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中的运用研究

2021-09-10王冬月

体育时空 2021年5期

王冬月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3-007-03

摘  要  本文以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优化体育舞蹈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全面育人的角度探讨新时代深化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旨在为更好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  优化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评价  全面育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目前中国慕课数量和运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上线慕课数量增值3.2万门,学习人数达4.9亿次。新冠肺炎期间所有高校全部实施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生共计35亿人次,这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形成了在线教学的良好生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意见》明确提出了开齐开足体育舞蹈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而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也是公共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体育舞蹈课能否使用线上教学?学生上体育舞蹈课能否用手机、怎么运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运用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当前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舞蹈课面临的问题是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基础差异大;上课时课堂互动不足,教师热血沸腾,学生无动于衷;班级容量大,传统方式难以奏效;学生在自由练习时间都扎堆低头看手机;课内外一体化设计缺失;大学2年学不会一项技能;学不会,无比赛,缺练习的尴尬,体育课教学重体(技)能,轻育(品德和精神);课堂教师满堂灌,一直是教师在教学生动作;有的课堂学生一直在练习,缺乏对体育舞蹈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现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实行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一、实施混合式体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周围教育环境的变化

校本教学平台建设成为必然,信息化教学从个体鼓励逐步走向总体推进,从教学工具多元化逐步走向教学平台统一化,对教学平台和在線教学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包括各种在线课程,慕课等;目前互联网时代,教育势必被互联网包围,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步取代微型机器的互联网时代,如手机、微信、抖音、快手等;目前大部分课程都在运用在线教学,体育课程当然不能落后,建设优质体育在线课程是一种必然发展需求。

(二)教育的对象——学生在变化

我们面对的大学生均为网络原著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向多元化发展,他们的学习方式也进行多样化,如信息来源丰富化,更多使用手机或电脑终端获取各种信息。学生对课程的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不再单纯只是追求知识的传授,还要求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将会更加便利和多样化。

(三)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在变化

由文化三层次理论(蛋壳理论),核心层为精神文化、中间层为制度文化和表层为物质文化。只有价值观层面得到了改变,这种文化样态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换言之,作为教学主体——教师的观念一旦发生了变化,那么新兴的教学模式必然要进行变化。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了转变,教学习惯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变化,教学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更新换代,多媒体设备的运用等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增多加。教师如果想“建设”好一门课,马上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自己,提高个人知名度,捍卫自己的地位,有效改进课堂教学。通过分析在线课堂数据可以有效改进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自信心,让课程能够容纳更多学生。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师实现这一目的。

(四)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

“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德育元素,结合各门课程内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课程思政是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对教师职责的重新诠释,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进行价值引领。通过产生直接的情感共鸣,更有效地实施思政教育,达到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育是以体育文化为内容、身体运动体验为途径、健康促进为第一目标,健全人格为最终目的的专门教育。在体育课上要深度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做有爱、有温度的体育文化传播者。20世纪初,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一论断明确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对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形象而精辟的说明。

在目前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课程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的伟大信心和勇气,如学习女排精神及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的追求卓越精神。

而在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及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目的是树立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消灭水课等要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和弊端,利用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可激励学生课外学练,高校公共体育舞蹈课也要紧跟时代,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用金课的标准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主动改变做到勤学、长练、常赛。

二、实现学校混合式体育舞蹈课程的改变方法

体育舞蹈课程作为普通高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深受学生喜欢。如何能够高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舞伴之间的合作精神达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谐发展的目标,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保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和量,加强教师学习能力培养

体育舞蹈课能否上好,如何上好,与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意见》中明确指出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从体育教师的能力来看,体育教师的真本事不是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否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并喜欢学,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学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施教,因材施教。特别是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领域中的运用,提升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忙”起来,让教学确实“活”起来,让教学效果“实”起来。只有教师做了转变,主动学习新兴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如录制视频动作,做好线上课程,并能较好运用,才能保证和有效提高体育舞蹈课教学的质和量。

(二)利用线上教育资源优势,优化体育舞蹈课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做到“两性一度”,并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资源丰富的特点,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做到前沿性,紧跟时代要求,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成果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例如,体育舞蹈课程要引入全国大学生体育总会最新推广的教学套路;给学生讲解最新的比赛规则,竞赛类课程要学习最新的运动技术等级动作及裁判法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育人,帮助其树立实现体育强国梦的伟大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入大量视频资源,带领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教学模式上: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改变传统体育舞蹈课上教师教动作,学生跟着练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线上视频自学动作,课上教师集中解决学生掌握不了的动作和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作为指导者。例如,在体育舞蹈课程中,学生通过自学相关套路动作后,通过小组分别PK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表演和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也能找到自己在比赛中技术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和提高。

在教学组织方法上: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即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以组为单位,每组学习,每组研讨,每组领学。例如,在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整个套路动作分成若干单元段落并录制成视频的形式,安排每组学生学会一个段落,当学会后每组带领大家学习该段内容。分组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成就感和团体合作学习的兴趣,这无疑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三)完善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评价过程

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的特点,侧重于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呈现情况的推进,内容上从“知、能、行、健”四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知”,主要是评价学生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等;“能”,主要是评价学生达到的基本运动能力;“行”主要评价学生的健康行为和道德品行等;“健”主要评价学生的健康行为和道德品行等。

教学评价要做到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此增强学生经过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例如,在体育舞蹈课上要求学生把本学期体育舞蹈课上所学的舞步组合动作以小组表演的形式录制视频发到快手或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并要求有人观看和点评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这样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她们课堂评价的积极性。在评分办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独主观评价的单一模式,结合小组长和同行教师集体评分,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考试评价要严格,要能体现对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业和测试等评价与参加线下教学活动的评价连贯完整,过程可回溯,诊断评价积极有效。

在体育舞蹈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化展示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证明自己所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同时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值,让课堂学习过程变得更为快乐和有趣。

三、结语

针对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采用学习通课前发放问题,课后发放作业的模式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授课。课前教师发送签到,根據本课学习内容在学习通中发放学生要完成的思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中采用实践演练、相互指导等方法进行互动教学,课后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思考问题或同伴合作完成项目上传。

2.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自我学习,使其能始终做好对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张玉超,董养社.论大学生体育素养内涵及提升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04):54-59+2.

[2]殷鼎,史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01):57-66.

[3]李波,梁陈,孙洋.高校术科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办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9):184+186.

[4]罗江南.论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本质[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37):131-135.

[5]毛乃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J].科技风,2016(17):44.

[6]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7]王爱春.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衡水学院学报,2017(04):30-3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体育与公共艺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