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2021-09-10胡剑

医学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

胡剑

摘要:目的:分析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入组组员均为本医院实施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的患者,选取例数总计8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9.7-2020.10,本次分组研究方法选用随机模式,分析组中应用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参考组中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每组患者均41例,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无显著性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分析组症候积分下降明显,更接近理想状态(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治疗方法为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穴位贴敷;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为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可从病理上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临床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一般利用抗幽门螺杆菌、抑酸等常规治疗。但常规治疗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存在一定的用药不良反应。本次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抽取院内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例数为82例,研究患者均为2019.7-2020.10期间入院,本次入组均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无认知及听力障碍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采用随机方式实施分配,组别:参考组、分析组,分析组共分配20例男患、21例女患,年龄区域为20-70岁,年龄值均数54.42±4.12岁,参考组共分配19例男患、22例女患,年龄区域为20-70岁,年龄值均数54.36±4.16岁;对于两組组员的常规资料实施有效统计,利用统计学软件实施操作分析,分析后得出P>0.05,数据差异条件符合比对标准,属于合理研究小组设置。

1.2方法

分析组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外敷中药治疗,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9g、生姜9 g、白芍18 g、桂枝9g、炙甘草6g、大枣g、饴糖30g,用水煎成200 ml,口服,一日2次/d,一次100 ml。

外敷中药方:肉桂30g、肉豆蔻30g、公丁香30g、补骨脂30g、大茴香30g、五味子30g、干姜30g、桂枝30g、花椒30g、吴茱萸10g、制附子10g,磨成粉末后混合调匀向其中加入生姜汁混成糊状,分成60份。可利用胶布固定贴敷在双脾俞穴、双足三里穴、双胃俞穴、中腕穴、双肾俞穴、神阙穴,敷贴3h后取下,一日1次,连续治疗14d。

参考组应用奥美拉唑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1955生产企业: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一次20mg,一日2次,疗程为2周。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治疗前后症候积分,主要分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胃脘痛。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穴位贴敷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研究选用数据分析系统SPSS22.0进行指标数据统计计算,表示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利用t进行数据计算及检验,统计学软件最终得出P<0.05,表达含义为有意义数据,P>0.05则表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2.结果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对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实施症候积分评价,对比差异性弱(P>0.05),治疗后,再次实施症候积分比较,分析组症候积分更低(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临床中多发病及常见病,需要给予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临床上需要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利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及抗幽门螺杆菌、抑酸药物实施治疗,但治疗效果缺乏个体性,没有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分类,部分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同时,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会产生较强的耐药性,由于脾胃属于后天之本,中医治疗脾胃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中医中,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胃脘痛”范畴,主要由于过食肥甘、运化不及、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忧思过滤以及体内气滞、痰瘀阻滞导致,其中根据机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两种类型[1]。

辨证论治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疗效,针对不同证型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效实现扶助正气,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实施和胃止痛、温中健脾等治疗方法。利用黄芪建中汤实施治疗,其中主要包括生姜、白芍、饴糖、生姜、大枣、桂枝、生姜汁、甘草、黄芪等,能够有效益气补血、补益脾胃,白芍能够缓解疼痛,补血养血,饴糖能够益补脾胃、生血化气,生姜能够温和脾胃,甘草能够甘温益气,桂枝能够有效实现辛散升举的作用。此方具备固脱生机、补气益血、温中健脾的功效。在应用过程中,可将中药材研成粉末并利用姜汁进行调糊,对患者实施穴位敷贴,患者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使药物直达病灶,具备起效迅速等优势,有效帮助患者止痒止痛,实现内外同治,温中健脾[2-3]。

综述,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利用穴位贴敷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金.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 甘肃科技,2020,36(16):119-121.

[2]渠显涛. 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7):57-59.

[3]陈春妃. 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55例疗效观察[J]. 国医论坛,2019,34(01):31-33.

(黔西南州中医院 贵州兴义 562400)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
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终末阶段症状的临床观察
大黄穴位贴敷联合隔盐灸在肺癌化疗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