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1-24刘华清袁明德

2016年34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问题

刘华清+袁明德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农村建设的力度日渐加强,由于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民自主生产与经营取得的成果获得肯定,农村公共事业有所发展,基础设施有所完善,国家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基本落实到位,推动农村社区治理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新农村社区治理探究对于农村社区而言,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效率和改善农村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社区存在的不良秩序;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本文通过描述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和建设的同时,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规划、科学研讨,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以带动农村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使新农村社区治理和建设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建设;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对农村社区治理进行探究时,要明确农村社区的内涵、特点,对本文探究内容进行界定,“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①农村社区具有社区结构系统由封闭化趋于开放化和社区经济活动由简单化趋于复杂化等特征。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政府和当地的农村居民为了响应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思想路线,过度的注重经济的发展及其效率,显然,在国家政策的驱使之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社区的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正所谓“繁荣掩盖了深层次的矛盾”③。当地农村基层政府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使得这些矛盾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不高,最后导致农村社区的秩序差,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不高,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基层政府信任危机。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农村社区的治理问题的分析及其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开发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1、过度开发资源。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地势地貌的影响,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恰恰又是资源、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为了发展一定速度的农村经济,农村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招商引资,以开发矿产资源和能源为代价,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过度透支资源和消耗能源,引起当地农村居民的强烈反对。

2、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高,很多生产生活资料都要从农村地区运出来。于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农村社区乱砍滥伐乱捕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2011年以来近三年关于滥伐林木犯罪案件的统计分析,人民法院发现三年来滥伐林木犯罪率逐年上升。

(二)农村文化传统逐渐流失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长期形成的,民族体系的特点是民族风格的表现形式之一”。④由于工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地区,人们追求效率的同时,农村社区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传统逐渐被淡化,有的甚至趋于衰落。

2、从数量上来说,农村社区区别于城市社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个农村社区就是一个村落或者几个村落,村民之间交流密切,而一个城市社区就是一条街道甚至就是几栋楼,居民的交往程度不高。在很多农村地区,当地农村基层政府在规划建设新农村时盲目学习城市的建筑风格,原有的农村建筑风貌失去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三)农村社区秩序差

农村社区治理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村社区秩序治理问题。第一,农村社区频频出现偷盗现象,很多农村居民的财物经常被盗。第二,居民之间因为矛盾经常出现口舌之争,甚至出现打架互殴等群体事件。

三、关于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的应对

(一)防止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1、逐步推进产业转型。农村是资源、能源集聚的地方,也是资源和能源浪费很严重的地方,在当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坚持开发利用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农村社区治理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控制住资源、能源浪费的源头,当地农村基层政府应该主动牵头,带领当地农村居民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矿山的开发力度。农业发展是农村的优势,可以将乡镇企业和农业有效结合起来,逐步改变以前工农业分离的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和资源优化配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完成:

(1)在农村社区和基层组织设立农业研究机构,当地政府应该给予较大的支持与帮助,可以邀请或聘请农业专家来做实地考察,对当地的气候,土质以及农村耕作方式等进行研究,以改善传统的农业布局,实行因地制宜,规模化、规范化管理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大量的空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研究机构技术人员定时定期下乡指导农民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量。

(2)等农业发展的规模逐渐稳定后,就可以设立一些加工企业,就地取材,将结余的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向外销售。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限制价格,过度限制价格只会降低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经济基础的限制,不能建立大型的加工厂,那么就建立小型的加工厂或者加工作坊,比如,竹笋加工厂,茶叶加工厂等等,这样,既可以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可以解决一部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以工带农,以农促工”的农村经济建设成良性循环模式。

因此,节约资源和能源不能单纯性的控制开采、控制利用,而是要灵活运用,将重心转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这样既可以防止资源、能源的过度透支,又可以使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还可以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向广大的农村地区普及,当地农村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

2、实事求是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总体上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社区有所改善,但目前农村社区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不少农村社区农业生产所需的水质、土质以及空气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产品的外销。因此,落实和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尤为重要。农村基层政府及有关基层组织应该团结当地农村居民,打好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攻坚战。

(1)合理规范农村工厂建设。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的治理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农村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高于农村地区环境自净能力。再加上前些年由于城市工业污染严重,为减少城市的工业污染,政府部门便把很多工业性企业迁移到农村地区。这样的政策措施并没有使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而只是将污染源头换了一个地方,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被污染的区域越来越多,治理的步伐永远跟不上环境被破坏的脚步。因此,在这方面,城市和农村应加强综合治理,共同防治,治标治本兼施。

(2)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规范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很大程度决定了农村环境治理的进度,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环保宣传和环保教育。农村居民自身也应该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的行动当中来,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注重文化特色,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影响力

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性增强了各个农村社区的吸引力。农村社区文化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农村社区居民对其有一定的敬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村社区文化对农村社区的居民有一定的规范功能。因此,要加强农村社区的文化保护力度,让农村社区的文化发挥更大的意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地域文化和社区文化。保护地域文化应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防止外来文化的冲击,农村社区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逐渐被外来的文化渗透。因此,当地农村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巩固当地各农村社区文化的地位。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社区部分文化逐渐被遗忘,甚至趋于没落。应当引起重视。把民族文化传统列为法定保护项目是保护文化最常见的措施,农村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制度和条例,将农村地域文化和社区文化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保护。

2、向外界宣扬地域文化和社区文化,举行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农村是自然风光集聚的地方,让地域文化和广大农村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发展旅游业,这样,既发展了当地的文化,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措施,可以加以推广。

(三)针对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农村社区秩序

1、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应该从农村居民的实际出发,向农村社区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对农村社区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寻求合法并且合理的调解途径解决其矛盾纠纷。同时,把法制教育同农村社区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村规民约、乡规民约等形式展现出来,目的是使得农村居民逐渐形成讲团结、顾大局、互相帮助以及共同致富的集体主义精神。当下农村法制普及和宣传的现状是滞后的,位于农村基层的司法机构应该积极地与当地农村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相联合,广泛向农村社区开展法制讲座、在社区设立法制宣传栏等多形式对农村居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农村基层政府和基层司法部门的群众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完善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居民自治的基层组织,要加强村委会解决矛盾和纠纷功能的建设,一方面,基层组织要配备专业的治安人员负责调解农村居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调解能力,不断完善政策条例,加大执法力度,将农村社区的矛盾纠纷解决于萌芽状态,尽量防止社区民事纠纷向刑事犯罪升级或演变,防患于未然。加强农村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监督能力,形成相互监督,相互调解的农村和谐氛围。对于一些存在乡绅文化的村落,既要保持那些德高望重的族长、村长或者长辈的威信,也要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农村传统的思想和法制有机结合起来。

四、总结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的农村社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法治精神和农村社区人文精神有效结合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使农村社区能更好更快地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当前,“改革目前城乡分治的二元化社会管理体制,是我国在建立和谐社会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⑤总体上来看,农村社区治理大大区别于城市社区治理,在治理途径和治理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索。将自然、人文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促进农村社区全面发展,在保护好地方特色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农村社区各项治理奠定物质基础,让农村社区的治理多样化、灵活化、丰富化。(作者单位:1.云南大学;2.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勒中学)

注释:

① 摘自费孝通《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期 1-1-93

② 摘自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 摘自厉以宁《后危机时代企业的进与退》2009-06-12

④ 纪永祥《论语言的民族风格》,青海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⑤ 摘自新华网:《农村社区建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2008年4月15日

参考文献:

[1] 徐世雨《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2期

[2] 隋天宁《诸城市农村社区化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大学》 2013年

[3] 刘长民《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基于对德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考察》中国海洋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2014

[4] 郭永奇《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借鉴——以德国、韩国、日本为例》,南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治理问题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