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信息化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

2021-09-10刘琴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提升策略自主学习

刘琴

摘  要:本文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信息化教学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激发策略,包含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学习诊断分析、创造学习环境和成效评估四个方面,以期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与高效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化技术;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99-03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成效被寄予厚望,虽然信息技术在很多行业已经显现出重要作用,但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成效还需逐步提升。当前,部分高校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本文认为,教师要调整自身的角色功能,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支持者、引领者、协助学习者,以帮助学生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知名教育专家赖恩和戴西曾经指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可以创造学习动机,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能力,并最终形成学习的内驱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值得引起高校重视,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备能力。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如今的“翻转课堂”“做中学”均是以教师教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的。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1]。有的学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过程,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同时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决定的过程。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是超越、决策、拥有独立行动的能力以及拥有批判性思维的融合;是能够自己使用高效的学习策略,制定学习任务目标,过程中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反思最终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是能够自我决定并且自我调控的过程;是不依赖教师就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学习机会的能力。当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以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又出现一定的变化,本文更赞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制定目标策略、自我管理控制与监督、自我反思与总结、拥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融合。如图1所示: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心理、认知、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并且自主学习能力属于有条件反射,要求学生拥有多项能力,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以外,也包含意志力和学习方法的运用,所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同。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上做了一定研究。有的学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个人特征、自定的目标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有的认为主要是受自我情绪管理和监控能力的影响。同时还有学者提出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是否敢于挑战、愿意改变和学习新事物),性格方面(是否有学习动机、完成学习目标、开展活动),技能方面(管理学习能力、制定学习计划目标)。此外,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受社会因素、教育观、教育技术水平、师资水平等外在因素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意愿、策略和主动性等内在因素两方面影响[2]。

鉴于以上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本研究总结得出自主学习能力是多因素交叉结合形成的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从外在和内在因素上展开,外在因素可包含社会背景、科技信息、教育政策、家庭背景、教师教学理念、方法与专业知识、教学基础设施等条件;内在因素来自学生本体,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影响因素。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培养直接关系到其学习的效果、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及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学者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要不断地通过计划训练、持续的行为控制和自我反省来培养提升的;有的学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以外,还包含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掌握信息策略以及自律能力的提升;也有学者认为,需要加强观念引导、信息素养培训,明确学生的认识。鉴于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充分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外在因素影响的积极作用,再针对学习环境,进行内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教师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包含原有的纸质书籍,还包含云端的海量电子书籍、音视频、文件信息等线上资源。如今,知识的获取途径越发多样,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传统角色及定位正在悄然改变,教师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做自我总结,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此外,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与环境,提供相互讨论、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过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结果作综合评判[3]。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文从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上做出优化,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一)学习资源的整合

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海量的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线上学习平台统一提供上述资源,并做好课程的优化设计,使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教师应将学习资源分类整理,从基础知识到知识应用再到拓展能力,按此类型做好分层教学与指导工作。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目前学习目标范围内的学习资源,资源应支持个性化学习、闯关学习或通关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目标实现与目标升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研究与学习的热情。教师作为学生知识资源的引导者,应辅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计划与目标。

(二)学习诊断分析

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学习诊断,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学習诊断分析问卷、作业或测验,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类型的题型,让学生通过学习诊断分析了解目前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若学习诊断分析显示,目前知识应用基础阶段尚不过关,具体哪些知识点有待加强,那么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自我巩固与学习,通过诊断信息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做出正确的自我判断,进一步提升其自我学习能力[4]。

(三)创建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创造学习的空间和环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信息技术平台应提供交流、讨论区域,让每个学生可以在平台内畅所欲言,敢于对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逐步验证,也可加入平台中的学习团队,提高自身团队协作能力。

(四)成效评估

成效评估主要是指高校评价体系应突破原有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着重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原有的评价标准无法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由于缺乏系统性,往往教师在给出平时分时,虽然会考量平时作业和考勤,但尚缺乏一定的客观性。过程性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的学习,并非忽略最终的考试结果,而是将学习阶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记录,让记录形成最终的考核结果。因此,高校要注重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评价体系能自动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数据,包含过程学习记录、课堂参与度、测验、作业、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影响因素,教师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过程跟踪并记录打分,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最终的综合评价体系[5]。

参考文献:

[1] 阮氏清水. 提升自主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2] 崔雅萍. 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 王忠瑶. 山西省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4] 徐奕俊,秦安兰. “互联网+对分课堂”:促进自主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J]. 教学研究,2020,43(05):33-40.

[5] 刘敏,冯霞,韩贤武,等.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8):3-4.

(荐稿人:邓佳丽,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提升策略自主学习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