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9-10张贵州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张贵州

摘  要:为在信息化浪潮下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图书的高效化管理,使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师能通过图书更好地展开学习和教学,就必须在明确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引发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促进建设的相关解决措施。对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提升管理效率,还能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展开提供巨大帮助,全面发挥图书管理系统的作用,给师生带来可靠的工作与学习平台。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11-0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只有保证软硬件的齐全和设施设备的先进性,才可以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转。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宝库,其中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图书资源,同时随着高校对这类资源的逐渐重视,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在日益增多。高校要对藏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还需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势,促进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出合理的管理系统。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管理模式水平滞后

受传统管理理念、模式与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滞后的影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方式较为单一,管理系统过于简单,难以对大量图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信息化时代下,大众普遍习惯应用网络系统工作和学习,高校也均开始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图书管理,但有些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依然处在初级阶段,未实现对馆藏图书资源的有效分析与整合,整体管理模式较为滞后。

(二)传统模式服务层次较低

传统模式下,图书馆基本是为高校师生提供纸质书借阅和电子书阅览等相关服务,如进行电子数据库的使用与采购、提供社会科学数据中心平台、中国知网平台以及超星电子图书平台等,给广大师生学习和科研带来了极大便利。但部分高校受到信息化建设程度影响较低,导致其基本停留在检索和阅读层次,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引入智能化的电子设备给借阅服务提供便利,信息化服务水准与层次都难以给学科服务以及资源推广等带来便捷的技术支撑,导致图书服务水平仍旧处在较低程度上[1]。

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必须设置的重要学习场所,它发挥着拓宽学生视野、明确专业动态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在网络信息技术尤为发达的当下,图书管理信息化是所有高校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但部分高校的图书管理者并未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只将其简单认为是使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展工作,没有真正给信息技术和系统建设创造必要条件,由此阻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管理者综合素质差异较大

当前的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管理者基本上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研究生的占比较小,高级职称的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建设进度。从其人员组成来看,有些管理者虽然管理经验非常丰富,但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比较薄弱,在操作计算机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有些甚至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管理效果滞后,难以满足用户需求[2]。

(三)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

高校图书馆只有促进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促进信息化建设。但实际上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其建设工作依然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各数据库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缺乏联系[3]。由于该建设工作中涉及内容众多,一旦建设不完善,就可能会引起各种问题,给系统间的协调控制带来影响,导致信息资源的应用效果降低。另外,不同图书馆的管理系统、检索界面都有很大差异,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数据库的兼容性带来影响。

(四)各高校建设程度参差不齐

第一,受高校所处区位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图书馆建设程度也有所差异。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第二,各高校民办公办性质不同和整体发展不同,导致信息化建设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图书馆建设普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部分资金筹措渠道多元化的名牌高校来说,其图书馆建设往往能够达到标准,信息化程度也更高;而资金籌措渠道单一的高校其应用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数额十分有限,因此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第三,普通院校和重点高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重点高校通常都有大量资金支持,有充足的财力进行校园建设,图书馆建设也能够得到一定保障。但一般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还需增强。第四,在一些普通高校的民办院校当中,其资金运转只来自学生学费,且基本只够配置一些基本设施,如教室、办公室和宿舍等,极少有多余资金可以应用在图书馆建设上[4]。

三、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第一,高校相关领导与图书馆管理者必须及时更新观念,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重视信息化建设,同时将为全校师生服务作为核心,推动建设进程,优化服务质量,以促使图书馆实现持续性发展。

第二,确立全方位的协同管理建设理念,定期组织领导与图书馆管理者进行学习,并渐渐融入实践当中。在日常招聘管理人员时,高校应注重专业对口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度,以保证其具备信息化素质。同时,领导和管理者需要与政府和相关企业保持良好沟通,确保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第三,构建图书资源共享理念,转变传统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式管理理念,利用各项渠道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进行协同管理,从而使图书馆能够有更大的空间提供基本服务,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由此一来,不但能够使一些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被应用进来,还能够促使图书馆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二)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图书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的系统。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必须优化管理队伍。一是引进专业匹配的管理人员,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要求其分组管理用户,保证图书服务的针对性,以用户信息为基础进行数据整理。二是定期進行专业技能培训,比如重点培训相关信息平台的操作技巧、管理技巧、管理流程、系统故障处理等等[5]。除了对人员进行常规培训外,还应加大对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由于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渐增加,管理者经验不断积累,所以还需定期进行知识经验总结,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提升综合信息管理水准,以此在拓展知识面的基础上强化团队学习能力,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三)优化信息化建设机制

一是拓展服务范围。从服务对象看来,高校图书馆主要给广大师生带来查询和阅读等服务,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应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基本优势,以读者需求为核心,实现服务内容细化,保证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一方面,促进云平台建设,使读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迅速获取信息,实现资源信息整合,强化数字文化和公共文化对接的有效性。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同时还要专注打造专业化程度高、资源整合力度强以及查询较为便捷的资源平台,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给用户带来更加全面的图书服务[6]。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服务咨询室,对读者进行指导,提供更多专业性的资料。二是优化图书管理系统。依照具体的管理功能要求,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将系统划分为图书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查询、系统维护等具体模块。三是建立信息整合平台。相关管理者必须及时转变观念,通过信息资源优势建立信息整合平台,促进图书管理实现高效发展。在完善和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对用户的需求信息和相应的图书信息应用技术进行分析整合,并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不断突破当下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拓展读者的使用渠道,带来更加全面便捷的图书服务。

(四)全面推进各高校的建设进程

一是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图书资料数据库,建设属于自己的网上图书馆,并采购完善的网络资源平台。不但要提供基本的检索服务,还要给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考试等相应的网络电子书,建立内部数据系统,免费面向师生开放。二是实现办公系统信息化,培养更多管理者学会使用电子网络平台索引、分类和编号图书资料,给师生查找带来更多便利,同时全面开发和维护管理平台,在实现图书资料充分利用的同时,促进服务与管理升级,实现职责有效分配,确保各项工作都能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沟通和办理。三是一些建设资金较少的高校必须自主拓展筹资渠道,积极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信息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 黄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2] 李卉. 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7):136-137.

[3] 刘敬辉. 探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卷宗,2020,10(03):186.

[4] 冯斌.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3):52-53.

[5] 张红. 教育信息化2.0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对策探究[J]. 科技资讯,2020,18(11):163-164.

[6] 张彩霞.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山西青年,2020(02):236.

(荐稿人:高艳芝,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