可以认为混合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态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四、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设定

体育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活动之初应当在对体育教学大纲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身心素质提升、动作技能提升和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混合式教学的目标予以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上与课余时间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探索,充分发挥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混合式教学内容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学资源发布到教育网络平台,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本堂课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整体了解,并在平台上与其他同学实现交流探讨。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纠正自我认知的偏差,还能够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教学内容安排上,体育教师应侧重于教学重难点问题,以及相关的动作技能演示等。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方式,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对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的指导。课后练习讨论阶段,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录制好的动作视频上传,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互评,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可以上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知识、赛事等链接,供有兴趣的学生下载浏览。

(三)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衔接

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衔接,不能顾此失彼。比如,在羽毛球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健美操学习的基本技术方法和目标任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數,并且能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以避免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解困难而出现的兴趣缺失、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在课前线上环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线上构建的,但是学生的预习过程却是线上和线下交织进行的。所以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但很自然的也会存有疑惑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体育教师就通过线上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答疑和练习,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在之后的课后练习环节,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录制课堂上学习到的动作技术并上传,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便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和衔接。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混合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科学的内容安排和线上线下的自然衔接等途径构建出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井向前,赵彩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5):102-103.

[2]张璞.金课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想[J].山西青年,2021(04):56-5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项目:粤教高函[2020]20号广东省教改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课程“混合+翻转”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研究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