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滨开港与日本近代医学制度的发展

2021-09-10张树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日本

摘  要:日本历经长达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后,以“黑船事件”为契机,渐渐打开国门,开放了以横滨为代表的数个通商口岸。自1859年横滨开港以来,大批外国学者、专家和贸易商人进入横滨,将先进的西方文明传入日本,大力推动了日本文明开化的进程。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工程、思想、教育、医学等领域全面开花。其中,日本医学技术的革新以及日本人医疗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日本近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本文着重介绍横滨开港后在横滨活跃的外国医师以及他们为日本近代医学制度的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

关键词:日本;横滨开港;文明开化;近代医学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江户时期日本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00多年间仅开放长崎出岛进行贸易活动,并仅限于与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贝利奉命率舰队抵达浦贺港,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日本国门就此打开,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随着访日学者、专家、商人的涌入源源不断刷新着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紧邻东京的横滨成为首批开港地之一,率先吸纳了西方世界的文明成果,成为幕末明治时期日本对外交流和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先行者。文明开化在科学文化事业上取得的成果是瞩目的,其中就包括近代医学的发展。曾经的日本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医疗思想观念都处于落后水平,对于公共卫生也并无概念。随着横滨开港,许多优秀的外国医生活跃在横滨的舞台,为日本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日本医学技术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詹姆斯·柯蒂斯·赫本博士

1859年7月1日横滨开港后,最早来到横滨向日本人传授西方医学的是詹姆斯·柯蒂斯·赫本(James Curtis Hepburn)博士,日文名写作“平文”。他是美国长老派教会派往日本的“宣教医”,即通过开展医疗活动向当地民众传道的传教士。1859年10月7日,赫本与志同道合的妻子克拉拉一同登陆横滨,在宗兴寺开设了神奈川施疗所,横滨近代医学史由此开始[1]。

赫本不仅利用西方医疗技术为日本人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同时也为日本的医疗事业留下许多宝贵的财产。液体眼药水就是代表之一。日本原有的眼药多是将中草药制成药粉或药丸,敷或涂抹于眼部,操作复杂,疗效并不尽如人意,致使眼部的各种疾病和视力问题长期困扰着日本人。直到西方眼药水普及,才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西方眼药水主要成分为硫酸锌,消毒、防腐、收敛效果佳,至今仍被用于眼科治疗。赫本把眼药水的配方传授给了他的助手岸田吟香,岸田将药水装入精美的玻璃瓶中,命名“精錡水”,以毛笔或羽毛等蘸取后滴入眼中使用,这就是日本最早的滴眼液。精錡水在当时极为畅销,岸田起初只在横滨生产和售卖精錡水,后在东京银座开设了乐善堂药店。据《读卖新闻》明治十年十一月一日号记载,当时西南战争的军队中流行一句玩笑“美女和精錡水都是明目良药”。

二、疫病防控的开始

日本曾经也饱受天花、麻疹、霍乱等疫病的侵扰,但由于宗教信仰、医学技术落后且缺乏防疫体系等因素,对传染病的防控往往收效甚微。开港后随着西方医学技术和理念传入日本,日本在西方医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2]。本文以天花和霍乱的防控为例进行说明。

天花是一种古老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数千年来困扰着人类。感染后即便侥幸保住性命,也会留有痘印甚至落下残疾和失明。日本自奈良时代被天花入侵后,历经数次大流行,江户时代更是几乎年年爆发,俨然成为日本的地方病。天花的每一次流行都带走无数人性命,造成巨大的损失,从平民至贵族都深受其害。古代日本认为此类疫病是对苛政的天谴,朝廷会举行大规模的祈福活动以求疫情结束。天花在日语中写作“疱疮”,人们相信举办“疱疮祭”、祭拜“疱疮神”能消除天花之灾,尤其在江户时代这样的活动非常盛行。此外,日本人认为疱疮神害怕大红色和狗,常给孩童穿红衣,带着纸糊的小狗以预防天花侵袭。彼时的日本没有公共卫生的概念,更不知“隔离”为何物,一旦有人染上天花,大家会聚集在患者家中互相交换礼物,认为这样才能痊愈,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反而会加速天花的传播。

西方早在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就发明了牛痘疫苗接种法。因其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天花,迅速被西方各国采纳。1849年德国医生莫尼克(Otto Gottlieb Johann Mohnike)带着牛痘疫苗经由长崎出岛登陸日本,向日本医生传授西方的种痘法。日本名医绪方洪庵开设了“除痘馆”推广牛痘种痘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牛痘接种法渐渐在日本普及。然而此时的牛痘疫苗并未强制每个人接种,许多人不愿意冒险一试,天花仍威胁着日本人的健康。1870年11月,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天花,尤其孩童的死亡数量极高。英国政府派驻日本的海军军医纽顿(George B. Newton)向明治政府提交了天花防治的意见书,倡议日本实行强制种痘。11月22日,政府召开了委员会,横滨的所有外籍医生均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确立了天花防控的三条政策:一是对感染天花的病人进行隔离;二是实行强制种痘;三是设立天花患者的专用医院。这三条防疫政策在横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后向全日本推广。明治政府也不断完善防控措施,一边努力加大疫苗进口,一边扩大种痘所的规模、颁布“种痘规则”、发行“完成种痘证明”,规定接种牛痘为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违者将受到惩罚。在国内外医生、政府和民众的协作努力下,明治年间的天花感染者数量和死亡病例大幅下降。

霍乱病毒虽不如天花爆发频繁,但其破坏力并不亚于天花。霍乱病毒起源于印度恒河流域,随着日益成熟的航海技术和贸易全球化被各国商船传播到世界各地。自江户末期停靠长崎的美国商船将霍乱带入日本,每次大流行都造成数万人患病或死亡。霍乱病程极短,感染后从发病到死亡不过两三日,日本人称其为“三日霍乱”。日本政府应对霍乱发布了一系列预防心得,如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注意身体和衣物的清洁,不随意饮用井水等。然而这些日常注意事项终归治标不治本,日本渐渐意识到,要从根本上预防霍乱,必须从病毒入侵的源头抓起。开港后随着与海外交流的增加,明治政府受西方防疫制度启发,意识到了海港检疫的必要性。1877年,为了应对霍乱大流行,内务省下令在神奈川、兵库、长崎三县设立专治传染病的“避病院”,对所有入港船只进行检查,患者一律移送避病院隔离治疗。1879年7月14日,日本颁布了《海港虎列刺病传染预防规则》,“虎列刺”即霍乱。这是日本最早的检疫规定。根据规定,明治政府率先在神奈川县设立了地方检疫局,核查来自疫情流行地的船舶,并任命十全医院(现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市民综合医疗中心)院长、美国医生西蒙斯(Duane B. Simmons)等人为临时检疫委员。西蒙斯早在1872年左右便已向明治政府提出了海港检疫法,被公认为最早向日本传递公共卫生概念的人。后世将他与赫本并称为横滨现代医学的奠基人。海港检疫规则的施行并非一帆风顺。借治外法权的保护,不少外国船只态度强硬、拒绝接受检查,日本的海港检疫在颁布后的20年间都处于被动。直到1899年日本签订平等条约撤销了治外法权,海港检疫才得以正常实施。

三、日本近代牙科医学的发祥

日本接触西方牙科技术及理念也是在开港之后。横滨市中区山下町,有一座刻有“我国西洋齿科医学发祥之地”的纪念碑。背面记载了1860年美国牙医伊斯特莱克(William Clark Eastlake)在横滨开设诊所,一生致力于培养日本牙科医生的事迹。伊斯特莱克也被尊称为“日本近代齿科医学之父”。1870年同为美国牙医的埃利奥特(St. George Elliot)也在横滨一边开设牙科诊所,一边指导学生,但他起初只收治外籍患者,后经西蒙斯劝告,也开始接收日本患者。埃利奥特门下有位必须一提的学生——小幡英之助。小幡出身于大分县,原本在横滨跟随佐野谅元、近藤良薰等医生修习外科,后来拜师埃利奥特学习西方最新的牙科技术和知识。小幡学成之后,本想独立开设牙科诊所,但在他向美国订购器材,进行开业准备时,明治政府参考欧美医疗制度发布了新规,规定东京、京都、大阪三地开设诊所的医生必须通过医术开业考试并取得医师资格证。而考试分类中并没有“牙科”,只有日本本土的“口中科”。小幡认为自己学习的西方牙科医学与日本原有的口中科是完全不同的学科,提出应效仿美国开设牙科考试。幸运的是,他的意見被时任东京医学校(现东京大学)的校长长与专斋采纳,与各医学教授协商后开设牙科专业考试。1875年4月,日本第一次牙科考试开考。小幡顺利通过考试成了东京第一位拥有资格证的牙科医生。小幡也因推动日本牙科发展和改革,被誉为“牙科医生的鼻祖”。

四、结语

纵观日本近代医学的发展史,横滨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外国医生得以施展才华、传授技术,离不开横滨的接纳与包容;先进的医学技术和理念得以普及全国、离不开横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明治以后日本的医疗水平飞速发展,如今已处于世界领先,曾经闻之变色的疾病也不再难以治愈。这不可谓不是开港后积极引进国外人才、鼓励学习西方医学技术,将西方医疗卫生制度为己所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晓刚.近代横滨与文明开化[J].日本研究,2010(1):49-53.

[2]荒井保男.日本近代医学の黎明——横浜医療事始め[M].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1.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2-28 修改日期:2021-04-08

作者简介:张树莛(1996—),女,上海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本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强烈地震
日本古代艺术
探寻日本
岛国日本
日本
隐形王者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走进日本 “最牛”豆腐店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