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空间规划的探究
2021-09-10邬昌旺
摘要: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住宅由分散散点式向集中社区式分布已成为一种趋势,社区逐渐成为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合理的农村社区空间布局规划,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从农村社会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一些农村社区空间规划的措施,供学者理论研究和规划参考。
关键词:农村社区;空间规划;生态宜居;
聚焦“三农问题”是传统农业大国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农村社区空间规划对村民的居住环境、邻里关系、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的[1]。因此做好农村社区空间规划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农村社区空间规划的重要性
农村社区空间规划是适应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1)农村社区空间规划在总体布局上、功能实现上、村民住宅模式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操作性意义。(2)以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要求为指导,农村社区的建设要结合乡村特色,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建设具有现代化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宜居新型农村社区。(3)农村社区空间规划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农村社区中住宅、交通、广场等布局,使每一寸土地都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4)做好农村社区空间规划,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配置齐全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5)农村社区空间规划,引导农村成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文明高度发达的新农村。
二、当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农村社区建设缺少规范化、专业化的规划指南。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是近年来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产物。相关学术研究较少,政府政策方面只有意见指导,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性规划指南。许多地方在规划建设上缺少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规划,甚至认为农村社区就是城郊过度地带。一些农村社区建成后不符合实际情况和全局规划面临拆除,极大的浪费了人财物;一些农村社区建设自发性强、布局分散,甚至存在着村民自己在宅基地的基础上占用其他性质土地扩建的现象。农村社区建设乱象丛生,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极大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失农村社区建设法律法规和专业性、规范化的规划指南。
2.农村社区建设中地域特征缺失。农村社区空间规划上片面重视社区的物理形态和空间布局结构,而缺少对居民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生产方式等无法量化或很难量化的因素进行考虑,造成社区居民的生活不便。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政府的业绩工程、面子工程。农村社区建设上都是整齐划一的建筑物,千村一面,原有的村容村貌无处可寻。一些村庄古风古迹被现代化的娱乐设施取代,缺失乡土气息。邻里关系逐渐淡化,文化底蕴缺少承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劳动力廉价的乡村成为工厂、制造业内迁的首选之地,不少生态宜居的乡村也成为县城的卫星城。党中央号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初衷是要建设自然风光优美、富有特色、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型农村,并非在农村地区进行工业化建设,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
3.农村社区建设中公共空间尺度不合理。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尺度是指在农村地域以农民日常生活行为所涉及的具体工作、闲暇、通勤活动为内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周围的空间场所[2]。农村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公共空间尺度不合理现象,像居民住宅高度、文化广场的大小、健身器材的配比缺少科学的调研,在建设中大多按照行政区域规划,缺少对村庄面积、人口、自然情况的了解。人口集中的村庄基础设施、器材不够用,人口少的村庄基础设施、器材大量闲置;依山傍水的村庄建设用地少,还要硬着头皮去造大广场,即破坏了生态也给基层工作带来负担等。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农村社区空间规划的新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编制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指南。以往法律法規重点关注农村的农业、经济就业问题,缺少农村空间布局的关注。农村社区作为新兴产物,关注度少之又少,法律法规有空白之处,许多农村社区问题解决缺少法律依据。做好农村社区建设的立法工作,将农村社区的“建、管、治”划好法律红线。各级政府应深入调研,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从整体布局、长远着眼编制农村社区规划指南。保证农业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用地为前提,以生态宜居为指导思想,尊重传统乡村文化,协调村民利益,科学布局,统一规划。以农村社区建设这关键一环,带动乡村振兴、创建美丽乡村。
2.尊重原有村落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乡村社区。充分利用地域本身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一些具有文化遗产的农村地区,在社区塑造中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不能搞千村一面,大拆大建。要根据村落的地理地形特点和人文历史环境,从整体上把握村庄的空间构造。对于村内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物像:传统中式建筑、祠堂等要加以保留,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升级改造,将传统优秀文化沿袭传承下来,丰富社区内居民的精神文化。农村社区的建筑风格应与村庄自然历史环境相吻合,不能特立独行,不伦不类。通过“外借内造” 将社区住宅环境的均好性最大化。既要符合新型农村社区建造的标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也要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社区不能是冰冷的建筑群体而是充满活力和烟火气息的家园。在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妥善处理好乡村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乡村社区。
3.合理规划,打造尺度适中的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新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建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村庄、不同人群的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在公共设施资源配置上要统筹兼顾和长期性该计划将分阶段、分阶段执行[3]。充分考虑地形和外围道路所界定的用地形态。整个社区规划在建筑物高度、采光效果、绿化设施、道路竖向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实情并做合理规划。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还应留有余地,以满足可预见的未来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总结
农村社区是伴随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物,合理的农村社区空间布局规划,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重大。农村社区空间规划应具备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从宏观层面看,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编制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指南。在微观建设层面,要尊重原有村落布局,合理规划,打造特色鲜明,公共空间尺度适中的的乡村社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
[2]应燕微.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现状与规划研究[J].科技信息,2011 年 32 期
[3]张华.村庄公共空间的建设与村民公共精神的发展——以张高村为个案[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7年第10期
作者简介:邬昌旺(1980.0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南固始,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中专,研究方向:城建。
河南省固始县自然资源局 河南 固始 4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