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价值

2021-09-10潘春燕

医学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结肠先天性实验组

潘春燕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价值。方法: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新生兒室共收治7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将这7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字患儿父母在治疗前后的总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父母总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先天性巨肠结患儿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使患儿父母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加清晰,降低焦虑感,提高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

前言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赫什朋病(HD),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由肠神经元缺如引起,多见于乙状结肠、直肠。受累肠管发生痉挛狭窄,无法像正常肠道一样蠕动,肠内容物没有办法正常排出,堆积在肠道内,导致病变近端的肠管严重扩张,逐渐形成巨结肠改变,所以称为先天性巨结肠[1]。在常规治疗手段中,手术是治疗的最好方法,手术前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儿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轻病痛带来的折磨甚至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因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较小,患儿比起护理人员更依赖父母,所以医护人员并没有办法替代父母的作用,这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护理模式旨在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父母对于先天性巨肠结的了解程度,探讨护理模式的选择能够给患儿及患儿家属带来的好处[2]。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新生儿室共收治7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名,男童2例,女童2例,年龄10-25天,平均年龄(17.5±1.2)天;对照组3名,男童1例,女童2例,年龄15-28天,平均年龄(21.5±1.4)天。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儿及其父母。(2)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3)年龄≤28天。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2)存在手术禁忌证者;(3)对麻醉药物过敏者。本院伦理会对本研究全程知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进行对患儿各项身体机能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且对患儿父母进行教育支持,包括在入院时给患儿家属进行疾病概念宣传、手术风险以及手术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的症状,住院期间对于患儿的饮食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并且在术后对患儿家属进行注意事项的讲解,保证患儿顶定时排便,提醒患儿家属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送医。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步骤如下:可立建立合作小组。本研究以一名责任护士、一名主治医师、一名研究者及患儿家属成立合作小组,在了解患儿家属对于该种疾病的了解程度后进行科普讨论,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干预计划及目标,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2)术后观察患儿情况,在出院后的2-20周,定期向患儿父母进行随访,对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3)嘱托患儿家属在出院六个月后来门诊进行复查,并且再次评估患儿恢复情况及父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3疗效标准

以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流程的总满意度为判断标准,非常满意:患者对护理流程非常满意;满意:患者对护理流程无异议;不满意:患者对护理流程不满意。其中患者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n=4),非常满意2例,满意1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3例,占比75%;对照组(n=3),非常满意0例,满意1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1例,占比33%;(x2=130.667,p=0.001)。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之一,其发病机制为远端结肠的神经节细胞缺如 而引起肠管持续性痉挛和狭窄,并由此导致近端肠管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而出现代偿性的扩张与肥厚,最终形成巨结肠[3]。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新生儿肠梗阻、顽固性便秘及反复发作的小肠结肠炎[4]。

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普及的过程中,这种护理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小儿疾病护理上,这种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患儿缓解疾病带来的折磨,更加能够帮助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研究有更深层的了解,有利于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感,提高患儿家属对于疾病治愈参与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更快地战胜病魔[5]。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非常适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儿减轻痛苦,带动患儿家属参与到对于患儿的治愈中来,价值不可估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庄梅蓉,林幼玲,黄琼梅.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9):109-111.

[2]蒋艳,杨丹丹.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65+93.

[3]杜盼盼.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4):164.

[4]陈荣,史雯嘉.延续性护理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顾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1):76-78.

[5]徐志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05):489-492+497.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猜你喜欢

结肠先天性实验组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左半结肠一期切除术探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久用泻药要警惕结肠黑变病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